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改革開放以來北京市產業結構高度演化的現狀.問題和對策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1173503
- 條形碼:9787301173503 ; 978-7-301-17350-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改革開放以來北京市產業結構高度演化的現狀.問題和對策 本書特色
《中國都市經濟研究報告2008:改革開放以來北京市產業結構高度演化的現狀、問題和對策》: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專項資助。
改革開放以來北京市產業結構高度演化的現狀.問題和對策 內容簡介
本研究在分析北京市的產業結構高度的歷史軌跡的基礎上,深入探討北京市產業結構高度演進和經濟增長的相互關系,在扎實的計量分析、投入產出分析和案例分析的基礎之上,研究北京市產業結構高度變遷的趨勢和潛在問題,并為北京市產業結構高度的深化和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議。 本研究以新古典經濟學的經典理論為基礎,將理論闡述和實證分析相結合,深入挖掘北京市產業結構高度演進的現狀和問題,提出北京市產業結構高度演進的合理政策建議,主要在以下三點有所突破和創新:(1)建構準確、合理的度量指標,測度北京產業結構演進的歷史軌跡和現有高度。(2)采用規范的新古典經濟學方法,分析北京產業結構高度演進對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挖掘北京產業結構高度演進的潛在問題。(3)探索北京產業結構高度演進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未來路徑,提出合理的宏觀經濟政策和產業政策建議。
改革開放以來北京市產業結構高度演化的現狀.問題和對策 目錄
第1章 改革開放以來結構效應的貢獻度及其趨勢——基于勞動生產率的部門分解
1.1 引言
1.2 經濟增長中的結構效應
1.3 庫茲涅茨的局部分解
1.4 全面分解中的結構效應
1.5 結構效應的波動性及其原因
1.6 結構效應的貢獻度及其趨勢
1.7 細分產業的結構效應
1.8 結論
第2章 中國經濟增長中的結構變遷——基于全要素生產率的解析
2.1 引言
2.2 結構效應的推導和演算
2.3 中國經濟增長中的要素結構變遷
2.4 結論
第3章 北京市產業結構變遷對經濟增長貢獻的實證研究
3.1 產業結構變遷對經濟增長的影響的新古典理論模型
3.2 產業結構變遷對勞動生產率的貢獻
3.3 產業結構變遷對全要素生產率的貢獻
3.4 有關結構效應的爭論
3.5 結論
第4章 北京產業結構高度與工業化進程
4.1 引言:產業結構高度的內涵
4.2 橫截面數據下產業結構高度的比較——國際和國內比較
4.3 時間序列下產業結構高度的比較
4.4 北京市產業結構高度的測度和比較
4.5 結論
第5章 北京產業結構高度化進程中產業專業化演變趨勢
5.1 地區生產專業化
5.2 產業結構趨同與專業化
5.3 地區多樣化
5.4 國內外區域一體化趨勢
第6章 北京產業結構高度化進程中主導產業的變遷
6.1 主導產業選擇的模型
6.2 主導產業選擇的原則
6.3 改革開放以來全國主導產業變遷
6.4 改革開放以來北京主導產業變遷
6.5 修正指標后測算
第7章 產業關聯度研究
7.1 中國產業振興計劃的比較
7.2 北京主導產業排序分析
7.3 小結
第8章 結論
參考文獻
改革開放以來北京市產業結構高度演化的現狀.問題和對策 節選
《中國都市經濟研究報告2008:改革開放以來北京市產業結構高度演化的現狀、問題和對策》是以張輝副教授為負責人的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十一五”規劃重點項目“中國都市經濟研究報告2008”(項目編號:08AbJG228)的*終研究成果。該研究從2008年6月開始進行,嚴格按照研究任務的要求完成各階段的各項任務。2008年12月之前完成已有或者可借鑒的理論成果的梳理,完成本課題理論框架的構建以及基礎數據的初步收集工作,在《經濟研究》和《經濟學動態》2008年第11期分別將該階段兩篇關鍵成果予以發表。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將上述研究成果具體應用到北京,該階段三篇重要階段成果已分別發表于《北京社會科學》第3期、《經濟科學》第4期和《改革》第5期。
改革開放以來北京市產業結構高度演化的現狀.問題和對策 相關資料
插圖:最后,對產業結構高度進行時序比較發現,從1985年開始,中國開始真正進入工業化時期。除了1989~1991年間出現短暫的波動以外,產業結構高度一直穩步推進。從1998年開始,產業結構高度進入加速提升階段,中國經濟也逐漸走人優化產業結構、轉變增長方式的良性發展軌道。在此過程中,第三產業的推動作用最大。本章通過計算北京的產業結構高度比較發現:首先,1987年之前,北京的產業結構高度一直在徘徊,盡管各產業的勞動生產率一直顯著提升,但是經濟總體明顯處于工業化起飛前的準備階段。我們可以認為,從1987年開始,北京才開始真正進入工業化時期。及至2006年,北京市的總體產業結構高度超過1,達到工業化完成時的水平。但及至2007年,北京第一、二產業的產業結構高度尚沒有達到工業化完成時的水平,尤其是第一產業的產業結構高度有待提高。其次,第三產業是引領總體產業結構高度提升的主要力量,而且其高度的波動影響著總體產業結構高度的波動。第一、二產業的產業結構高度滯后于總體產業結構高度。第二產業的產業結構高度提升很快,按照目前的發展速度,我們預計還需要3年時間,第二產業的產業結構高度會達到工業化完成時的水平。第一產業的產業結構高度提升較慢,需要重點關注。最后,將北京市2007年的產業結構高度和其他東部發達地區相比較,我們可以發現,北京的總體產業結構高度處于全國第二位。北京和上海都已經達到工業化完成時的水平,但是北京的第一產業的產業結構高度提升較慢,而且第二產業的產業結構高度也沒有達到工業化完成時的水平,滯后于上海。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回憶愛瑪儂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煙與鏡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我與地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