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莫言散文新編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3941115
- 條形碼:9787503941115 ; 978-7-5039-4111-5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莫言散文新編 本書特色
莫言散文新編 內容簡介
如果寫小說是過大年,那么寫散文是我的春天,對談就像在秋日。
莫言說“敘述就是一切”,這一點我在和他的對話中感受到了。他一旦沉浸在敘述中,就有一種超乎尋常的狀態和力量。他的小說文本,呈現了敘述的力量,他的言說,同樣突出了敘述的張力。莫言這人受到過好多委屈,可他自己也委屈自己,什么筆名不好取,非取“莫言”?各位看官,你看他在這本書中多會說話。
莫言散文新編 目錄
回憶“黃金時代”
“人”字的結構
我再也寫不出這樣的小說了
我眼中的阿城
柏林觀戲
北海道的人
北京秋天下午的我
草木蟲魚
草原歌者
長襪子皮皮隨想
“父母官”的故鄉事
陳舊的小說
吃事三篇
廚房里的看客
從照相說起
多馀的序言
我的大學
**次去青島
讀魯迅雜感
談讀書
楚霸王與戰爭
搜盡奇峰打草稿
月光如水照緇衣
俄羅斯散記
歡迎“本小姐”出山
說說福克納老頭
狗·鳥·馬
狗文三篇
故地重游
觀木偶戲雜感
發生在“國家哀悼日”的兩件小事
過去的年
《紅高梁家族》的命運
好大一場雪
洪水·牛蛙
人一上網就變得厚顏無恥
畫外之音
會唱歌的墻
感念吉田富夫教授
講話
酒后絮語
舊“創作談”批判
胡扯蛋
戰爭文學斷想
也許是因為當過“財神爺”
漫談當代文學
看《賣花姑娘》
藍色城堡
說老從
從《蓮池》到《湖海》
聆聽宇宙的歌唱
馬蹄
馬語
知惡方能向善
賣白菜
你是一條魚
毛主席老那天
茂腔與戲迷
莫言散文新編 節選
《莫言:散文新編》內容簡介:如果寫小說是過大年,那么寫散文是我的春天,對談就像在秋日。莫言說“敘述就是一切”,這一點我在和他的對話中感受到了。他一旦沉浸在敘述中,就有一種超乎尋常的狀態和力量。他的小說文本,呈現了敘述的力量,他的言說,同樣突出了敘述的張力。莫言這人受到過好多委屈,可他自己也委屈自己,什么筆名不好取,非取“莫言”?各位看官,你看他在這本書中多會說話。
莫言散文新編 相關資料
英年早逝的美國作家托馬斯·沃爾夫堅決地說:“一切嚴肅的作品說到底必然都是自傳性質的,而且一個人如果想要創造出任何一件具有真實價值的東西,他便必須使用他自己生活中的素材和經歷。”(托馬斯·沃爾夫講演錄《一部小說的故事》)他的話雖然過分絕對化,但確有他的道理。任何一個作家——真正的作家——都必然地要利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來編織故事,而情感的經歷比身體的經歷更為重要。作家在利用自己的親身經歷時,總是想把自己隱藏起來,總是要將那經歷改頭換面,但明眼的批評家也總是能揪住狐貍的尾巴。托馬斯·沃爾夫在他的杰作《天使望故鄉》里幾乎是原封不動地搬用了他故鄉的材料,以致小說發表后,激起了鄉親們的憤怒,使他幾年不敢回故鄉。托馬斯·沃爾夫是一個極端的例子。諸如因使用了某些親歷材料而引起官司的,也屢見不鮮。如巴爾加斯·略薩的《胡利婭姨媽與作家》就因過分“忠于”事實而引起胡利婭的憤怒,自己也寫了一本《作家與胡利婭姨媽》來澄清事實。所謂“經歷”,大致是指一個人在某段時間內、在某個環境里干了一件什么事,并與某些人發生了這樣那樣的、直接或間接的關系。一般來說,作家很少原封不動地使用這些經歷,除非這經歷本身已經比較完整。在這個問題上,故鄉與寫作的關系并不特別重要,因為有許多作家在逃離故鄉后,也許經歷了驚心動魄的事。但對我個人而言,離開故鄉后的經歷平淡無奇,所以,就特別看重故鄉的經歷。我的小說中,直接利用了故鄉經歷的,是短篇小說《枯河》和中篇小說《透明的紅蘿卜》。“文革”期間,我十二歲那年秋天,在一個橋梁工地上當小工,起初砸石子,后來給鐵匠拉風箱。在一個陽光明媚的中午,鐵匠們和石匠們躺在橋洞里休息,因為腹中饑餓難挨,我溜到生產隊的蘿卜地里,拔了一棵紅蘿卜,正要吃時,被一個貧下中農抓住了。他揍了我一頓,拖著我往橋梁工地上送。我賴著不走,他就十分機智地把我腳上那雙半新的鞋子剝走,送到工地領導那兒。挨到天黑,因為怕丟了鞋子回家挨揍,只好去找領導要鞋。領導是個猿猴模樣的人,他集合起隊伍,讓我向毛主席請罪。隊伍聚在橋洞前,二百多人站著,黑壓壓一片。太陽正在落山,半邊天都燒紅了,像夢境一樣。領導把毛主席像掛起來,讓我請罪。我哭著,跪在毛主席像前結結巴巴地說:“毛主席
莫言散文新編 作者簡介
莫言,山東高密人,1955年生。1967年輟學務農。1976年2月入伍,1997年轉業到報社工作。現供職于中國藝術研究院。先后畢業于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1984—1986)、北京師范大學魯迅文學院研究生班(1989—1991),獲文藝學碩士學位。1981年開始發表作品,著有長篇小說《紅高粱家族》、《酒國》、《檀香刑》、《生死疲勞》、《蛀》等十一部,中篇小說《爆炸》、《透明的紅蘿卜》等二十馀部,短篇小說《白狗秋千架》、《冰雪美人》等八十馀篇,還創作了《霸王別姬》、《我們的荊軻》等話劇、電影文學劇本等。曾獲國內外多種獎項,作品被翻譯成二十多種外文一百多種版本在多個國家和地區發行。
- 主題:
喜歡看散文。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散文作品,尤其難得的是不必擔心受到翻譯二次創作的影響,百分之百的原汁原味,更沒有理由不看了。2010年的版本,年代越久遠越少有刪節。
- >
唐代進士錄
- >
山海經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我與地壇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