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中國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面鏡子——《吶喊》《彷徨》綜論 (當代中國人文大系)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0113562
- 條形碼:9787300113562 ; 978-7-300-11356-2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面鏡子——《吶喊》《彷徨》綜論 (當代中國人文大系) 內容簡介
本書明確區分了中國現代政治革命和思想革命,把魯迅小說置于中國現代思想革命的歷史進程中進行深入的分析和認真的考察,強調文學是主客體互相作用的產物,強調魯迅獨有的思想個性與藝術個性。
本書是新時期魯迅研究的標志性成果,觀點獨特,見解精辟,在魯迅研究界和中國現代文學研究界首先提出了區分中國思想革命和政治革命的不同規律和“回到魯迅”的口號,曾引起學界的廣泛討論,對魯迅研究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
中國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面鏡子——《吶喊》《彷徨》綜論 (當代中國人文大系) 目錄
引 論
**章 中國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面鏡子——論《吶喊》《彷徨》的本體意義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第二章 中國反封建思想革命的銳利武器——論《吶喊》《彷徨》的意識本質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第三章 兩種觀念意識進行對話的基本藝術方式——論《吶喊》《彷徨》的創作方法
—
二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
第四章 變動著的觀念與變動著的藝術
——論《吶喊》《彷徨》的藝術特征
一 環境與人物的兩極對立
——論《吶喊》《彷徨》的環境展現和人物塑造
二 兩條因果鏈的辯證統一
——論《吶喊》《彷徨》的情節和結構
三 喜劇與悲劇的復雜交織
——論《吶喊》《彷徨》的感情格調
附錄 魯迅小說的敘事藝術
**版后記
再版后記
**章 中國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面鏡子——論《吶喊》《彷徨》的本體意義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第二章 中國反封建思想革命的銳利武器——論《吶喊》《彷徨》的意識本質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第三章 兩種觀念意識進行對話的基本藝術方式——論《吶喊》《彷徨》的創作方法
—
二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
第四章 變動著的觀念與變動著的藝術
——論《吶喊》《彷徨》的藝術特征
一 環境與人物的兩極對立
——論《吶喊》《彷徨》的環境展現和人物塑造
二 兩條因果鏈的辯證統一
——論《吶喊》《彷徨》的情節和結構
三 喜劇與悲劇的復雜交織
——論《吶喊》《彷徨》的感情格調
附錄 魯迅小說的敘事藝術
**版后記
再版后記
展開全部
中國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面鏡子——《吶喊》《彷徨》綜論 (當代中國人文大系) 作者簡介
王富仁,當代著名的魯迅研究專家,新中國有學位制度后第一位文學博士。曾任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會長,中國魯迅研究學會理事;現任汕頭大學文學院教授。其主要研究方向為魯迅研究、中國現代文學研究、中國文化研究。主要著作有:《魯迅前期小說與俄羅斯文學》、《中國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面鏡子——<吶喊><彷徨>綜論》、《先驅者的形象》、《文化與文藝》、《靈魂的掙扎》、 《歷史的沉思》、《王富仁自選集——跨世紀學人文存》、《現代作家新論》、《中國文化的守夜人——魯迅》等。
書友推薦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史學評論
- >
二體千字文
- >
隨園食單
- >
煙與鏡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