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1937-1938人道與暴行的見證--經歷南京腥風血雨的丹麥人 版權信息
- ISBN:9787214062246
- 條形碼:9787214062246 ; 978-7-214-06224-6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1937-1938人道與暴行的見證--經歷南京腥風血雨的丹麥人 本書特色
《1937~1938人道與暴行的見證:經歷南京腥風血雨的丹麥人》是由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1937-1938人道與暴行的見證--經歷南京腥風血雨的丹麥人 內容簡介
2000年,在丹麥奧胡斯市舉辦的關于南京大屠殺的一個展覽,讓人們知道了一個從未聽說過的丹麥人的故事。他在南京大屠殺期間保護了近兩萬名中國難民。
從那時起,丹麥和中國的幾名學者和記者開始挖掘更多關于伯恩哈爾·阿爾普·辛德貝格的故事,這是**本全面介紹辛德貝格的書,本書能夠讓我們更全面地了解他的人生、性格,特別是他當時如何實行人道主義救助的情形。
從本書中,讀者可以了解到辛德貝格在1937年南京大屠殺期間受雇于丹麥f.l.史密斯公司,在江南水泥廠工作。在短短的100多天里,他和德國同事京特等一起,保護了工廠難民區的難民,并建立了一個小醫院,許多時候成功阻止了日軍進入難民營和工廠騷擾。有時候他不顧路途危險,開車進入南京城,給保護難民的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成員送去食品。
1937-1938人道與暴行的見證--經歷南京腥風血雨的丹麥人 目錄
**章 冒險小子辛德貝格
一、從家鄉出逃闖世界
二、逗留上海、南京打短工
三、上海,1937年11月11日幸免于難
第二章 危險的使命
一、舟車艱辛赴戰區
二、炮火連天京城外
①電告f.l.史密斯公司江南水泥公司
②分別升起和亮出德國、丹麥兩國國旗和標記
③聯系德國留在南京的外交官,購買食品和飲料
三、兩軍拼殺直逼江南廠
四、名山失守新廠設備在
第三章 腥風血雨籠江天
一、楊坊山、銀凸山、堯化門之戰
二、烏龍山炮戰
三、紫金山戰斗
四、岔路口及其東南一帶突圍戰
第四章 保護難民生存權:領導和管理江南水泥廠難民區
一、南京城鄉淪為人間地獄
二、掩護逃來的中國士兵免遭殺戮
三、大庇數千難民且偷生
四、與豺狼虎豹的苦苦周旋
五、晚年猶記當年丹、德人
六、彼消此漲的兩座難民營
①日軍命令解散難民收容所
②日本兵暴行所致
③棲霞寺難民的糧食供應出現嚴重短缺
七、與暴行對峙的人道光輝
①大量難民涌人,工廠設法收容
②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在城內設立了安全區
③從上海來的辛德貝格,能不知法國饒神父所設南市安全區
第五章 救死扶傷:設立小醫院
一、兩次送傷員進城就醫受阻
二、“辛德貝格案例”的平民部分
三、“棲霞山之行鏡頭”
四、長者記憶:刀槍之下的救治
五、68年后小醫院舊址的考證
第六章 呼吁保護難民:披露人道災難和難民艱難處境
一、駕福特車,帶兩份難民請愿書進城
二、“以人類的名義致所有與此有關的人”
三、難民們致辛德貝格等人的兩件呈文
四、駕車接送馬吉到棲霞
第七章 厭惡殺戮:用相機文字記錄歷史
一、辛德貝格用照片證實其言
二、“辛德貝格相冊”
三、此前京特夫人贈送了4l張歷史照片的拷貝
四、神秘的攝影師
五、照片、說明與典籍記載相互印證
六、68年后照片拷貝回到拍攝地
七、“辛德貝格信件”
第八章 說出真相:向國際社會披露南京的真實情況
一、回滬:田伯烈的推薦信
二、日內瓦:辛德貝格放映影片
三、65年后,這段歷史由報人在中國公開
第九章 跨國的友情:為幫助難民的國際人士提供食品與信息
一、辛德貝格捐贈圣誕晚宴
二、背上畫著丹麥國旗冬泳
三、典型的一天:1938年2月3日
第十章 本職工作:對工廠的保護
一、寒氣襲人的臘月,蛇頭來訪
二、正月初四,辛德貝格“產生狼來了的感覺”
三、“看守之責豈容庖代”
四、日本廠商意在“接管”
五、辛德貝格和京特盡責護廠
第十一章 與辛德貝格相關的人員及其相互關系
一、出現復雜局面,護廠難度加大
二、廠內意見分歧,局面亦呈復雜
①各自領導不同,沒有明確兩人以誰為主
②在處理管理難民和保護廠產的關系問題上,意見不一
③小醫院辦在廠內廠外,兩西人存在分歧
三、12個字是歷史對辛德貝格南京歷險的評價
四、京特獲紅十字獎章 ,戰后獲準留下
五、辛德貝格出國前接受專訪
附錄一 1937年底~1938年初京特、辛德貝格的活動紀略
附錄二 約翰尼斯·n.辛德貝格《穿越中歐十日旅行記》(節選)
附錄三 京特博士簡歷
附錄四 辛德貝格《一位水手的人生速寫》
附錄五 辛德貝格致尼霍姆先生的信
附錄六 1938年2月辛德貝格筆下的南京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1937-1938人道與暴行的見證--經歷南京腥風血雨的丹麥人 節選
《1937~1938人道與暴行的見證:經歷南京腥風血雨的丹麥人》讀者可以了解到辛德貝格在1937年南京大屠殺期間受雇于丹麥F·L史密斯公司,在江南水泥廠工作。在短短的100多天里,他和德國同事京特等一起,保護了工廠難民區的難民,并建立了一個小醫院,許多時候成功阻止了日軍進入難民營和工廠騷擾。有時候他不顧路途危險,開車進入南京城,給保護難民的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成員送去食品。他記錄了關于日軍罪行的許多案例,并且將報告遞交給了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在1938年離開中國以后,他來到日內瓦播放證實南京大屠殺的電影。在能力和形勢所允許的范圍內,26歲的辛德貝格庇護和保護了數萬名難民。辛德貝格的故事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展現一個非凡的丹麥人如何尊重許多中國普通民眾的生命權和生存權。
1937-1938人道與暴行的見證--經歷南京腥風血雨的丹麥人 相關資料
京特、辛德貝格一行4人,有些事情也許知道,有些也許不清楚:——11月27日,王濤、京特、顏景和到達上海的當天,剛擔任南京衛戍區司令長官一周的唐生智將軍,對駐京中外記者發表談話:“本人及所屬部隊誓與南京共存亡,不惜犧牲于南京保衛戰中”。——11月28日,南京衛戍司令唐生智“希望外僑早日退至安全地帶”,駐在南京的外國使館也緊急通知僑民做好撤離的準備。當天,日本參謀本部下達電令:“向南京追擊”;——12月1日,當京特和辛德貝格分別到各自國家駐滬總領館去的那天,日本當局以大陸命第7號,下達了侵華日軍華中方面軍的正式戰斗序列令;同一天,侵華日軍華中方面軍還接到以大陸命第8號命令:“華中方面軍司令官須與海軍協同,攻占敵國首都南京”②;——12月2日,辛德貝格他們出發的當天,《申報》已稱丹陽、溧陽已告危急,此前蘇州失陷后,江陰、常州失守,宜興也被日軍侵入。辛德貝格一行從上海乘船到達江北天生港,棄舟登岸,趕到南通。1938年3月下旬初,回到上海的辛德貝格回憶說:“上年赴廠時自通州(南通)以西,無舟船可乘,幸李玉麟君沿途設法。李君在通州向輪船公司情商,得一汽艇赴揚(州)。在揚州向友人借得汽車(越江)駛往鎮江,在鎮江覓得同鄉,獲乘由鎮開京最末次火車而至龍潭。如無李君,或不免中途返滬。”
1937-1938人道與暴行的見證--經歷南京腥風血雨的丹麥人 作者簡介
戴袁支,1951年生,大學文化,高級記者。1979年被選調到中國青年報社從事新聞工作,1985年3月任該報江蘇記者站副站長,1986年7月起任站長至今,個人和新聞作品曾分獲省、部、委獎。 2000年5月起,研究方向為“淪陷之初南京棲霞兩座萬人難民營”,與學者合編了《南京大屠殺史料集》第26、30卷,第28卷亦有其貢獻,出席過兩次南京大屠殺史料國際學術研討會并發表論文,在《民國檔案》上發表過關于南京大屠殺史的調查證言和編譯資料多篇,其他100多篇相關文章散見于報刊雜志,有的已譯成外文。2009年11月,應丹麥駐華使館邀請,曾赴丹麥哥本哈根、奧胡斯和德國漢堡作學術訪問。
- >
我與地壇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巴金-再思錄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經典常談
- >
二體千字文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