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中國農戶就業決策與勞動力流動 版權信息
- ISBN:9787010086828
- 條形碼:9787010086828 ; 978-7-01-008682-8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農戶就業決策與勞動力流動 本書特色
《中國農戶就業決策與勞動力流動》:《高校社科文庫》是教育部高等學校社會科學發展研究中心組織各高等學校和出版單位共同建立的學術著作出版平臺,旨在推動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的繁榮發展,為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出版優秀學術著作創造條件。《高校社科文庫》將堅持“廣泛動員、集中征集、嚴格評審、精心編校”的工作原則,致力于通過資助優秀學術專著出版、推動學術成果交流推廣等形式,讓更多的哲學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和優秀工作者走進交流空間,進入公眾視野,發揮應有的影響力和輻射力,為繁榮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做出積極貢獻。
中國農戶就業決策與勞動力流動 內容簡介
農村勞動力流動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重要的經濟和社會現象。本書以農戶家庭為基本視角,從農戶收入流增長及其來源分析出發,圍繞農戶就業決策和勞動力流動行為,研究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農戶就業決策行為的特征、農村勞動力流動行為的特征以及相應政策制度的演變規律。
本書從理論層面回答了農民就業為什么會形成高度的理性行為,農戶家庭的內生和外生就業決策機制是什么,政策制度及其他經濟社會因素如何影響農民的就業和流動行為等問題。本書從實證層面回答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農民的就業行為特征如何,政策演變的路徑如何,未來的政策需要如何完善,以拓寬農民就業渠道、提升農民就業層次、持續提高農民收入等問題。
中國農戶就業決策與勞動力流動 目錄
序二
導論
一、研究背景
二、問題的提出
三、國內外研究現狀
四、研究思路、方法與數據
五、本書結構安排
六、研究的創新點
**章 理論框架:概念界定、分析框架與理論假設
一、若干概念界定
二、理論分析框架和路徑
三、基本假設
第二章 中國農戶就業決策行為:以湖北為例
一、農戶收入流與就業決策行為的演變
二、農戶就業決策行為的發生機制
三、農戶就業決策行為的靜態影響因素模型
四、農戶就業決策行為的動態影響因素模型
五、本章小結
第三章 中國農戶勞動力流動行為:以湖北為例
一、農戶勞動力流動行為的演變
二、農戶勞動力流動及其靜態影響因素模型
三、農戶勞動力流動的動態影響因素模型
四、本章小結
第四章 中國農戶就業決策與勞動力流動:政策約束下的行為
一、中國農戶就業決策的外部政策制度變遷
二、農戶就業決策與政府政策變遷的動態演進
三、政府政策對農戶就業決策和勞動力流動的影響機理
四、政府政策約束下農戶間社會互動的就業決策和勞動力流動
五、本章小結
第五章 結論性評述
一、總體研究結論
二、政策建議
三、有待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參考文獻
后記
中國農戶就業決策與勞動力流動 節選
《中國農戶就業決策與勞動力流動》內容簡介:農村勞動力流動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重要的經濟和社會現象。《中國農戶就業決策與勞動力流動》以農戶家庭為基本視角,從農戶收入流增長及其來源分析出發,圍繞農戶就業決策和勞動力流動行為,研究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農戶就業決策行為的特征、農村勞動力流動行為的特征以及相應政策制度的演變規律。《中國農戶就業決策與勞動力流動》從理論層面回答了農民就業為什么會形成高度的理性行為,農戶家庭的內生和外生就業決策機制是什么,政策制度及其他經濟社會因素如何影響農民的就業和流動行為等問題。《中國農戶就業決策與勞動力流動》從實證層面回答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農民的就業行為特征如何,政策演變的路徑如何,未來的政策需要如何完善,以拓寬農民就業渠道、提升農民就業層次、持續提高農民收入等問題。
中國農戶就業決策與勞動力流動 作者簡介
王春超 暨南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廣東省教育部科技部企業科技特派員。現為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博士后。在Agricultural Economics Review、《管理世界》、《統計研究》、《經濟學動態》、《經濟科學》、《中國農村經濟》等國內外重要學術期刊發表論文三十余篇,多篇學術論文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和《人大報刊復印資料》等刊物轉載。主持或參與國家和省部級科研項目十余項,獲得省部級科研獎勵5項、省廳級科研獎勵6項。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巴金-再思錄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山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