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新媒體-從被時代到我時代 版權信息
- ISBN:9787811279658
- 條形碼:9787811279658 ; 978-7-81127-965-8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新媒體-從被時代到我時代 本書特色
《新媒體:從被時代到我世代》是由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出版的。
新媒體-從被時代到我時代 目錄
新媒體-從被時代到我時代 節選
《新媒體:從被時代到我世代》內容簡介:被動接受還是主動選擇?“被人做主”還是“我來當家”?這是個問題!“是的,我們正在規劃互聯網時代的社交關系”,當Facebook的CEO馬克·扎克伯格在F8大會演講時,在他身后,一幅巨大的網絡人際關系圖譜,在全球網民的實時行為中,正以核裂變式的速度,不斷延展、交錯、包容……這個年輕的Facebook創辦人和掌門人,今年才只有26歲,被人們冠以“蓋茨第二”的美譽。六年前,他在哈佛大學主修計算機和心理學二年級課程,某個無聊的下午,扎克伯格開始編寫Facebook的網站代碼,目的簡單到“就是做個網上校友錄”。今天,Facebook已經是全球*大的社交網站(SNS Website),擁有超過5億用戶,堅持不做IP0(公開募股上市)的Facebook,估值超過100億美元!
新媒體-從被時代到我時代 相關資料
當前的廣播屬于“孤島”型結構,用戶需要面對全國上千個孤立的A#/電視臺,各自占用固定的頻點,分別在固定的時刻提供固定主題的內容。這種文化生產方式十分刻板,類似于活字印刷發明之前的狀態,每一個頁面都需要用木頭刻一個固定的模板,很不靈活。“流”轉變為“庫”,為整合多個電臺/電視臺的內容提供了可能性。播存結構相當于發明了某種全新廣播方式:“活版廣播”。直播衛星的一個轉發器,或者數字電視的一個頻點,凈速率幾十Mbps,在一天之內積累起來就有能力推送幾百GB的文化內容(1Mbps速率的推送能力即達10.8 GB/天),這是一個龐大的數量。全國上百萬種網站,每天產生的非視頻網頁字節總量也不過30GB左右。初步估算,幾百GB/天的流量足以包容全國上千種報刊、臺站當天產出的幾十萬種非視頻文件以及收視率排名靠前的幾百小時熱門音視頻內容。采用類似于路由器“Store-And-Forward(先存起來再往前走)的設計原則,各種內容先并行投入前端的緩存,自適應軟件按輕重緩急分級禮讓,以數據分組形式非規則交替播出。只要用一個轉發器,就可以包容上千種報紙、刊物、網站與課程。為什么采用數據分組?其初衷是為了防止廣播信道被少數傳媒長時間占用。只有讓每個數據分組占用載波很短的時隙,幾千種傳媒才有機會以最快的速率播出最緊急的內容。下一代廣播數據分組稱為BIP(Broadcast IP)分組。它是互聯網IP分組的延伸與創新。創新點在于:(一)以l88字節的廣播Ts包為基元,每1-8個TS包組成一個BIP分組,連I司報頭最大長度1504字節;(二)分組格式同互聯網IP數據分組(IPv4或IPv6)的格式保持一致,只是在報頭的任選(IPoption)段增添16字節的內容定位代碼。IP是一種以發送者為主體的網絡協議,由發送者指定文件接收者的網絡地址;BIP是一種以接收者為主體的網絡協議,通過統一內容定位代碼(UCL),發送者有義務在報頭標明內容的語義學分類,接收者有權決定是否在自己的終端下載存儲。從“流”到“庫”的轉型,有利于廣播資源的一體化。音頻廣播、電視廣播、數據廣播不再涇渭分明,自然地融合為一體化的多媒體廣播。低清、標清、高清之間的區別也只在于從庫中取出的數據速率有所區別,廣播入庫的速率可以任意,GAE容易整合一體。衛星廣播、有線廣播、地面無線廣播在空間上合理分工——衛星廣播的主要任務,是創造一種城鄉平等的下載環境,使9607Y平方公里國土上的任何家庭與個人,都可以獲取多元文化傳媒的直接服務。有線、地面無線轉播是衛星直播的自然延伸,既可免去用戶安裝衛星地面定向天線,又有利于插入當地居民感興趣的區域性內容。衛星與地面互補相助,有線與無線互補相助,形成惠及全民的普適化(Pervasive)下載環境。新一代廣播是在傳統廣播基礎上的某種拓展與升級,但不謀求完全取代傳統廣播。在起步階段,我們提倡在傳統廣播系統內劃出一定帶寬資源,經營較小規模的“庫”結構,做到傳統與創新和諧共榮。
新媒體-從被時代到我時代 作者簡介
包冉,中國計算機世界傳媒集團助理總裁,《計算機世界》執行社長,《中國數字電視》出版人兼總編。1999年進入IT及傳媒行業,先后服務于計算機世界日報(計世網前身)、《計算機世界》報,從事網絡程序開發、記者、編輯、主編、總編助理等工作:2004年6月,發起并創刊《中國數字電視》雜志(月刊):2009年8月,擔任中國計算機世界傳媒集團助理總裁兼《計算機世界》執行社長。長期致力于三網融合發展趨勢的研究,密切關注電子信息產業、廣播電視運營業、通信運營業的發展,在上述領域采訪、撰寫并發表過大量作品,擔任多家電視、平面和網絡媒體的評論員、專欄作家、顧問。白羽,金海王星國際行銷與傳播集團執行董事,2003年香港中文大學金融MBA畢業,1990年清華大學經管學院畢業。長期致力于全球和中國數字新媒體產業的投融資研究,投資運作多家中國移動互聯網公司。韓彪,任教于北京電影學院電影管理系,中國傳播學會理事。以前沿崗位參加了中央電視臺眾多大型電視新聞現場直播報道:參加了中央電視臺旗下的數字新媒體公司“中央數字電視傳媒有限公司”、“央視風云傳播有限公司”的創辦和拓展,親歷了中國電視新聞改革的進程。理論著述《現場直播:新聞改革的標尺》、《顛覆與解構:中國數字新媒體的現在和未來》、《震撼:媒體回想》等。理論研究側重: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演進與融合,主攻:數字電視、手機電視、互聯網電視、網絡電視(IPTV)、下一代廣電網(NGB)、下一代互聯網(NGI)、三網融合等領域。
- >
唐代進士錄
- >
莉莉和章魚
- >
我與地壇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煙與鏡
- >
經典常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