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中國經濟史話 目錄
中國經濟史話 節選
《中國經濟史話》內容簡介:二十一世紀初開始,越來越多的早期人類文化遺址被發掘出來。這些深藏在地下的遠古文化遺物重見天日,便以無聲的語苦,栩栩如生地展示了人類的經濟活動。
中國經濟史話 相關資料
插圖:他們學會了利用偶然機會得到自然火,如雷電或火山爆發引起的森林大火。他們漸漸發現,火不僅可以取暖和驅趕野獸,還可以用來加工食物,而且,烤熟的獸肉吃起來更為可口。于是,從利用到學會保存自然火,經歷了漫長的歲月,人們在實踐中又發現了用燧石撞擊或鉆木取火的方法。火的廣泛使用,尤其是掌握了人工取火的方法,標志著人類在生產技術上經歷了巨大的飛躍,人們獲取食物的范圍比以前更加廣泛了,防御能力增強了,體質有了明顯的發展,腦容量也增加了。火的使用對人類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是早期人類利用自然、征服自然的革命性的成就。從神農氏和伏羲氏的傳說中,我們可以看到原始社會后期,農業和畜牧業如何發展起來的痕跡。隨著人口的增加,氏族社會的發展,人們由四處遷徙的生活方式逐漸變為定居生活的形式,單純的采集和漁獵經濟已經不能滿足日常生活的需求了。而采集活動中人們漸漸發現某些植物的種子發芽、開花、結實的規律,相對定居的生活使人們栽培這些植物變為可能。于是,在長期居住的洞穴附近,人們用刀耕火種的方法,年復一年地播種、收獲,產生了最早的原始農業。隨著農業的發展,某些被獵獲的野獸被馴養成家畜,數量也普遍增多起來,畜牧業得到了發展。糧食是需要使用一定的炊煮器加工后食用的,當糧食成為日常生活的主食后,陶器隨著人們的需要便產生了。人們還用麻類纖維織布縫衣,告別了用獸皮遮身的時代。
中國經濟史話 作者簡介
戴揚本,1953年出生,歷史學博士。畢業于華東師范大學歷史系,現為華東師范大學古籍研究所研究員。研究方向主要為中國古代史、古代文獻學。主要著作有《北宋轉運使考述》(上海古籍出版社)、《古代文苑》(東方出版中心)、《史筆春秋》(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兩宋繁華》(上海古籍出版社)以及古籍整理類著作《朱子全書》(合作)、《漢書詳節》(上海古籍出版社)、《珠里小志·園津禪院志》(上海古籍出版社)、《新譯(唐才子傳)》(臺灣三民書局)等多種,并在《中國史研究》、《中華文史論叢》、《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歷史教學問題》等刊物發表論文多篇。
- 主題:
作為科普讀物,完全足夠,通俗易懂,重點在“史”,文章涵蓋全面不僅能感受經濟史的脈絡,還能夠彌補歷史等其他方面的知識缺陷,對沒什么基礎的大眾來說是不錯的讀物。
- >
我與地壇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巴金-再思錄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山海經
- >
唐代進士錄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