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日本文化傳承的歷史透視-明治前啟蒙教材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069755
- 條形碼:9787100069755 ; 978-7-100-06975-5
- 裝幀:6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日本文化傳承的歷史透視-明治前啟蒙教材研究 本書特色
本書選擇了日本明治時代之前廣泛使用于其民間私學系統的傳統啟蒙教材(日本人將它們統稱為“往來物”)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對其內容詳盡的分析,向讀者展現了這些傳統啟蒙教材的發展過程、特性、功用及其對日本近代化的作用和影響等,并進一步對中日兩國啟蒙教材進行比較研究,分析了近代之前中日兩國在啟蒙教育方面的異同點。
日本文化傳承的歷史透視-明治前啟蒙教材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運用歷史學、社會學、教育學等多學科理論,對日本近代之前廣為民間使用的傳統啟蒙教材 的發展過程、特性、功用及其對日本近代化的作用和影響等,進行了較為系統、深入的歷史性考察,并進一步對中日兩國啟蒙教材進行了比較,從啟蒙教材的角度分析了近代之前中日兩國在教育方面的異同點。
日本傳統啟蒙教材自平安時代出現至明治時代初年逐步退出歷史舞臺,作為文化傳承的媒介,其內容和形式都明顯體現了日本傳統文化的典型特征和具體內容,體現了當時普通日本人所接受的教育,以及他們通過教育形成的自然觀、神道觀、倫理觀、道德觀、價值觀等,是了解日本社會變遷以及日本文化傳承的重要素材。
日本文化傳承的歷史透視-明治前啟蒙教材研究 目錄
**節 教育的歷史連續性與啟蒙教材
第二節 日本傳統啟蒙教材的概念界定
第三節 日本傳統啟蒙教材的研究概述
第四節 日本傳統啟蒙教材的研究意義
第二章 日本傳統啟蒙教材的歷史概觀
**節 萌發階段——平安時代的啟蒙教材
一、日本文字教育的出現與發展
二、《明衡往來》及早期啟蒙教材
三、早期啟蒙教材的特點
第二節 成長階段——中世的啟蒙教材
一、中世的政治以及文化背景
二、中世啟蒙教材的發展與分類
三、中世的主要啟蒙教材
第三節 繁榮階段——近世的啟蒙教材
日本文化傳承的歷史透視-明治前啟蒙教材研究 節選
《日本文化傳承的歷史透視:明治前啟蒙教材研究》運用歷史學、社會學、教育學等多學科理論,對日本近代之前廣為民間使用的傳統啟蒙教材的發展過程、特性、功用及其對日本近代化的作用和影響等,進行了較為系統、深入的歷史性考察,并進一步對中日兩國啟蒙教材進行比較研究,從啟蒙教材的角度分析了近代之前中日兩國在教育方面的異同點。日本傳統啟蒙教材自平安時代出現至明治時代初年逐步退出歷史舞臺,作為文化傳承的媒介,其內容和形式都明顯體現了日本傳統文化的典型特征和具體內容,體現了當時普通日本人所接受的教育,以及他們通過教育形成的自然觀、神道觀、倫理觀、道德觀、價值觀等,是了解日本社會變遷以及日本文化傳承的重要素材。
日本文化傳承的歷史透視-明治前啟蒙教材研究 作者簡介
譚建川,重慶云陽人。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1998年畢業于四川外語學院日語系,獲文學學士學位。2003年6月畢業于西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獲教育學碩士學位。2006年6月畢業于南開大學日本研究院日本社會文化史專業,獲歷史學博士學位。2005年9月至2006年9月赴日留學,于日本政策研究大學院大學政策研究科獲碩士學位。現執教于西南大學外國語學院,任外國語學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長、西南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所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日本社會文化史、比較教育學。先后在《比較教育研究》、《思想戰線》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十余篇。
- >
經典常談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自卑與超越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