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西域繪畫-9 版權信息
- ISBN:9787229006341
- 條形碼:9787229006341 ; 978-7-229-00634-1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西域繪畫-9 內容簡介
藏經洞的這些紙本除了繪畫作品外,還有一類雕版印制的早期捺印版畫。世界上*早的雕版印刷,就發現在藏經洞的經卷中。還有一些小型彩色版畫,在套印了墨線的畫面,再用毛筆設色。通過這批原件,我們可以看到,這種印刷術,在當時已經很成熟,在佛教信仰中被廣泛應用。
藏經洞紙本繪畫中還有一類特別的“寫真”繪本。如本冊所收的《高僧像》便是代表。所謂“寫真”像,從敦煌文書和大量的畫史記載來看,又被稱作“真儀”、“邈影”、“彩真”等,即真人肖像畫。這類的人物肖像畫,嚴格地按照人物本身形象,多為高級的畫師所為。正如獨孤及《尚書右丞徐公寫真圖贊并序》(見《全唐文》卷三百八十九)中所記載: “嘗以暇日,列素灑翰,畫徐公之容,陳于公之座隅。而眉目言口,和氣秀骨,毫厘無差,若分開于鏡。入自外者,或欲擎(足忌)曲拳,俯僂拜謁,不知其畫也。”
西域繪畫-9 節選
《西域繪畫9(紙本)》內容簡介:敦煌藏經洞發現的繪畫中,有一定數量的紙本繪畫,這些畫相對藏經洞的大幅絹畫而言,尺寸較小。唐代時,造紙技術有了很大提高,紙的產地廣、種類多,質量也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皮紙、藤紙有了進一步的發展,麻紙生產則更加興旺,其中有白麻紙、黃麻紙和五色麻紙等多種,以適應不同的用途。當時的官方用紙,凡是詔令一類,多用白麻紙書寫,所以當時宣布詔書又被稱作“宣麻”。官府抄書也用這類麻紙,唐玄宗時,僅洛陽、長安兩地用麻紙抄寫四部庫書就達十二萬余卷。而寫經則用黃麻紙,敦煌藏經洞里的經卷,大部分都是用麻紙抄寫,新疆出土的唐紙,也大部分是麻紙。皮紙的原料主要是楮皮、桑皮,工藝要求高,但皮紙厚而堅韌,具有麻紙所沒有的優點,更適用于書寫和繪畫。唐代馮承素的《蘭亭序》摹本和韓晃的《五牛圖》用的都是皮紙。這一時期四川成都所產的薛濤箋,就是用當地所產木芙蓉為原料所造的小皮紙。紙張相比絹、布而言,經濟便宜,應用范圍也較絹帛廣泛。藏經洞的這些紙本畫,兼有皮紙與麻紙兩類,大多紙質較厚,都經過后期加工,質地結實而緊密。畫上多為佛教題材,計有各類佛像、供養人像、佛傳故事、經變畫、藻井及其他裝飾圖案等。此外還有一些世俗題材,如醫書、相書的插圖,動物、山水、花卉。這些畫卷都出自唐、五代及北宋時期的民間畫工之手。畫工們除了用紙本作正式的畫以外,還用來制作畫稿。
- 主題:西域繪畫-9
藏經洞的這些紙本除了繪畫作品外,還有一類雕版印制的早期捺印版畫。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就發現在藏經洞的經卷中。還有一些小型彩色版畫,在套印了墨線的畫面,再用毛筆設色。通過這批原件,我們可以看到,這種印刷術,在當時已經很成熟,在佛教信仰中被廣泛應用。
- >
月亮虎
- >
巴金-再思錄
- >
二體千字文
- >
姑媽的寶刀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