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國際組織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9715178
- 條形碼:9787509715178 ; 978-7-5097-1517-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國際組織 本書特色
本書作者力圖以*翔實的資料為讀者展現拉美和加勒比地區組織的發展全貌。但由于篇幅所限,加之地區性組織數量眾多,本書只選取了部分組織作為詳細介紹的對象。這20個主要的地區性國際組織,以政治和經濟組織為主,也包括宗教、社會科學研究等領域的組織,它們的共同特點是在拉美或加勒比地區均具有重要的影響力和代表性。為保證本書內容的全面性,特將其他一些比較重要的地區性組織和部分非政府組織收錄在附表中供讀者查閱。另有3個地區性組織因成員退出、合并等原因已名存實亡或解散,但均在拉美國際組織發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因此也收錄在附錄中。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國際組織 內容簡介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拉美地區成立了許多地區性的政治和經濟合作組織,在解決地區沖突、發展地區經濟中開始發揮重要作用。冷戰結束后,隨著地區一體化運動再掀高潮,舊的一體化組織重新煥發活力,新的一體化組織不斷涌現,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發展成為各組織的主要議題。
作者力圖以*翔實的資料為讀者展現拉美和加勒比地區組織的發展全貌。但由于地區性組織數量眾多,本書挑選了在政治、經濟、宗教、社會科學研究等領域*有代表性、影響力*大的19個組織作為詳細介紹的對象。為保證本書內容的全面性,特將其他一些比較重要的地區性組織和部分非政府組織收錄在附錄中供讀者查閱。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國際組織 目錄
**章 美洲國家組織
一 成立背景和經過
二 成員
三 組織機構
四 主要領導人
五 出版物
六 宗旨原則和政策主張
七 主要活動
八 對外關系
第二章 拉丁美洲議會
一 成立背景和經過
二 成員
三 組織機構
四 主要領導人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國際組織 節選
《列國志·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國際組織》內容簡介: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拉美地區成立了許多地區性的政治和經濟合作組織,在解決地區沖突、發展地區經濟中開始發揮重要作用。冷戰結束后,隨著地區一體化運動再掀高潮,舊的一體化組織重新煥發活力,新的一體化組織不斷涌現,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發展成為各組織的主要議題。作者力圖以*翔實的資料為讀者展現拉美和加勒比地區組織的發展全貌。但由于地區性組織數量眾多,《列國志·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國際組織》挑選了在政治、經濟、宗教、社會科學研究等領域*有代表性、影響力*大的19個組織作為詳細介紹的對象。為保證《列國志·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國際組織》內容的全面性,特將其他一些比較重要的地區性組織和部分非政府組織收錄在附錄中供讀者查閱。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國際組織 相關資料
插圖:1901年10月22日至1902年1月22日,第2屆美洲國際會議在墨西哥城舉行,美洲共和國商務局改組為美洲共和國國際局,其工作由一個理事會領導。理事會主席職務只能由美國國務卿擔任。1906年,第3屆美洲國際會議在巴西的里約熱內盧舉行,美洲共和國國際局成為“泛美體系的中心”,是美洲國際會議的常設機構,下設貿易、關稅等專門機構。1910年舉行的第4屆美洲國際會議把“美洲共和國國際聯盟”更名為“美洲共和國聯盟”,把美洲共和國國際局改組為泛美聯盟,其宗旨是促進美洲國家的經濟、政治合作和加強相互間的緊密聯系。泛美聯盟理事會主席由選舉產生。1923年舉行的第5屆美洲國際會議把“美洲共和國聯盟”更名為“美洲大陸共和國聯盟”,并通過一項“美洲各國和平解決沖突的條約”,對美國的干涉活動做出了道義上的約束。1928年,在古巴哈瓦那舉行的第6屆美洲國際會議通過協議,規定泛美聯盟是美洲國際會議的基本機構,并宣布美洲各國一律平等,彼此尊重主權和獨立,堅決反對侵略戰爭。1933年舉行的第7屆美洲國際會議通過了有關不干涉原則的《關于國家權利和義務的公約》。1936年,泛美鞏固和平會議在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舉行,確定通過協商和平解決爭端和威脅到美洲共和國的戰爭的原則,簽訂了對不干涉原則的附加議定書。1938年舉行的第8屆美洲國際會議通過了《關于美洲團結原則的宣言》(即《利馬宣言》),為西半球國家建立軍事政治聯盟鋪平了道路。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國際組織 作者簡介
林華,女,1973年生,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社會文化室副研究員。1996年畢業于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外貿西班牙語專業,此后一直從事拉丁美洲問題研究。1999年曾赴西班牙孔普魯登塞大學進修。近期主要研究成果有:《委內瑞拉執政黨如何應對社會矛盾》(論文,2005)、《基什內爾執政以來的內外政策》(論文,2007)、《拉美國家的社會治安和暴力犯罪問題》(論文,2008)、《就業形勢、勞動力市場政策與社會凝聚——拉美國家的現實與挑戰》(論文,2009),等等。王鵬,男,2002年畢業于山西大學歷史系。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拉丁美洲研究所政治室助理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拉美系博士研究生。近期主要研究成果有:《加勒比共同體及其與中國的關系》(論文,2006)、(《查韋斯對新發展道路的探索》(論文,2007)、《對委內瑞拉可治理性危機的分析》(論文,2007),等等。張育媛,女,1977年生,2000年畢業于外交學院國際關系專業,獲碩士學位。2002~2007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工作。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二體千字文
- >
山海經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史學評論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回憶愛瑪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