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學術貴族與政治飯碗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1206701
- 條形碼:9787511206701 ; 978-7-5112-0670-1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學術貴族與政治飯碗 目錄
學術貴族與政治飯碗 節選
《學術貴族與政治飯碗》內容簡介:1919年,應慕尼黑大學學生會的邀請,韋伯發表題為《以學術為業》和《以政治為業》兩次演講。作為一名“精神貴族”式的德國知識界領袖,他在講演中對其身邊的思潮做出了十分個性化的回應。或者可以理解為:前者提出他的終生命題,后者作為回答。《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是唯一在作者生前發表的論文。1897-1903年,韋伯因病痛纏身而辭去教職,赴美國休養兼考察。此行促成了這一重要著作的誕生。《學術貴族與政治飯碗》將這三種譯本編輯成冊,期待讀者能把握韋伯的思想的精華。
學術貴族與政治飯碗 相關資料
福格拒絕說這是膽小的表現:“我想的不一樣,能賺的時候就賺”。這句話與富蘭克林在精神上迥然不同。前者表現出了商業上的冒險精神和個人道德傾向中立的立場,后者則是具有倫理色彩的勸世格言。我們這里說的資本主義精神特指現代資本主義的精神——西歐和北美的資本主義精神,從我們談的問題很容易看出來。中國、印度、巴比倫、古希臘、古羅馬,甚至中世紀也存在過資本主義,但如我們將看到的一樣,它們都缺乏這種精神特質。現在我們來分析,富蘭克林所有的道德觀念都具有功利色彩。誠實有用,因為誠實能確保信譽;守時、勤奮、節儉都有用,所以都是美德。照這樣的邏輯推理,如果裝作誠實也能達到目的,真正的誠實在富蘭克林眼中就是多余的浪費。事實上,富蘭克林在其自傳中講述他如何皈依這些美德,或者關于嚴格保守自己節制的形象如何有價值的討論、以及如何努力自謙爾后得到眾人賞識,所有這些都證實了上述的印象。按照富蘭克林的觀點,這些美德同其他所有美德一樣,之所以成為美德,就在于對個人而言是有用的,能夠幫助人們實現自己的目的;如果能保證實現同樣的目的,虛有其表也未嘗不可。這就是極端的功利主義的必然結論。在許多德國人的印象中,美國人所說的那套美德純系虛偽,他們的印象看來在這一典型事例中得到了證實。但事實遠非如此簡單。本杰明·富蘭克林本人的品行格就與此不符,他在自傳中表現出超凡的率真。他認為認識到美德的功用是把人引入神圣正途的條件,這表明美德除了私利動機之外,還有更多的東西。
學術貴族與政治飯碗 作者簡介
作者:(德國)韋伯 譯者:劉富勝 李君華馬克斯·韋伯(Max Weber,1864~192C)近代社會科學發展史上世界公認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韋伯出生在德國一個有廣泛社會和政治聯系的富裕家庭。父親是法官。母親關注并研究宗教和社會問題。韋伯在學術上的重要貢獻通常被通稱為“韋伯命題”。韋伯的知識范圍和學術研究領域非常廣泛。不僅被公認為現代社會學和公共行政學最重要的創始人之一。在經濟、政治、法律、宗教、音樂等社會生活領域和社會科學方法論上都有重要成果。作為一位跨世紀的偉大學者,他在生命的五十多年時間里為后世留下《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經濟與社會》等十幾部宏篇巨著。但是。大多是在他逝世后經由他妻子收集、修訂并得以出版。
- >
史學評論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經典常談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月亮虎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