-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中唐元和詩歌傳播接受史的文化學考察-上下卷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7081512
- 條形碼:9787307081512 ; 978-7-307-08151-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唐元和詩歌傳播接受史的文化學考察-上下卷 本書特色
《中唐元和詩歌傳播接受史的文化學考察(套裝上下卷)》是武漢大學術叢書之一。
中唐元和詩歌傳播接受史的文化學考察-上下卷 內(nèi)容簡介
本書以元和詩人群為研究對象,按照中晚唐、兩宋、金元、明清、近現(xiàn)代諸時段,描述其在傳播接受過程中的不同變化和情形,用文本分析、心理分析、文化分析、計量分析等方法,對元和詩歌與當時文學與文化之間的復雜關系作出多方位的觀照,把握這一群體在創(chuàng)作上的特質與其詩史流程,乃至文化史流程中的地位、價值、意義。
中唐元和詩歌傳播接受史的文化學考察-上下卷 目錄
一、接受莢學的基本理路及其在中國的具體實踐
二、元和詩歌在詩史上的重要性及其整體特征
三、元和詩人群的詩派特點與相關辨析
四、元和詩歌的研究現(xiàn)狀與基本構想
**編 中晚唐五代時期
**章 韓孟詩派在中晚唐的傳播與接受
**節(jié) 概述
第二節(jié) 韓孟詩派的形成和自我接受
一、以韓愈、孟郊為中心的艾游群體之形成
二、韓孟詩派的自我接受
第三節(jié) 元和詩壇的橫向比較
一、韓孟詩派與“元和體”之關系
二、張籍的意義
三、柳宗元、劉禹錫等人與韓孟詩派
中唐元和詩歌傳播接受史的文化學考察-上下卷 節(jié)選
《中唐元和詩歌傳播接受史的文化學考察(套裝上下卷)》內(nèi)容簡介:接受美學告訴我們: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政治、歷史、社會、經(jīng)濟、文化、藝術背景,由于多種多樣因素的共同作用,導致同一作家、作品在接受視野中形成了不盡相同的面目,這種面目是由不同讀者塑造而成的。正如國內(nèi)的譯介者所言,接受美學的一大功績是對讀者的發(fā)現(xiàn)。此外,接受美學還傳達了這樣的信息:大部分的創(chuàng)作群體或個體,其創(chuàng)作的價值并不是在產(chǎn)生之時就全部顯現(xiàn)出來的,有不少是在作者身后才被逐漸發(fā)現(xiàn),甚至是被附加的,而這種發(fā)現(xiàn)和附加是一個過程——一個動態(tài)的、與時俱進的過程。因此我們對研究對象的把握也不應是孤立和靜止的,更不能是斷章取義、主觀臆斷的;而應該用動態(tài)的、歷史的眼光去考察。由此,讀者在文學史中的作用得以突顯,一種由作者、作品、讀者三方構成的動態(tài)文學史觀得以形成。
中唐元和詩歌傳播接受史的文化學考察-上下卷 作者簡介
尚永亮,1956年生。1982年畢業(yè)于陜西師范大學中文系,留校任教。1990年獲文學博士學位。現(xiàn)為武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珞珈學者特聘教授,兼任教育部高等學校中文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唐代文學學會副會長、柳宗元研究學會會長、湖北省屈原學會副會長等。曾先后赴日本各占屋大學、京都大學、大阪大學、德國特里爾大學、法國巴黎第七大學、馬來西亞拉曼大學、臺灣大學、臺灣師范大學、逢甲大學、香港浸會大學等高校進行學術訪問和講學,并兼任海內(nèi)外多所大學客座教授。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為湖北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主要從事漢唐文學和中國文學批評史研究,出版專著10余部,主編多部叢書和教材,發(fā)表學術淪文170余篇。承擔國家、教育部、陜西省、湖北省、“211工程”社科基金項目及橫向課題多項,其論著及參編教材先后獲教育部、陜西省、湖北省、北京市人文社科研究一、二、三等獎及國家圖書獎、中南五省區(qū)人民出版社優(yōu)秀圖書獎10余項。
- 主題:中唐元和詩歌傳播接受史的文化學考察
《中唐元和詩歌傳播接受史的文化學考察》一書,是武漢大學尚永亮教授以接受美學理論研究中國古代詩歌傳播接受歷史的代表著作。對于有相同研究志趣的學人,應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書的品相略舊,但不影響閱讀。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經(jīng)典常談
- >
朝聞道
- >
我與地壇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