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漫話通信信號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3102463
- 條形碼:9787113102463 ; 978-7-113-10246-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漫話通信信號 內容簡介
你聽說過鐵路的“千里眼”和“順風耳”嗎?“紅燈停、綠燈行”的規矩是怎么宋的?列車運行和天上的衛星會有關系嗎?本書為你解讀鐵路通信信號的發展歷程,介紹了鐵路通信信號的各種技術和設備原理。鐵路憑什么本領使川流不息的數千列車有條不紊在路網上運行?本書為你破解其中的奧秘!
漫話通信信號 目錄
**單元 同生共長“哥倆好”
鐵路是架聯動機
不通則痛通則不痛
站場之內互聯互通
到處都有通信的身影
第二單元 鐵路通信話當年
清末民初的鐵路通信
民國時期的鐵路通信
新中國的鐵路通信
第三單元 萬里通信一線牽
明線改造載波“提速”
架空明線“轉入地下”
從“對稱”到“小同軸”
光纖開創新紀元
從“模擬”到“數字”
模擬、數字可“變臉”
從“獨木橋”到“陽關道
從“準同步”到“同步”
第四單元 互聯互通靠交換
消失了的電話接線員
人工交換走向自動
“縱橫制”取代“步進制”
數字通信時代的“明星”
我國鐵路程控交換機的發展
第五單元 數據通信展宏圖
數據通信:從互聯網說起
不一樣的交換
中國鐵路數據通信網
第六單元鐵路運輸“中樞神經”
鐵路調度通信
鐵路會議通信
第七單元 無線通信“半邊天”
無線列調大放異彩
短波通信不可或缺
微波通信簡便易行
衛星通信方興未艾
大名鼎鼎的gsm—r
第八單元 鐵路紅綠燈的學問
什么是鐵路信號?
軌道旁忠實的“哨兵”
火車進站怎么轉線?
奇妙的電磁開關
軌道上的“偵察員”
第九單元 列車行駛一路平安
區間閉塞是怎么回事?
早期的人工閉塞
從人工到半自動
技術先進的自動閉塞
第十單元 列車進站要聽安排
車站聯鎖是怎么回事?
盛極一時的6502
計算機聯鎖要當“大管家”
第十一單元 貨車在此重新集結
貨運列車的“加工廠”
鐵路上的“駱駝”
車兒啊,你慢些走!
世界領先的cips
第十二單元 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鐵路信號網絡化
鐵路上的“大交警”
新一代的調度集中
傳統信號的大變革
附錄 專業術語中外文對照
后記
鳴謝
漫話通信信號 節選
《漫話通信信號》內容簡介:你聽說過鐵路的“千里眼”和“順風耳”嗎?“紅燈停、綠燈行”的規矩是怎么宋的?列車運行和天上的衛星會有關系嗎?《漫話通信信號》為你解讀鐵路通信信號的發展歷程,介紹了鐵路通信信號的各種技術和設備原理。鐵路憑什么本領使川流不息的數千列車有條不紊在路網上運行?《漫話通信信號》為你破解其中的奧秘!
漫話通信信號 相關資料
插圖:鐵路是人類交通體系中一個極其重要的部分。世界上自有鐵路運營以來,鐵路通信也就應運而生了,通信與鐵路,關系密切,通俗地說,它們不愧是“哥倆好”。鐵路運輸一開始,為了行車安全,就需要相鄰兩個車站之間建立通信聯系。最早曾采用騎馬報信的方法。隨著列車速度的提高,19世紀40年代,在電話發明之前,英國人發明了指針式電報機,首先在一條長21公里的鐵路上用以實現站間聯系,防止向兩個車站之間的區間內同時發出兩趟列車,以保證行車安全。從此現代通信手段與鐵路運輸“聯姻”,推動了鐵路運輸的發展。中國鐵路通信在1876年的吳淞鐵路上也采用了指針式電報,指針式電報大概是最早應用在鐵路上的通信設備。應當說,鐵路是應用現代通信最早的部門。后來當通信獨立發展成為一個公眾服務系統時,由于修鐵路必須要在沿線建設許多車站,以提高運輸效率和辦理客、貨運業務,而大量的中間小站遠離城市,地處偏遠,已有的公眾通信(郵電部門)無法滿足其通信要求。為此,直到如今,世界各國在修建鐵路時,無一例外地都要沿著鐵路線修建屬于自己的鐵路專用通信線路和設備。隨著科技的發展,通信與鐵路更加廣泛結盟,通信發展的每一項新技術,都在鐵路上立即得到應用,例如,電話發明后,在鐵路上立即用于車站間通信和站內作業通信(如扳道電話);共線式磁石電話出現,很快就作為調度電話指揮區段列車的運行
漫話通信信號 作者簡介
陸嘉森,教授級高級工程師。1932年生于江蘇省徐州市。1954年畢業于北京鐵道學院(今北京交通大學)電信系;1965年畢業于北京電視大學物理系;任中國鐵路通信信號總公司副總工程師等職務。曾在前蘇聯專家指導下學習鐵路無線通信、赴日本研修日本國鐵通信技術、赴美國考察摩托羅拉無線電通信和鐵路通信、赴德國引進數字程控交換機生產線技術;主持開通我國鐵路第一代列車無線調度電話,主持建設中國鐵路第一條數字程控交換機生產線。受鐵道部委托、主持鑒定“中國鐵路分組交換數據通信網”設計文件;主持編寫《中國鐵路工程技術規范(第7篇通信)》,《日本國鐵通信》,《中國鐵路通信史》等。1993年起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
謝肇桐,研究員。1932年生于山東省蓬萊縣;1954年畢業于北京鐵道學院(今北京交通大學)電信系信號專業;長期從事鐵路信號研究和管理工作;曾任鐵道部科學研究院通信信號研究所所長,《鐵道通信信號》期刊主編,中國自動化學會第四屆理事及第四、五屆遙測、遙感、遙控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鐵道學會第三、四屆自動化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北京鐵道學會第三、四屆常務理事及自動化委員會主任委員;主編《DD-2型電子調度集中》一書,發表譯文和論文各10余篇;主持完成的“電子調度集中”課題作為《在復雜地質、險峻山區修建成昆鐵路新技術》項目的子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我與地壇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隨園食單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