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2010.第3輯-詩探索-(全兩卷)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0806520
- 條形碼:9787510806520 ; 978-7-5108-0652-0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2010.第3輯-詩探索-(全兩卷) 本書特色
《詩探索2010(第3輯)(套裝全2卷)》由九州出版社出版。
2010.第3輯-詩探索-(全兩卷) 內容簡介
《詩探索2010(第3輯)(作品卷)》和《詩探索2010(第3輯)(理論卷)》!对娞剿2010(第3輯)(作品卷)》內容簡介:當大家讀到這本書的時候已是又一個秋天了。今年創辦的“詩探索·天問中國新詩會所”團結了當前詩壇的很多詩人和批評家,我們正在逐步形成一個充滿活力的、小眾化的、有效的閱讀群體。我們相信,這對《詩探索》和中國新詩的發展都將是有益的。
本期《詩探索》重點推出了“2010年度詩探索·華文青年詩人獎特輯”。發表了青年詩人黑棗、徐俊國、林莉的詩歌和文章。這一獎項在推出新人的同時也在倡導詩歌寫作的方向,請大家細讀他們的作品,從中體會優秀青年詩人的創作與思考。
在“詩壇峰會”一欄中侯馬和古諾的詩各有特色。侯馬清澈中的厚度和古諾沉郁中的靈動,都體現了現代詩歌的表達方式的多樣性,他們的詩歌都是獨具特色的好作品。
本期還有兩位年輕詩人的作品發在了“新詩集視點”一欄中,這是兩位來自浙江的青年詩人,他們對家鄉,對心靈的述說很值得一讀。
《詩探索2010(第3輯)(理論卷)》內容簡介:2010年6月26日-27日,由北京大學新詩研究所與首都師范大學中國詩歌研究中心聯合主辦的“中國新詩:新世紀十年的回顧與反思——兩岸四地第三屆當代詩學論壇”在北京舉行。這是“兩岸四地當代詩學論壇”繼2007年珠海會議、2008年澳門會議以來的又一次盛會。來自中國大陸、臺灣、香港、澳門和美國、韓國、新加坡等地區與國家的詩人、學者七十人與會。謝冕在開幕詞中指出,新世紀的**個十年里,“奇跡沒有發生,而我們依然等待”,他認為“詩歌是做夢的事業,我們的工作是做夢”,表示要心懷夢想,期待詩歌奇跡的出現。洪子誠在閉幕式上則針對謝冕所說的“奇跡沒有發生,我們還在等待”,指出奇跡是可以創造的,要創造產生奇跡的條件,首要的是重新建立我們看待詩歌的方式,如老一代學者和詩人要放下年齡、資格、輩分和美學標準等方面的傲慢心理,關注和培養年輕詩人和學者等詩歌后續力量。會上精彩發言不斷。本刊特從會議收到的五十余篇論文中,選出謝冕、羅振亞、苗雨時、黃粱等四位學者的文章,以饗讀者。
2010.第3輯-詩探索-(全兩卷) 目錄
2010.第3輯-詩探索-(全兩卷) 節選
《詩探索2010(第3輯)(套裝全2卷)》包括了:《詩探索2010(第3輯)(作品卷)》和《詩探索2010(第3輯)(理論卷)》!对娞剿2010(第3輯)(作品卷)》內容簡介:當大家讀到這本書的時候已是又一個秋天了。今年創辦的“詩探索·天問中國新詩會所”團結了當前詩壇的很多詩人和批評家,我們正在逐步形成一個充滿活力的、小眾化的、有效的閱讀群體。我們相信,這對《詩探索》和中國新詩的發展都將是有益的。本期《詩探索》重點推出了“2010年度詩探索·華文青年詩人獎特輯”。發表了青年詩人黑棗、徐俊國、林莉的詩歌和文章。這一獎項在推出新人的同時也在倡導詩歌寫作的方向,請大家細讀他們的作品,從中體會優秀青年詩人的創作與思考。在“詩壇峰會”一欄中侯馬和古諾的詩各有特色。侯馬清澈中的厚度和古諾沉郁中的靈動,都體現了現代詩歌的表達方式的多樣性,他們的詩歌都是獨具特色的好作品。本期還有兩位年輕詩人的作品發在了“新詩集視點”一欄中,這是兩位來自浙江的青年詩人,他們對家鄉,對心靈的述說很值得一讀!对娞剿2010(第3輯)(理論卷)》內容簡介:2010年6月26日-27日,由北京大學新詩研究所與首都師范大學中國詩歌研究中心聯合主辦的“中國新詩:新世紀十年的回顧與反思——兩岸四地第三屆當代詩學論壇”在北京舉行。這是“兩岸四地當代詩學論壇”繼2007年珠海會議、2008年澳門會議以來的又一次盛會。來自中國大陸、臺灣、香港、澳門和美國、韓國、新加坡等地區與國家的詩人、學者七十人與會。謝冕在開幕詞中指出,新世紀的**個十年里,“奇跡沒有發生,而我們依然等待”,他認為“詩歌是做夢的事業,我們的工作是做夢”,表示要心懷夢想,期待詩歌奇跡的出現。洪子誠在閉幕式上則針對謝冕所說的“奇跡沒有發生,我們還在等待”,指出奇跡是可以創造的,要創造產生奇跡的條件,首要的是重新建立我們看待詩歌的方式,如老一代學者和詩人要放下年齡、資格、輩分和美學標準等方面的傲慢心理,關注和培養年輕詩人和學者等詩歌后續力量。會上精彩發言不斷。本刊特從會議收到的五十余篇論文中,選出謝冕、羅振亞、苗雨時、黃粱等四位學者的文章,以饗讀者。
2010.第3輯-詩探索-(全兩卷) 相關資料
在其詩中留下某些特別的印記,那或許就是他的詩歌之核。因為,“從根本上說,語言不是符號,不是人控制的一種工具,而是語言把握著人生存的最高可能性!保n作榮:《語言與詩的生成》)比如谷禾,看看他的重要的詩作,幾乎都沒有脫開他“原生地語言”的根。所以我們如果要研究一個詩人,他的“原生地語言”應該是一個不可忽視的要素。詩人白連春曾將谷禾的寫作概括為三個情結:父親情結,嬰兒情結和鳥的情結。而一直以來,他的三個情結都朝向一個目標,那就是“人文關懷”。其實不必遮掩,在谷禾的詩歌中,他的清晰的現實主義命題賦予了他的詩歌以無可置疑的道德力量。其實更不必遮遮掩掩的是,正是谷禾、田禾們的堅持使新世紀的主流詩壇已然走進了新現實主義主導的時代。又一波流行正在悄然改變著人們的閱讀口吻。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當更多善于討巧的“詩歌乖乖們”把淺俗的筆觸齊刷刷地投向底層、投向鄉土、投向小人物命運的時候,“偽抒情和詩歌的媚俗化”傾向已不可阻擋地形成了泥沙俱下的洪流。這樣的局面也是谷禾、田禾這些“嘉禾們”所不愿看到的,在某種意義上,眾口一詞甚至比眾聲喧嘩更危險。那天晚上真的是一個美妙的晚上,當羊肉串端上來,有人開了啤酒,伴著冷風習習中的熊熊篝火,美酒加羊肉串,無疑催生出了更多的浪漫、詩意和激情。用“群情振奮”來描述也許并不為過。一直到接近零點,詩人們才依依不舍地回到各自房間。期間,詩人、攝影師莫非和同為詩人、攝影師的來自西海固的紅旗,自始至終游走在會場的每一個可能的位置,不放過每一個詩人的每一次亮相。西海固,寧夏的西海固,中國的西海固,這個曾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認為“地球上不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卻一直強烈地吸引著眾多藝術家的目光。這里自然條件惡劣,干旱少雨,植被極差。但正是這塊貧瘠的土地卻有著鮮明而又獨具的文化風貌。生活在此地的詩人紅旗,命中注定會和西海固一樣充滿傳奇:他六歲隨母親下放農村,十一歲成為“黑人”,十三歲在建筑工地當小工,練過武術,蹲過監獄,撿過破爛,蹬過三輪,販過蔬菜,賣過服裝,開過書店,憑一百二十元起家,躋身有錢人之列。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自卑與超越
- >
二體千字文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姑媽的寶刀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山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