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文學批評學教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1776094
- 條形碼:9787561776094 ; 978-7-5617-7609-4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文學批評學教程 內容簡介
本書的具體設計是:首先,依據文學的審美要素列出相應的批評方法;其次,依據文學的社會與文化要素列出相應的批評方法;*后,依據文學的接受與比較要素列出相應的批評方法。
文學批評學教程 目錄
文學批評學教程 節選
《文學批評學教程》以“文學批評方法”為主要編寫內容,力求簡明扼要,通俗易懂,問題具體,表述清晰。除可作中文及相關專業的本科生、研究生教材外,還可作普通讀者了解文學批評方法的入門讀物。全書的具體設計是:首先,依據文學的審美要素列出相應的批評方法;其次,依據文學的社會與文化要素列出相應的批評方法;*后,依據文學的接受與比較要素列出相應的批評方法。章節的具體設計是:首先,交待批評方法的定義,以便問題變得清晰起來;其次,陳述批評方法的歷史,構成知識的譜系;第三,總結批評方法的運用特點或運用類型,便于尋找批評的具體路徑;*后,選擇一篇批評實例,通過點評,以范文來引導學生的習作,將批評方法的學習落到實處。
文學批評學教程 相關資料
插圖:例如,“梅”這個詞,表示一種客觀的事物,它有形狀有顏色,具備某種形象。當詩人將它寫入作品之中,并融入自己的人格情趣、美學理想時,它就成為詩歌的意象。由于古代詩人反復地運用,“梅”這一意象已經固定地帶上了清高芳潔、傲雪凌霜的意趣。一個物象可以構成意趣各不相同的許多意象,同一個物象在不同作品中表達著不同的主觀情意。例如,有人分析“云”的意象,在陶淵明《詠貧士》中有:“萬族各有托,孤云獨無依。”在杜甫《幽人》中有:“孤云亦群游,神物有所歸。”在李白《獨坐敬亭山》中有:“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這里吟詠的都是“孤云”,它帶著貧士幽人的孤高之情。羅隱的《寄渭北徐從事》有:“暖云慵墮柳垂條,驄馬徐郎過渭橋。”這里寫的是“暖云”,給人帶來春天的氣息,表達的是一種歡樂的情緒。陶淵明的《停云》有:“靄靄停云,蒙蒙時雨。八表同昏,平路伊阻。”辛棄疾的《賀新郎》有:“一樽搔首東窗里。想淵明、停云詩就,此時風味。”白云出岫本無心,可這里的“停云”卻帶著對親友的思念,是有心之云了。再如由“柳”構成的意象。“楊柳依依”,這意象帶著的是離愁別緒;“柳絲無力裊煙空”,這意象帶著慵倦的意味;“千條弱柳垂青瑣,百囀流鶯繞建章”,這意象帶著詩人早朝時的肅穆感。可見,同一個物象,由于融入的作家的個人的情意不同,所構成的意象也就大異其趣。還有人分析不同詩人的“月”意象。李白對月的鐘愛是人所共知的,他把明月看作是光明純潔的事物,明月寄托著他的理想:“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云》)杜甫則用月來表達對故土特有的眷戀:“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月夜憶舍弟》)蘇軾通過它來表達對親人的美好祝愿與激勵:“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水調歌頭》)張九齡把月當作良辰美景的化身:“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望月懷遠》)張若虛借助月來表現親人間刻骨銘心的思念:“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春江花月夜》)柳永卻因月而觸目傷懷:“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雨霖鈴》)白居易說:“東船西舫悄無言,惟見江心秋月白。”(《琵琶行》)既是對音樂的感悟,也是對琵琶女飄零淪落的深刻同情。一般來說,在中國文學中,月意象可以象征時間、女性、美好、愛情、殘缺等不同意義。但在西方文學中,月意象則可能代表著一種神秘莫測而可怕的存在力量,愛爾蘭詩人葉芝有首詩就叫《鮮血與月亮》,王爾德的《莎樂美》中升起月亮的時候,則是死亡發生的時候,這說明受不同的民族文化的影響,會形成月亮意象的不同原型特征。作家在構成意象時,可以夸張物象某一方面的特點,以加強詩的藝術效果,如“白發三千丈”、“黃河之水天上來”。也可以將另一物象的特點移到這一物象上來,如:“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長有歸心懸馬首,可堪無寐枕蛩聲。”這些詩都寫到“心”,“心”本來不能離開身體,但李白的“愁心”卻托給了明月,杜甫的“故園心”卻系在了孤舟上,秦韜玉的歸心則懸在了馬首上。這些意象都具有了“心”原來并不具備的性質。作家在構成意象時,還可以用某一物象為聯想的起點,創造出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的東西。李賀詩中的牛鬼蛇神大多屬于這一類。火炬都是明亮的,李賀卻說“漆炬迎新人”,陰間的一切都和人間顛倒著。“憶君清淚如鉛水”,“鉛淚”,世間也不存在。但既然是金銅仙人流的淚,那么當然可以說是“鉛淚”了。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推拿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唐代進士錄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