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老鬼-血與鐵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513300612
- 條形碼:9787513300612 ; 978-7-5133-0061-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老鬼-血與鐵 本書特色
除了真實還是真實!
老鬼將自己的幼稚、狂熱、粗野、丑陋全都赤裸裸地展示在世人面前。
一個入的中國當代史(1968~1976)
知青一代的悲慘遭遇 瘋狂歲月的畸形人格
知青文學里程碑式的長篇巨著
沒有純情,只有性苦悶;沒有英雄,只有茍活者
我的經(jīng)歷,是一代中國人的經(jīng)歷。那種社會氛圍,那種生存環(huán)境,那種人與人的關(guān)系,還有我的內(nèi)疚,我的懺悔,我都必須原原本本告訴世人,否則,我就沒良心。
——老鬼
老鬼-血與鐵 內(nèi)容簡介
《血與鐵》是作者代表作《血色黃昏》前傳。
《血與鐵》記述了作者青少年時代的獨特經(jīng)歷,非常真實地再現(xiàn)了在紅旗下長大的一代人的青蔥歲月。自小學開始的一整套英雄主義教育,塑造了主人公激烈、叛逆的性格。大饑荒、性壓抑,還有觸及靈魂的“思想革命”。出自本能的欲求與被革命激活的表現(xiàn)欲糾纏交織,令他陷入層出不窮的困境而難以自拔。革命就是生活,而革命在遠方。游行,串聯(lián),打砸搶自己的親人,革命迷狂主宰了發(fā)育中的老鬼。去越南,闖西藏,搞刀槍,蹲班房,*后自愿去內(nèi)蒙古大草原插隊。一代人的夢想與破滅。
坦率到令人不敢正視的程度。作者把一顆赤裸裸的心交給了讀者。
一段被遺忘的紅色記憶,正是后來者理解“知青”和“紅衛(wèi)兵”一代的密匙。我們也才能理解他們身上所具有的那種破壞性極強的“革命性格”,以及在革命名義下人性的丑陋和卑污。
生活勝于小說。老鬼袒露心靈的自白,波瀾迭起,令人不忍釋卷。
老鬼-血與鐵 目錄
第二章 一個英雄主義的餓鬼
第三章 一條革命年代里的狗
第四章 英古斯之死
第五章 千里扒車抗美援越
第六章 在西藏接受上帝的懲罰
第七章 海淀拘留所里的窩頭戰(zhàn)爭
尾聲 他們永遠與我伴隨
再版說明
老鬼-血與鐵 節(jié)選
《血與鐵》是作者代表作《血色黃昏》前傳。《血與鐵》記述了作者青少年時代的獨特經(jīng)歷,非常真實地再現(xiàn)了在紅旗下長大的一代人的青蔥歲月。自小學開始的一整套英雄主義教育,塑造了主人公激烈、叛逆的性格。大饑荒、性壓抑,還有觸及靈魂的“思想革命”。出自本能的欲求與被革命激活的表現(xiàn)欲糾纏交織,令他陷入層出不窮的困境而難以自拔。革命就是生活,而革命在遠方。游行,串聯(lián),打砸搶自己的親人,革命迷狂主宰了發(fā)育中的老鬼。去越南,闖西藏,搞刀槍,蹲班房,*后自愿去內(nèi)蒙古大草原插隊。一代人的夢想與破滅。坦率到令人不敢正視的程度。作者把一顆赤裸裸的心交給了讀者。一段被遺忘的紅色記憶,正是后來者理解“知青”和“紅衛(wèi)兵”一代的密匙。我們也才能理解他們身上所具有的那種破壞性極強的“革命性格”,以及在革命名義下人性的丑陋和卑污。生活勝于小說。老鬼袒露心靈的自白,波瀾迭起,令人不忍釋卷。
老鬼-血與鐵 相關(guān)資料
一九四七年八月二十二日,我出生在河北省阜平縣麻棚村一間農(nóng)民的土坯屋里。這是太行山中的一個寧靜小村,《晉察冀日報》社領導居住地。四周群山懷抱,樹木叢生,一條布滿石頭的小河從村西緩緩流過。生我之前,母親決心把孩子打掉,為此曾去邊區(qū)醫(yī)院。不料邊區(qū)醫(yī)院拒絕了她,說要有單位組織的證明才行。母親大老遠白跑一趟,很是沮喪。后來她因病住院,再次想把孩子打掉。覺得自己都三十三歲了,已不年輕,身體又有病。和她同住一間病房的羅瑞卿的夫人郝治平得知后,勸她千萬不要這樣做,鼓勵她把孩子生下,為革命壯大力量。于是母親改變了主意。當時羅瑞卿是中共晉察冀中央局副書記、晉察冀軍區(qū)政治部主任、野戰(zhàn)軍政委。生我的時候,果然難產(chǎn),把母親疼得死去活來,還流了許多血,非常危險。多年后,我長大成人,母親還數(shù)次心有余悸地對我講要不是看在郝治平的面子上,絕不會生我。懂事后,我知道郝治平是總參謀長羅瑞卿大將的夫人,非常自豪,對她及羅瑞卿本能地有一種親切感。可能剛剛滿月,父母就把我送到了河北省深澤縣的老家。當時父母都在《晉察冀日報》社工作,身邊已有小胖姐了,又正處于解放戰(zhàn)爭時期,無暇照料我。四歲以前,我在河北農(nóng)村度過。我對老家故城村的記憶空空蕩蕩的,只感覺那是個很大很亂的院子。大門在東南角朝東,沒有門板,用樹枝編的柵欄擋著。南邊是低矮的土坯房,有牲口棚、草料房、鍘刀。西南角是廁所,破舊的土坯墻半人高,露天的,下面連著豬圈,人在上面拉,豬在下面吃。院子西側(cè)有個碾子棚和西廂房。三間北房最高,由青磚和土坯混合蓋成,門不大,門前有一高高的臺階。窗戶都很小,屋內(nèi)昏暗。爺爺奶奶睡在北房的西屋,二叔二嬸和三個孩子睡在東屋。中間的房門口左右各有一個爐灶,用來冬天燒炕做飯。夏天則在東廂房做飯,南邊堆著燒火做飯用的一大堆秫秸。記得二叔屋里的墻上掛著一支很舊的步槍。他當過民兵隊長。聽說姑姑領著我和自己的孩子睡在西廂房,但我已經(jīng)沒有一點兒印象了。我還能模模糊糊記得一九五一年,母親來接我上北京的情景。母親的日記里對這一天也有記載。已是暮色降臨,一輛馬車從破爛的柵欄門,拐進院子。車上裝著小山一樣高的秫秸,一個女干部坐在上面。她穿一身藍色列寧服,戴著藍帽子,神采奕奕。她微笑著,很大方地跟家人打著招呼,聲音洪亮,一口洋話,說話舉止表情一看就跟老百姓不同。這戴帽子的女干部就是我母親。我對她非常生疏,又敬又畏。姑姑興奮地說:“小波,你媽來了,這是你媽,快叫媽!”我害怕又害羞,躲在姑姑身后。是農(nóng)村的姑姑把我從滿月帶到四歲,我一直管姑姑叫“娘”,怎么又來一個媽呢?姑姑待我比親生兒子還好,從不打我罵我,我的要求也盡量滿足,從不讓我碰釘子。當我流鼻涕時,她會用自己的手指給我揩去;當我的衣服上沾有污垢時,她會伸出舌頭舔舔,吐點兒口水,再用雙手給我搓掉。她的丈夫是八路軍軍醫(yī),后在戰(zhàn)斗中失蹤。此后,她拉扯著一個兒子一直守寡。與姑姑分別的情景我早已忘記了。母親可能是連哄帶騙,才把我?guī)У搅吮本.敃r父母住在騎河樓的馬圈胡同十二號。那是三姨白楊買的宅院,大大小小共五個院子,由我們家和舅舅家合住。長大了聽母親說,我到北京后整天坐在大門口哭泣,一聲一聲呼喚著老家的“娘”,如同離開了母狗的小狗崽子,長時問地哀號。這讓父母很掃興。說真的,我一點兒也不喜歡父親和母親,盡管在鄉(xiāng)下人眼里他們都是北京的大干部。我也一點兒不喜歡這個四合院,雖然它大大小小共有五個院子、二十多間房。我想念農(nóng)村的家,想念把我?guī)Т蟮墓霉谩N彝箝T口對面的那堵灰墻,幻想著它是一個火車頭,能把我拉回農(nóng)村去。這堵墻頂部用灰瓦砌成了一長條四朵花瓣型,在小孩子的眼里煞是神秘。父母整天上班,把我交給一個做飯的小腳老太太照顧。我很快就感覺到了巨大的失落。哥哥姐姐住校,平時父母對小胖姐最好,只有她回家后能跟母親住在一起。她有點兒病,母親最關(guān)心備至,外出也常常帶著她。而我卻與老太太住在飯廳,父母出門很少帶我。我的天地就是:廚房、飯廳以及那養(yǎng)著一群雞的、光禿禿、臟兮兮的東院。在這陌生的深宅大院里,只有吃飯時,我才能見到父母。吃完飯,他們就回到自己屋子里,忙他們的事去了。平時我根本見不著他們,他們也不主動答理我。我特別懼怕父親,從不敢自己到他的屋里去。在農(nóng)村老家的姑姑那里,我是備受寵愛的小太陽,可在馬圈胡同十二號,父母對我比姑姑差遠了,那熱度不及姑姑的十分之一!我做夢也想往著河北深澤縣的農(nóng)村。我思念那爐灶旁的大風箱,呼哧呼哧,像老貓打呼嚕;思念那高大空蕩的北房,屋頂棚有一個燕子窩,黑色的燕子常常在屋里飛來飛去;思念那捆捆的秫稈,它們散發(fā)出的煙味兒,是世界上最芳香的氣味,因為就要吃飯了!我還思念北房門前的那口灰色水缸,里面養(yǎng)著一條從滹沱河里抓的青魚,有半尺來長,或許是哪個女神仙變的。我尤其深深思念我那丑陋而貧窮的姑姑,她愛我愛到能餓著自己,也要讓我吃飽。我管姑姑叫“娘”已成習慣,管父母叫。“爸爸媽媽”特別別扭,幾乎叫不出口。潛意識里,我視他們?yōu)榘盐覐奶蹛畚业墓霉脩牙飺屪叩哪吧恕C看谓小鞍职謰寢尅睍r,我都故意把聲音發(fā)得模糊不清,致使父母以為我是大舌頭。其實我舌頭很正常,就是一喊“爸爸媽媽”時,舌頭故意不動,嗡嗡的,故意讓人聽不清楚。父親把我從農(nóng)村接到城里,對我卻并不熱情,記憶中,他從未單獨帶我到公園玩或陪我下飯館吃點兒好吃的。跟他上街,永遠不要奢望會得到一塊糖的零嘴吃,也從不記得他給我買過任何玩具。他對我說打就打。幾十年后,我看見了母親的一篇日記原文,里面說姑姑把我慣得不像樣子,整天在院子里瘋跑亂鬧,她讓父親狠狠地打了我?guī)状危盐业囊靶园膺^來。本來就不親,再加上父親痛打我,更讓我一見了父親就像老鼠見了貓,不寒而栗,對這個家也就沒有一點兒好感。到北京很長時間后,一有什么委屈,我還經(jīng)常坐在大門口處,望著南方的天空啜泣發(fā)呆。我知道老家的姑姑就在南方。當被父母冰冷訓斥后,我就不自覺地跑到大門口哭叫著,呼喊著自己老家的“娘”——我親愛的姑姑。“娘,娘啊……”直喊得嗓子嘶啞。我知道世界上只有姑姑最疼愛我,不會罵我打我,能為我割下她自己的肉,而父母卻不會。在北京的這個深宅大院里,我身單力薄,像一只被囚在鐵籠里的小狗,無限渴望那自由自在的、寧靜溫馨的、有著農(nóng)村泥土芬香的冀中農(nóng)村生活。
老鬼-血與鐵 作者簡介
老鬼,本名馬波。1947年生于河北省阜平縣,四歲來到北京父母身邊。先后在北京華北小學、育才小學、師大一附中、四十七中學習。1968年高中畢業(yè)后下鄉(xiāng)到內(nèi)蒙古錫盟西烏旗。在草原生活了近八年。1976年調(diào)到山西大同礦山機械廠當工人,1977年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新聞專業(yè)。1982年大學畢業(yè)先后在文化藝術(shù)出版社、法制日報社干編輯工作。1989年應邀到美國布朗大學做訪問學者。1995年回國。著有《血色黃昏》、《血與鐵》、《母親楊沫》、《烈火中的青春》等著作。
- 主題:老鬼-血與鐵
《血與鐵》是作者代表作《血色黃昏》前傳。 《血與鐵》記述了作者青少年時代的獨特經(jīng)歷,非常真實地再現(xiàn)了在紅旗下長大的一代人的青蔥歲月。自小學開始的一整套英雄主義教育,塑造了主人公激烈、叛逆的性格。大饑荒、性壓抑,還有觸及靈魂的“思想革命”。出自本能的欲求與被革命激活的表現(xiàn)欲糾纏交織,令他陷入層出不窮的困境而難以自拔。革命就是生活,而革命在遠方。游行,串聯(lián),打砸搶自己的親人,革命迷狂主宰了發(fā)育中的老鬼。去越南,闖西藏,搞刀槍,蹲班房,*后自愿去內(nèi)蒙古大草原插隊。一代人的夢想與破滅。 坦率到令人不敢正視的程度。作者把一顆赤裸裸的心交給了讀者。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shù)叢書(紅燭學術(shù)叢書)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朝聞道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qū):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