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公差配合與測量-(第2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2227434
- 條形碼:9787302227434 ; 978-7-302-22743-4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公差配合與測量-(第2版) 本書特色
《公差配合與測量(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新世紀高職高專實用規劃教材·機電系列
公差配合與測量-(第2版) 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為10章,具體包括緒論、光滑圓柱體結合的公差與配合、幾何公差及其誤差、表面粗糙度及其評定、測量技術基礎、滾動軸承的互換性、鍵和花鍵的互換性、螺紋結合的互換性、圓柱齒輪傳動的互換性及尺寸鏈等內容。本書概念清晰,內容緊湊,結合實際,重視應用。各章均有例題、習題及相關公差表格,以滿足教學需要。
本書概括了《公差配合與測量》這門課的主要內容,分析介紹了我國公差與配合的*新標準,闡述了測量技術的基本概念。本書可作為普通高等院校、高職高專機電一體化、數控技術與現代模具等專業的教材,也可供其他行業的工程人員及計量、檢測人員等參考。
公差配合與測量-(第2版) 目錄
1.1 互換性的意義與作用
1.2 標準化與優先數系
1.3 本課程的性質和特點
1.4 習題
第2章 光滑圓柱體結合的公差與配合
2.1 概述
2.2 公差與配合的基本術語及定義
2.3 標準公差系列
2.4 基本偏差系列
2.5 國標規定的常用公差與配合
2.6 常用尺寸段公差與配合的選用
2.7 線性尺寸的一般公差
2.8 習題
第3章 幾何公差及其誤差
3.1 概述
3.2 幾何公差和誤差
3.3 公差原則
3.4 幾何公差的選擇
3.5 習題
第4章 表面粗糙度及其評定
4.1 表面粗糙度的評定參數及數值
4.2 表面粗糙度符號及標注
4.3 表面粗糙度參數值的選擇
4.4 表面粗糙度的評定
4.5 習題
第5章 測量技術基礎
5.1 概述
5.2 測量誤差和數據處理
5.3 光滑工件尺寸的檢測
5.4 習題
第6章 滾動軸承的互換性
6.1 概述
6.2 滾動軸承精度等級及應用
6.3 滾動軸承內、外徑的公差帶
6.4 滾動軸承的配合及選擇
6.5 習題
第7章 鍵和花鍵的互換性
7.1 概述
7.2 單鍵聯結的公差與配合
7.3 矩形花鍵聯結的公差與配合
7.4 習題
第8章 螺紋結合的互換性
8.1 概述
8.2 普通螺紋的公差與配合
8.3 梯形螺紋公差簡介
8.4 習題
第9章 圓柱齒輪傳動的互換性
9.1 概述
9.2 單個齒輪評定指標
9.3 影響齒輪副的評定指標,
9.4 漸開線圓柱齒輪的精度標準
9.5 習題
第10章 尺寸鏈
10.1 尺寸鏈的基本概念
10.2 尺寸鏈的計算
10.3 習題
參考文獻
公差配合與測量-(第2版) 節選
《公差配合與測量(第2版)》共分為10章,具體包括緒論、光滑圓柱體結合的公差與配合、幾何公差及其誤差、表面粗糙度及其評定、測量技術基礎、滾動軸承的互換性、鍵和花鍵的互換性、螺紋結合的互換性、圓柱齒輪傳動的互換性及尺寸鏈等內容。《公差配合與測量(第2版)》概念清晰,內容緊湊,結合實際,重視應用。各章均有例題、習題及相關公差表格,以滿足教學需要。《公差配合與測量(第2版)》概括了《公差配合與測量》這門課的主要內容,分析介紹了我國公差與配合的*新標準,闡述了測量技術的基本概念。《公差配合與測量(第2版)》可作為普通高等院校、高職高專機電一體化、數控技術與現代模具等專業的教材,也可供其他行業的工程人員及計量、檢測人員等參考。
公差配合與測量-(第2版) 相關資料
插圖:2.標準化標準化是指制定標準、貫徹標準和修改標準的全過程,是一個系統工程。在現代化機械工業生產中,標準化是實現互換性的基礎。要全面保證零部件的互換性,不僅要合理地確定零件制造公差,還必須對影響生產質量的各個環節、階段及有關方面實現標準化。比如:優先數系,幾何公差及表面質量參數的標準化,計量單位及檢測規定等的標準化等。可見,在機械制造業中,要使任何零部件都具有互換性,就必須實現標準化,沒有標準化就沒有互換性。標準化遵循的基本原理通常是指統一原理、簡化原理、協調原理和最優化原理。(1)統一原理就是為了保證事物發展所必需的秩序和效率,對事物的形成、功能或其他特性,確定適合于一定時期和一定條件的一致規范,并使這種一致規范與被取代的對象在功能上達到等效。(2)簡化原理就是為了經濟有效地滿足需要,對標準化對象的結構、形式、規格或其他性能進行篩選提煉,剔除其中多余的、低效能的、可替換的環節,精煉并確定出滿足全面需要所必要的高效能的環節,保持整體構成精簡合理,使之功能效率最高。(31協調原理就是為了使標準的整體功能達到最佳,并產生實際效果,必須通過有效的方式協調好系統內外相關因素之間的關系,確定為建立和保持相互一致,適應或平衡關系所必須具備的條件。(4)最優化原理是指按照特定的目標,在一定的限制條件下,對標準系統的構成因素及其關系進行選擇、設計或調整,使之達到最理想的效果。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煙與鏡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自卑與超越
- >
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