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論寄 內容簡介
簡介 《論寄》為國際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
論寄 目錄
**章 寄作為美學范疇的確立
**節 從假物、寓物到“應物無累于物”
第二節 從感物到情以物興
第三節 寄作為美學范疇的確立
第四節 寄的審美內涵
第二章 寄的審美特征
**節 因興而有寄
第二節 因興而寄有待于“賞”
第三節 為遣而可寄
第四節 寄的顯象與顯超逸之象
第五節 寄的短暫
第三章 寄與審美范型
**節 寄情詩文
第二節 寄情于詩酒風流
第三節 寄情山水田園
第四節 寄情藝術
第四章 寄與“意境論”的誕生
**節 寄:物我統一的期待
第二節 山水之寄、秀句評賞與情景關系論的初步確立
第三節 寄的物我統一性在主體生命情調中的體現:流連光景
第四節 寄的物我統一性與主體審美心理機制:觸目成寄
第五章 寄、氣與“意境生成”
**節 寄與氣化賦形
第二節 氣化賦形的“完整生成性”和氣韻、意境
第三節 作者——作品——讀者與前
意境——意象關聯——意境
第六章 寄與“寄托”藝術手法
結束語 寄的當代價值
引用書目
后記
**節 從假物、寓物到“應物無累于物”
第二節 從感物到情以物興
第三節 寄作為美學范疇的確立
第四節 寄的審美內涵
第二章 寄的審美特征
**節 因興而有寄
第二節 因興而寄有待于“賞”
第三節 為遣而可寄
第四節 寄的顯象與顯超逸之象
第五節 寄的短暫
第三章 寄與審美范型
**節 寄情詩文
第二節 寄情于詩酒風流
第三節 寄情山水田園
第四節 寄情藝術
第四章 寄與“意境論”的誕生
**節 寄:物我統一的期待
第二節 山水之寄、秀句評賞與情景關系論的初步確立
第三節 寄的物我統一性在主體生命情調中的體現:流連光景
第四節 寄的物我統一性與主體審美心理機制:觸目成寄
第五章 寄、氣與“意境生成”
**節 寄與氣化賦形
第二節 氣化賦形的“完整生成性”和氣韻、意境
第三節 作者——作品——讀者與前
意境——意象關聯——意境
第六章 寄與“寄托”藝術手法
結束語 寄的當代價值
引用書目
后記
展開全部
論寄 節選
《論寄》內容簡介:對“寄”的關注是從我閑情的研究引發的,由于起初將“寄”作為閑情審美成熟的標志考察,因此理解上存在偏頗,以為確如李漁所言,有閑情才會有“寄”。經過幾年讀書,尤其在生活的路途上多跋涉了一些泥濘之后,才意識到“寄”后面原來也承載著很多沉重。如此一來,原先一些有感于現實之中過于物化與功利而欲有所承擔的情懷淡了不少,從“寄”入手,我希望先拯救自己的迷途忘返。這個選題*終能夠明確要感謝恩師詹福瑞先生,他在我博士論文有些不甚成熟的初稿之中敏銳地注意到其價值,并給予了鼓勵,從而堅定了我將這個范疇深化研究的信念;在隨后的教學研究過程中,恩師和我多次交流,并將自己研究多年的有關“娛情”的前期成果拿出,*終形成了我們合作的兩篇文章:《論寄的審美特征》、《從志思蓄憤到遣興娛情》,這兩篇文章基本搭建了《論寄》的主體構架。
書友推薦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姑媽的寶刀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經典常談
- >
巴金-再思錄
- >
山海經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