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食品營養學 版權信息
- ISBN:9787122084606
- 條形碼:9787122084606 ; 978-7-122-08460-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食品營養學 本書特色
本教材自2006年出版以來,深受廣大讀者歡迎,被多所高校采用作為教材。依照高職高專學生對基礎理論知識“必需、夠用”的原則,突出應用能力培養的指導思想,本教材第二版基本保持**版的風格,突出強調食品加工貯藏對各類營養素的影響及合理膳食的重要性,并通過改善膳食條件和食品組成,發揮食品本身的生理調節功能,以提高人類健康水平。本書主要內容包括食品的消化吸收、各種營養素的生理功能及食品加工對營養素的影響、營養與能量平衡、營養與膳食平衡、不同人群的營養、各類食品的營養價值、功能性食品、食品營養強化及食品新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等營養學基礎知識。
食品營養學 內容簡介
本書是按照教育部對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的指導思想,在廣泛吸取近幾年高職高專教育成功經驗的基礎上編寫的。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食品的消化吸收、各種營養素的生理功能及食品加工對營養素的影響、營養與能量平衡、營養與膳食平衡、不同人群的營養、各類食品的營養價值、功能性食品、食品營養強化及食品新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等營養學基礎知識。本書注重實際應用環節,并在傳統教材的基礎上,融入一些新型的營養保健知識,以使讀者了解食品營養學的*新發展動態。
本書不僅適用于高職高專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學生,也可作為成人教育教材、非食品專業的學生公共選修課教材,還可作為營養普及用書。
食品營養學 目錄
**節 食品營養學概述
第二節 國內外食品與營養情況
第三節 營養學與其他學科的關系
第二章 食品的消化吸收
**節 人體消化系統概況
第二節 食品的消化吸收
第三章 碳水化合物
**節 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
第二節 碳水化合物的分類
第三節 食品加工對碳水化合物的影響
第四節 碳水化合物的供給量及食物來源
第五節 膳食纖維
第六節 碳水化合物的營養學特性及其與糖尿病和血糖指數值的關系
第四章 蛋白質與氨基酸
**節 蛋白質的分類及生理功能
第二節 氨基酸
第三節 蛋白質在體內的動態變化、氮平衡及影響蛋白質在體內利用效果的因素
第四節 食物蛋白質營養價值評價
第五節 蛋白質和氨基酸在食品加工時的變化
第六節 蛋白質的推薦攝入量、食物來源以及與疾病的關系
第五章 脂類
**節 脂類的生理功能
第二節 脂類的化學組成及其特征
第三節 脂類在食品加工、保藏中的營養問題
第四節 脂類的供給和食物來源
第六章 維生素
**節 概述
第二節 水溶性維生素
第三節 脂溶性維生素
第四節 維生素類似物
第五節 食品加工中維生素損失的一般情況
第七章 水和礦物質
第八章 營養與能量平衡
第九章 營養與膳食平衡
第十章 不同人群的營養
第十一章 各類食品的營養價值
第十二章 功能性食品
第十三章 食品營養強化及食品新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食品營養學 節選
《食品營養學(第2版)》是按照教育部對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的指導思想,在廣泛吸取近幾年高職高專教育成功經驗的基礎上編寫的。《食品營養學(第2版)》主要內容包括食品的消化吸收、各種營養素的生理功能及食品加工對營養素的影響、營養與能量平衡、營養與膳食平衡、不同人群的營養、各類食品的營養價值、功能性食品、食品營養強化及食品新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等營養學基礎知識。《食品營養學(第2版)》注重實際應用環節,并在傳統教材的基礎上,融入一些新型的營養保健知識,以使讀者了解食品營養學的*新發展動態。《食品營養學(第2版)》不僅適用于高職高專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學生,也可作為成人教育教材、非食品專業的學生公共選修課教材,還可作為營養普及用書。
食品營養學 相關資料
插圖:第一節 人體消化系統概況人體進行生命活動的過程,需要消化吸收不斷從外界攝取的各種營養物質,以供新陳代謝的需要。食品中天然的營養物質如碳水化合物、脂類、蛋白質,一般都不能直接被人體利用,必須先在消化道內分解,變成小分子物質如葡萄糖、甘油、脂肪酸、氨基酸等小分子物質,才能透過腸壁細胞進入血液循環和淋巴循環而被利用。食物在消化道內進行分解的過程叫消化,消化后的小分子物質透過消化道黏膜的上皮細胞進入血液循環的過程叫吸收,不能被吸收的食物殘渣、水和代謝最終產物則由消化道末端排出體外。食物的消化、吸收、排泄是食物用以滿足人體生長發育、能量需要、構成機體組織等不可缺少的三個重要生理過程。消化一般包括物理性消化、化學性消化和微生物消化。物理性消化是指消化道對食物的機械作用包括咀嚼、吞咽和各種形式的蠕動來磨碎食物,使消化液與食物充分混合,并推動食團或食糜下移等。化學性消化是指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對食物進行化學分解,如把蛋白質分解為氨基酸,淀粉分解為葡萄糖,脂肪分解為脂肪酸和甘油,這些分解后的營養物質被小腸黏膜吸收,進入血液和淋巴系統,殘渣通過大腸排出體外。微生物消化指消化道內共生的微生物對食物中的營養物質進行發酵的過程,主要發生在人體大腸部位。一、人體消化系統的組成消化系統由消化道和消化腺兩大部分組成。消化道是一條自口腔延至肛門很長的管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腸(十二指腸、空腸、回腸)、大腸(盲腸、結腸、直腸)和肛門,全長8~10m。消化腺有小消化腺和大消化腺兩種,小消化腺如胃腺和小腸腺,分散在消化道的管壁內;大消化腺有3對唾液腺(腮腺、下頜下腺、舌下腺)、肝和胰,它們均借導管將分泌物排入消化管內(圖2-1)。1.口腔口腔對食物的消化作用是接受食物并進行咀嚼,咀嚼過程包括物理的研磨、撕碎和唾液的摻和。唾液對食物起著潤滑作用,同時漿液狀唾液中的淀粉酶開始降解淀粉。唾液中大量的碳酸氫鹽起一定的緩沖劑的作用,唾液溶解了食物中的各種化學成分,從而舌頭上的味蕾能夠辨認出食物的甜、酸、苦、辣、咸等滋味。口腔的最后一個簡單動作是吞咽,在進行吞咽食物動作時,由條件反射將通向喉頭的路被會咽軟骨所關閉,這樣使食物只能進入食道,而避免進入呼吸道。
- >
自卑與超越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我與地壇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