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先秦文學編年史-(上.中.下)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052658
- 條形碼:9787100052658 ; 978-7-100-05265-8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先秦文學編年史-(上.中.下) 本書特色
★ 16開精裝,商務印書館出版
★ 先秦文學是中國文學的開端,也是中國文學的第壹個高峰,本書的課題是一項創新性很強、難度很大的研究工作,填補了我國目前文學史研究領域的空白
★ 前言長達74頁,詳細總述先秦文學發展總貌;正文包含夏、商、西周、春秋、戰國、秦六部分內容;結尾附錄收入了秦代部分(前221-前206年)歷史進程和主要參考文獻
★ “趙逵夫先生主編并具體參與編撰的《先秦文學編年史》,可以說是百余年來先秦文學研究從未作過的第壹部編年史著述,體現我們古典文學研究中難能可貴的創新意識與探究學術新知的開拓精神!薄佃
★ 本書隸屬“國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庫”叢書
先秦文學是中國文學的開端,也是中國文學的第壹個高峰,這已是文學史界的共識。本書的課題是一項創新性很強、難度很大的研究工作,填補了我國目前文學史研究領域中沒有《先秦文學編年史》的空白,被著名學者傅璇琮譽為“百余年來先秦文學研究從未作過的第壹部編年史著述,體現我們古典文學研究中難能可貴的創新意識與探究學術新知的開拓精神!
本書詳述了中國古代先秦時期文學發展的具體歷程,讀者可從中了解作家在各諸侯國間的活動及作品,和一些文學現象產生的背景。全書內容起于夏朝建國(約前2070年),止于秦亡(前206年),前言長達74頁,詳細總述了先秦文學發展總貌、文學活動、文學思想、文學成就,尤其著重論述先秦時代純文學所達到的水平,糾正過去學界的一些誤解。正文包含夏、商、西周、春秋、戰國、秦六部分內容。每部分后有“綜論”,對該時期文學成就與特色加以總結。
本書旨在展示先秦文學原生態狀況,故本書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八個方面:
一,作家生平的重要活動及其同文學、藝術、文化有關的事件。
二,各種文學作品和在文學史上有一定影響的著作產生的年代
三,文學藝術活動(如季札觀樂)及與文學批評、鑒賞有關的事件(如賦詩言志)。
四,反映文學思想、理論、文學觀念和藝術思想、美學思想的言論。
五,反映同文學關系密切的其他藝術形式(如音樂、舞蹈、繪畫)發展水平的事件、活動。
六,對作家、作品產生較大影響的政治、軍事事件。
七,作為時間坐標的王朝國君的更替以及大諸侯國國君的更替。
八,后來成為文學作品重要題材的歷史事件。
先秦文學編年史-(上.中.下) 內容簡介
先秦文學是中國文學的開端,也是中國文學的**個高峰,這已是文學史界的共識。20世紀以來眾多文學史著作,一開頭,總是一章或幾章,記述先秦文學,而其編撰框架,大體總分列為原始歌謠與上古神話、《詩經》、歷史散文、諸子散文、《楚辭》等,似已成為一個定式。這種章節性的結構,應該說也有其一定特色與長處。而現在由趙逵夫先生主編并具體參與編撰的《先秦文學編年史》,可以說是百余年來先秦文學研究從未作過的**部編年史著述,體現我們古典文學研究中難能可貴的創新意識與探究學術新知的開拓精神。
趙逵夫先生立意作這一項目,也可以說是我們彼此學術交流、研究切磋的成果。我于20世紀80年代末,曾就“文學藝術的整體”這一學術構思,與幾位學界友人協商,擬對唐五代文學的歷史進程作編年史研究,后于90年代初正式起動,1996年完成《唐五代文學編年史》,交遼海出版社于1998年出版。1997年8月,《文學遺產》編輯部和黑龍江大學中文系聯合主辦“20世紀中國古代文學研究回顧與前瞻”國際學術研討會,我和逵夫先生都參與。會議期間,我即向逵夫先生介紹此事,并希望逵夫先生承一重擔,即做先秦文學編年史,并轉述中國社科院文學所曹道衡先生也將著手做漢至隋文學編年史。逵夫先生毅然作出決定,我們兩人此后不斷書信來往,細研此事,達成一種共識,即我們今后如有一部從先秦一直到清王朝結束(1911年),時間長達數千年的文學編年史,人們就可以按歷史線索看到中國古代文學發展的具體歷程,這將是我們文學史研究規模宏大的基礎工程(我之后將此意寫于《唐五代文學編年史》序言中)。
先秦文學編年史-(上.中.下) 目錄
序二
前言
凡例
夏商西周部分
春秋部分
戰國部分
附:秦代部分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先秦文學編年史-(上.中.下) 節選
先秦文學編年史-(上.中.下) 作者簡介
趙逵夫,1942年生,甘肅西和人。西北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甘肅省先秦文學與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文學遺產》編委,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屈原學會名譽會長,中國詩經學會副會長。長期致力于中國古代文學、文化與古典文獻學研究,尤其在先秦文學與文化和詩賦研究上成就突出。在《中國社會科學》、《文學評論》、《文學遺產》、《文藝研究》、《文史》、《文獻》、《中華文史論叢》等雜志上發表論文260余篇;出版《屈原與他的時代》、《古典文獻論叢》、《屈騷探幽》等專著;主編《詩賦研究叢書》。曾獲甘肅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3項,教育部第二屆、第四屆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獎三等獎各1項。
- 主題:填補了我國目前文學史研究領域中沒有《先秦文學編年史》的空白
書詳述了中國古代先秦時期文學發展的具體歷程,讀者可從中了解作家在各諸侯國間的活動及作品,和一些文學現象產生的背景。全書內容起于夏朝建國(約前2070年),止于秦亡(前206年),前言長達74頁,詳細總述了先秦文學發展總貌、文學活動、文學思想、文學成就,尤其著重論述先秦時代純文學所達到的水平,糾正過去學界的一些誤解。正文包含夏、商、西周、春秋、戰國、秦六部分內容。每部分后有“綜論”,對該時期文學成就與特色加以總結。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回憶愛瑪儂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經典常談
- >
唐代進士錄
- >
月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