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材料加工實驗與測試技術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2441791
- 條形碼:9787502441791 ; 978-7-5024-4179-1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材料加工實驗與測試技術 內容簡介
本書以鋼鐵材料成型過程為研究對象,系統介紹了研究該過程所涉及的變形實驗、變形過程參數檢測實驗、材料組織與性能檢測實驗等。全書分為5章,主要內容包括誤差與數據處理基礎知識,材料成型實驗技術,軋制過程參數測試技術,金相顯微組織分析技術,材料力學性能測試技術。書后附有每章的復習思考題及附錄。
本書可作為高等學校材料加工工程、工程力學、建筑工程、機械工程等專業的實驗教材,也可供從事與材料加工有關的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材料加工實驗與測試技術 目錄
1.1 測量的基本概念
1.1.1 測量
1.1.2 測量結果
1.1.3 測量方法
1.2 誤差概述及基本概念
1.2.1 概述
1.2.2 誤差相關的基本概念
1.2.3 誤差產生的原因
1.2.4 精度
1.3 隨機誤差
1.3.1 誤差的正態分布定律
1.3.2 測量結果及其誤差
1.3.3 間接測量的誤差計算
1.4 系統誤差
1.4.1 系統誤差的分類
1.4.2 發現系統誤差的簡單方法
1.4.3 系統誤差的消除
1.5 過失誤差與可疑數值的舍棄
1.5.1 賴特準則(3a準則)
1.5.2 肖維納準則
1.6 有效數的修約與運算
1.6.1 近似值
1.6.2 修約規則
1.6.3 近似數的運算
1.7 實驗數據表示法
1.7.1 列表法
1.7.2 作圖法
1.7.3 方程法
2 材料成型實驗技術
2.1 相似理論
2.1.1 概述
2.1.2 相似定理
2.1.3 相似理論的應用意義
2.2 相似模擬金屬塑性變形實驗
2.2.1 確定系統相似準則的步驟
2.2.2 模擬實驗準則
2.2.3 模擬材料
2.2.4 塑性變形測試方法和應用
3 軋制過程參數測試技術
3.1 測試技術、測量系統及其主要特性
3.1.1 測試技術的基本概念
3.1.2 測試方法的分類
3.1.3 測量系統及其主要組成
3.1.4 測量系統的基本特性
3.1.5 測試技術在軋鋼生產中的作用
3.2 傳感器工作原理及其測量電路
3.2.1 傳感器概述
3.2.2 傳感器發展概述
3.2.3 電阻式應變傳感器
3.2.4 電感式傳感器
3.2.5 電容式傳感器
3.2.6 壓電式傳感器
3.2.7 霍爾傳感器
3.2.8 熱敏傳感器
3.3 軋制過程非電參數的測量
3.3.1 軋制力參數測量
3.3.2 軋制過程溫度測量
3.3.3 軋制運動參數測量
3.3.4 軋制電參數測量
3.4 無損檢測
3.4.1 概述
3.4.2 無損檢測技術的發展
3.4.3 無損檢測方法的選用及其對產品質量的影響
4 金相顯微組織分析技術
4.1 概述
4.1.1 金屬材料的組織結構與性能
4.1.2 顯微組織結構的內容
4.1.3 傳統的顯微組織結構與成分分析測試方法
4.1.4 x射線衍射與電子顯微鏡
4.2 掃描電子顯微分析
4.2.1 概述
4.2.2 掃描電鏡的工作原理及結構
4.2.3 樣品的制備方法
4.2.4 掃描電鏡在材料研究中的應用
4.3 透射電子顯微分析
4.3.1 概述
4.3.2 透射電鏡的結構
4.3.3 透射電鏡的圖像襯度及電子衍射原理
4.3.4 樣品的制備方法
4.4 x射線衍射分析
4.4.1 粉末照相法
4.4.2 x射線衍射儀
5 材料力學性能測試技術
5.1 概述
5.1.1 強度
5.1.2 塑性
5.1.3 硬度
5.1.4 韌性
5.1.5 疲勞強度
5.2 材料試驗機
5.3 疲勞試驗
5.3.1 疲勞試驗的分類
5.3.2 疲勞載荷
5.3.3 試樣設計
復習思考題
附錄 實驗部分
實驗一 變形測試方法的實驗研究
實驗二 電阻應變片的粘貼組橋及保護
實驗三 軋制壓力傳感器的標定
實驗四 軋制壓力的測定
實驗五 金相樣品的制備與顯微組織的顯露
實驗六 金屬疲勞試驗
參考文獻
材料加工實驗與測試技術 節選
《材料加工實驗與測試技術》以鋼鐵材料成型過程為研究對象,系統介紹了研究該過程所涉及的變形實驗、變形過程參數檢測實驗、材料組織與性能檢測實驗等。全書分為5章,主要內容包括誤差與數據處理基礎知識,材料成型實驗技術,軋制過程參數測試技術,金相顯微組織分析技術,材料力學性能測試技術。書后附有每章的復習思考題及附錄。《材料加工實驗與測試技術》可作為高等學校材料加工工程、工程力學、建筑工程、機械工程等專業的實驗教材,也可供從事與材料加工有關的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材料加工實驗與測試技術 相關資料
插圖:加熱系統采用的是閉環伺服系統,閉環系統的程序是時間的函數。溫度的測量采用熱電偶或光電高溫計。由于熱電偶(或光電高溫計)輸出的電壓值很小,且隨溫度的變化是非線性的,所以首先應在電控柜的模塊中進行線性化處理,使得試件溫度每變化l°C,調節器輸出lmV的電壓。經線性化處理后熱電偶電壓輸入到熱控制模塊中,輸入該模塊的還有計算機給出的指令信號(計算機編制的控制程序)。然后兩信號一同饋入熱伺服模塊中。伺服模塊的功能是比較這兩個輸入信號并為可控硅調節器提供脈沖,來實時調節通過試樣的電流大小,保持實際溫度與程序溫度相一致。由于反饋信號與計算機信號極性相反,如果實際溫度與程序相當,則兩信號合成為零。如果程序溫度高于反饋溫度,則提供變化了的觸發脈沖寬度,加寬可控硅導通角,增加輸出電流,從而使反饋信號丟失(例如熱電偶與試件的焊點斷開),這將引起溫度超控,或者在很高的加熱速率下加熱,變壓器輸出功率跟不上,則設在控制模塊上的自動停止系統將會自動中斷加熱。當強大的加熱電流通過試樣時,將在試樣及周圍空間形成相當強的電磁場,這種強磁場會在熱電偶回路及測試儀器中產生干擾信號。另外,當熱電偶的兩條線沿長度方向處于不等電位時,就可能有0.01~0.1V的電壓梯度疊加到熱電偶的輸出端。為了排除上述干擾,保證溫控精度,Gleeble熱模擬機使用了一個時間均勻系統,這個控制系統采用一種脈沖控制技術,有規律地在每半個周波里,提供大約20。的相位角斷電(電網頻率的一個周波等于360。相位角),利用每一電周波斷電兩次的瞬間測定試樣的實際溫度。由于每次測試的時間非常短,這樣既解決了強磁場的干擾,又做到了加熱溫度的精確控制。Gleeble-1500的冷卻系統包括兩個部分。一是靠試樣與夾具的接觸傳導冷卻,二是使用噴水(或噴氣)急冷裝置冷卻。與加熱一樣,接觸傳導時的冷速取決于試件的材質、試件的尺寸、夾持試件的卡頭材料以及夾持試樣的自由跨度。熱量由試樣中心向卡頭夾持試樣,可以獲得較大的冷速。極快的冷速需要采用噴水急冷裝置。由于Gleeble電阻加熱試件使用的是普通工頻電(50Hz或60Hz),頻率低,集膚效應很小,可以認為電流在試件截面上均勻流過。另外,由于金屬或合金的體電阻各處是相同的,所以整個試件的加熱可以認為都是均勻的。在物理模擬試驗過程中,熱能連續的增加或減少以控制試件的溫度。當輸入的總熱量與損失的總熱量(即試件沿軸向通過夾具傳導走的熱量以及試樣的表面對流和輻射散熱)相當時,試件處于熱平衡狀態,試樣保持恒溫。當加入的熱量大于損失的熱量,則試件溫度上升;如果加入的熱量少于損失的熱量,則試件溫度下降。試樣的軸向冷卻產生了一個橫向的等溫面,通過選擇試樣尺寸、自由跨度和不同材質卡具,可以調節軸向溫度梯度,并可在試樣的跨度的中部獲得一定體積的均溫區。均溫區即為物理模擬試件的工作區,其寬窄對模擬試驗結果有重要影響。
- >
巴金-再思錄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回憶愛瑪儂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煙與鏡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