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中國西南與東盟國家產業機構內貿易發展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811347104
- 條形碼:9787811347104 ; 978-7-81134-710-4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西南與東盟國家產業機構內貿易發展研究 本書特色
《中國西南與東盟國家產業內貿易發展研究》:當代經濟科學文庫。
中國西南與東盟國家產業機構內貿易發展研究 目錄
中國西南與東盟國家產業機構內貿易發展研究 節選
《中國西南與東盟國家產業內貿易發展研究》內容簡介:產業內貿易是中國西南與東盟國家對外貿易發展的重要趨向,全面、深入、系統地研究兩個地區產業內貿易發展問題,具有重要的理論與現實意義。產業內貿易理論是分析兩個地區產業內貿易發展的主要理論依據。兩個地區產業內貿易發展總體水平不高,結構層次較低,具有發展中國家的典型特征。兩個地區產業內貿易發展已產生一定的經濟效應,推動了區域貿易總量增加和結構調整與優化,并對區域工業化帶來一定程度的影響。中國西南與東盟國家產業內貿易發展的現實基礎比較復雜。一方面,二者的三次產業相似度較高,而在制造業整體相似度偏低,具有互補性和復雜性,如在食品加工、化工產品、通用及專業設備等產業具有競爭性,這說明中國西南與東盟國家雙邊貿易發展不能僅僅限于產業間貿易,需要而且也有不斷拓展產業內貿易的基礎。另一方面,兩地區之間的產品貿易分工既有產業間分工,也有產業內分工,并且兩者之間的分工結構還在不斷地進行調整。初級產品產業內分工穩步推進,制成品產業內分工日益趨強。在二者產業內貿易發展的影響因素中,經濟發展水平、市場規模、經濟一體化程度、地理因素等因素與二者產業內貿易發展的相關性較顯著和正面,而產業結構、產品差異性、規模經濟、市場結構、外國直接投資等因素與二者產業內貿易發展的相關性則較弱。其中,外國直接投資發展與東盟產業內貿易發展的影響呈正相關關系。中國西南與東盟國家地理位置毗鄰,資源稟賦差異明顯,雙方經濟發展水平逐步提高,在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的推動下,雙方產業內貿易發展具有良好的條件,但同時也面臨著產業結構水平較低,產業內分工欠發達,國際投資規模較小等制約因素。
中國西南與東盟國家產業機構內貿易發展研究 相關資料
插圖: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對于產業內貿易的研究又集中在水平型產業內貿易與垂直型產業內貿易的分別研究上。同時,伴隨而生了大量解釋產業內貿易現象的理論模型,使得產業內貿易的理論研究進入了一個高峰期。然而由于產業內貿易度量方法本身存在一定的問題,再加上貿易數據可獲得性以及計量方法的限制,使得對產業內貿易的經驗研究相對于理論研究而言要滯后的多。20世紀90年代以后,人們對產業內貿易的研究進入一個新的高潮。學者們不斷在產業內貿易理論中融入貿易成本、經濟地理學以及企業生產國際化等新的內容,使得對產業內貿易的分析日益貼近國際貿易的現實情況。雖然各個模型之間尚缺乏統一的聯系,但卻沿著各自的研究方向不斷深入發展,使得對國際貿易現象的解釋能力不斷提高。關于產業內貿易理論研究,有以下幾個方面的成果值得關注:1.2.1.1 產業內貿易的理論模型國外關于產業內貿易理論模型有以下幾種:1.基于規模經濟和產品異質性的水平型產業內貿易理論模型主要有:(1)克魯格曼模型。在該模型中,產業內貿易來源于規模經濟。在不完全競爭的市場結構下,由于規模經濟的作用,要素稟賦相同的國家之間也會實行國際分工,生產不同的品種并進行產業內貿易。誘發產業內貿易的規模經濟優勢有兩種:一種是靜態意義上的規模經濟,也就是由于連續生產而產生的規模經濟;另一種是動態意義上的規模經濟,隨著廠商對一種既定產品生產經驗的不斷積累,規模經濟收益也在增加。如果一個國家在某一種產品生產上具有規模經濟優勢,而另一國則在同類產品的其他款式或牌號的生產上具有規模經濟優勢,那么兩國間的產業內貿易就有可能產生。
中國西南與東盟國家產業機構內貿易發展研究 作者簡介
李立民,男,廣西陸川人,廣西大學商學院教授,主要從事世界經濟、國際貿易課程教學,在中國(西南)與東盟國家經濟貿易發展方面有一些研究,主持過1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研究和多項其他課題研究,發表論文多篇。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朝聞道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二體千字文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