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類五星書更多>
-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二十世紀中國文學與區域文化叢書-[S會館]與五四新文學的起源(精)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5522771
- 條形碼:9787535522771 ; 978-7-5355-2277-1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二十世紀中國文學與區域文化叢書-[S會館]與五四新文學的起源(精) 內容簡介
《“S會館”與五四新文學的起源》試圖對近年來的中國文學研究中,學者們已經注意到的文學發展上的區域不平衡現象做出解答。清末文學以上海為舞臺,廣東、江蘇兩籍作家堪稱主要演員。詩界革命、新小說、反滿革命文學,成為五四前夜中國文學的主旋律。陳獨秀鼓吹思想革命,把《新青年》從上海搬到北京,誰知在文學舞臺上唱主角的,仍是南方人,不過是粵、蘇兩籍換成了浙籍而已。對這一現象,我們的數十種中國現代文學史教材,都未曾給予正面解釋。本書指出這其實是傳統的研究思維束縛住了視野。人們只注意時間向度的演進,卻疏忽了地域性的空間傳動。只有在區域的文化研究興起后,這種情況才有了變化。
本書的作者很注意梳理東南沿海各區域間主要是粵、吳文化和越文化的差別。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占據我國文學舞臺的主要是廣東、江蘇和浙江三省的作家,但這三個省份的文學呈現出不同的色彩。
二十世紀中國文學與區域文化叢書-[S會館]與五四新文學的起源(精) 目錄
導言:五四新文學研究的空間向度
1.“S會館”是一個能指的意象,涵示著魯迅、周作人這些文化精英對兩浙文化依戀的漂泊。“S會館”是五四新文學的產房。
2.“S會館”里關于“鐵屋子”的對話,是五四新文學誕生*經典的描述,通常的研究只注重對話,而忘記了對話的場景,從而陷入了嚴重的“失語、(境)癥”。
3.以面型語碼代替線型、點型語碼的“文學地域學”研究,是克服上述“失語癥”的有效途徑。劉師培和汪國垣在中國古近代文學研究中提供了極富啟發性的面型語碼。
4.五四新文學的語境是種空間傳動,由吳、粵文化區向越文化區的位移,標志著中國近現代文學轉型。這是面型語碼提供的中國文學第三個位移。
Ⅰ
1.中國文化有兩個*基本的板塊:東南沿海和中原腹地。歷史發展中的區域不平衡性導致強烈的文化落差,形成了一個“中心—邊緣”結構。
2.作為一種次要傳統的東南沿海是土性深重的華夏文明的精神大陸架。次要傳統*大量地凝聚了中國傳統內固有的反叛因素,并強有力地呼應異質文化傳統。反傳統有著嚴格的空間定位。
3.作為一種次要樣式的小說與次要傳統有著深刻的對應性。東南沿海是中國新小說的生長點。
Ⅱ
1.“S會館”是一個能指的意象,涵示著魯迅、周作人這些文化精英對兩浙文化依戀的漂泊。“S會館”是五四新文學的產房。
2.“S會館”里關于“鐵屋子”的對話,是五四新文學誕生*經典的描述,通常的研究只注重對話,而忘記了對話的場景,從而陷入了嚴重的“失語、(境)癥”。
3.以面型語碼代替線型、點型語碼的“文學地域學”研究,是克服上述“失語癥”的有效途徑。劉師培和汪國垣在中國古近代文學研究中提供了極富啟發性的面型語碼。
4.五四新文學的語境是種空間傳動,由吳、粵文化區向越文化區的位移,標志著中國近現代文學轉型。這是面型語碼提供的中國文學第三個位移。
Ⅰ
1.中國文化有兩個*基本的板塊:東南沿海和中原腹地。歷史發展中的區域不平衡性導致強烈的文化落差,形成了一個“中心—邊緣”結構。
2.作為一種次要傳統的東南沿海是土性深重的華夏文明的精神大陸架。次要傳統*大量地凝聚了中國傳統內固有的反叛因素,并強有力地呼應異質文化傳統。反傳統有著嚴格的空間定位。
3.作為一種次要樣式的小說與次要傳統有著深刻的對應性。東南沿海是中國新小說的生長點。
Ⅱ
展開全部
商品評論(21條)
書友推薦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煙與鏡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詩經-先民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