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四千年農夫 中國、朝鮮和日本的永續農業
-
>
(精)中華古樹名木(全2冊)
-
>
線辣椒優質高產栽培
-
>
生命的藝術:動物解剖學的神秘歷史之旅
-
>
正確使用農藥知識問答
-
>
龍眼譜:外二種
-
>
迷你花園:打造你的玻璃生態瓶
姬菇規范化栽培致富-江西省撫州市羅針鎮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8264011
- 條形碼:9787508264011 ; 978-7-5082-6401-1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姬菇規范化栽培致富-江西省撫州市羅針鎮 本書特色
《姬菇規范化栽培致富:江西省撫州市羅針鎮》:新農村建設致富典型示范叢書
姬菇規范化栽培致富-江西省撫州市羅針鎮 內容簡介
本書系新農村建設致富典型示范叢書之一。內容包括:姬菇規范化栽培的理念與實質、基礎知識與條件、生產工藝、管理、新技術、病蟲害防治技術、產品采收與加工技術、產品質量標準、姬菇菌渣二次利用等10個部分。典型突出,內容新穎,技術選進,針對性與可操作性強,適合于從事食用菌產業的廣大農民和農業科技人員閱讀,對農林院校相關專業師生和科研人員參考價值,亦可作為農業職業技能培訓教材。
姬菇規范化栽培致富-江西省撫州市羅針鎮 目錄
(一)自強不息,汗灑創業艱辛路
1.高考落第,斷指心酸
2.求富無術,種菇失敗
3.拜師學藝,初獲收益
(二)勇立潮頭,開拓姬菇致富經
1.牢結菌緣,深入探索
2.引進技術,改革創新
3.開拓市場,樹立品牌
4.事業成就,支撐有人
(三)傳播科技,滿腔真情獻老區
1.富不忘本,經傳老區
2.樂于奉獻,情暖華夏
3.標新立異,不斷攀登
二、姬菇規范化栽培理念與實質
姬菇規范化栽培致富-江西省撫州市羅針鎮 節選
《姬菇規范化栽培致富:江西省撫州市羅針鎮》系新農村建設致富典型示范叢書之一。內容包括:姬菇規范化栽培的理念與實質、基礎知識與條件、生產工藝、管理、新技術、病蟲害防治技術、產品采收與加工技術、產品質量標準、姬菇菌渣二次利用等10個部分。典型突出,內容新穎,技術先進,針對性與可操作性強,適合于從事食用菌產業的廣大農民和農業科技人員閱讀,對農林院校相關專業師生和科研人員有參考價值,亦可作為農業職業技能培訓教材。
姬菇規范化栽培致富-江西省撫州市羅針鎮 相關資料
插圖:江西省撫州市羅針鎮這塊紅土地上,許多農民長期以來“臉朝黃土背朝天,春夏秋冬忙田間”,到頭來僅能填飽肚子。全鎮4.2 萬農業人口,人均耕地面積只有500平方米,屬人多地少的貧困老區。改革開放以來,鎮黨委和政府瞄準了食用菌產業,制定“以菇富民”的策略,抓住“一鎮一品”的姬菇這一特色品種,切實加強組織領導,財政扶持,千方百計引導農民從原有粗放的生產方式,逐步向安全、高效、規范化栽培方向發展。在這個過程中深入探索新技術,不斷攻關,取得了一個又一個新的突破。1998年,采用稻草為原料栽培姬菇等試驗研究成功,該項目獲得第二屆國際食品、飲料(技術)博覽會“國際優秀獎”。近年來,羅針鎮姬菇產業發展較快,2009年全鎮102戶農民從事姬菇生產,總產量2360噸,產值944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36.8 %。該鎮丁湖村36戶菇民,年栽培姬菇288萬袋,平均每戶栽培8萬袋。涌現出了許多致富典型,2009年,菇農周俊栽培姬菇10萬袋,獲利19萬元;菇農周盛保栽培8萬袋,獲利16.5 萬元,像這樣的典型戶全鎮就有86戶。不僅如此,羅針鎮姬菇規范化栽培技術還輻射到撫州市內外,促進全市姬菇生產,栽培量達1億多袋,年產姬菇1.6 萬噸,菇農純收入2.6 億元。如今姬菇已成為當地農民生財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徑。以姬菇為主導的食用菌生產,已成為當地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
- >
我與地壇
- >
朝聞道
- >
煙與鏡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史學評論
- >
回憶愛瑪儂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