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夢回緣緣堂.豐子愷-女兒眼中的名人父親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547300855
- 條形碼:9787547300855 ; 978-7-5473-0085-5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夢回緣緣堂.豐子愷-女兒眼中的名人父親 本書特色
一代文人的命運 一個時代的縮影
一段深情的回憶 一套感人的書籍
著名作家、表演藝術(shù)家黃宗英作序,百歲女作家羅洪題簽
東方出版中心傾情奉獻
“女兒眼中的名人父親” —— 一套不容錯過的親情書系
“這套書燙手,看了,血液循環(huán)會加速。叢書里所記敘的幾位已故文化人,長期生活在上海,他們的女兒從各個角度:歷史的、文化的、親情的、友情的……感性又細膩地追憶了父輩們過往的成就或背后的故事,為上海這座城市的文化史增添了一份彌足珍貴的史料,這真讓我高興。我為這些父親的女兒們叫好……
它使你為愛國的熱情、為濃郁的友情、為人格的固守而震撼。像一盞盞不滅的燈,閃亮著、燃燒著。”
——黃宗英
夢回緣緣堂.豐子愷-女兒眼中的名人父親 內(nèi)容簡介
本書是“女兒眼中的名人父親”書系之一,由著名漫畫家、作家、翻譯家豐子愷(1898-1975)之女撰寫。她以平實的語言深情回憶了其父多才多藝而又歷經(jīng)坎坷的人生之路。全書按藝術(shù)人生、良師益友、著作等身、追思紀念分為四個版塊,分別記述了豐子愷在繪畫、著譯、教育等方面的卓越才能;他與李叔同、馬一浮、葉圣陶等師長、友人相知相交的深厚情意;他的豐碩創(chuàng)作成果;以及他身后親友的追思和海內(nèi)外讀者、研究者對他的各種紀念活動。書后附錄豐子愷各類作品集一覽表。全書配有大量珍貴的照片,具有相當?shù)目勺x性與史料性。
夢回緣緣堂.豐子愷-女兒眼中的名人父親 目錄
女兒是爸爸貼心的小棉襖(代序)/黃宗英
策劃人語
藝術(shù)人生
緣緣堂主人
畫家豐子愷
文學家豐子愷
人格家豐子愷
聽豐公公講寫生趣事
父親的畫看看以后還可以想想
父親的兒童漫畫
“身心不調(diào)和”的老兒童
父親的作品含有人間情味
父親的音樂教育思想
追求“耳目一新”的父親
父女京劇緣
還我緣緣堂
收到了一張明信片
石門鎮(zhèn)頓成死市
焦土抗戰(zhàn)的先鋒
舊債永不忘卻
與父親同游臺灣的日子
“開明人”
一個普普通通的人
家祭無忘告乃翁
風波驟起
失去自由
“文革”中的父親
賣花人去路還香
六年華屋
與緣緣堂永訣
憑吊緣緣堂
重建緣緣堂
賣花人去路還香
“當兵的個個是好男!”
良師益友
父親的恩師李叔同先生(弘一大師)
“聰穎認真”四字,涵蓋大師一生
遁入空門探因,精神境界升華
遵循恩師指點,一生獻給藝術(shù)
合作《護生畫集》,終生履行諾言
父親的良師夏丐尊先生
“媽媽式”的教育
提倡寫現(xiàn)實
父親與馬一浮先生
三訪“陋巷”
桐廬負喧
旅途重逢
西湖春秋
葉圣陶先生與父親友誼的結(jié)晶——《開明國語課本》
父親的嘉興學生鮑慧和
著作等身
他留下了一條芬芳的道路——《豐子愷文集》藝術(shù)卷編后感
《豐子皚漫畫全集》編后記
端莊雜流利,剛健含婀娜——《豐子愷書法》編后記
父親的隨筆
關(guān)于《緣緣堂隨筆集》
關(guān)于《緣緣堂續(xù)筆》的創(chuàng)作年代
《護生書畫集》序
《豐子愷古詩新畫》序
《大乘起信論新釋》中譯年代
父親與新加坡有緣
白頭今又譯“紅樓”——記父親豐子愷譯《源氏物語》
劫后余生的“精品畫”
父親的*后一部書
追思紀念
父親有一顆仁愛的心
“歸原”、“善后”及其他——記父親對我的教育
告父親在天之靈——給爸爸的一封信
“天下何人不識君”
熱心的“導游”陳星
偉大的藝術(shù)感染力
志同道合的朋友
特殊的紀念品
《我和爸爸豐子愷》序
關(guān)愛兒童的父親
“緣緣堂”落成典禮紀實
“日月樓中日月長”
我也住過皇親巷
思母校,憶父親
“石小”哺育了我家兩代人
白馬湖畔沐春暉
知來者之可追
求己勝求人
珍貴的墓碑
附錄 豐子愷主要作品集一覽
后記
夢回緣緣堂.豐子愷-女兒眼中的名人父親 節(jié)選
《夢回緣緣堂·豐子愷》內(nèi)容簡介:這套“女兒眼中的名人父親”書系**輯選擇了上海地區(qū)若干已故文化名人作為追憶對象,他們是豐子愷、孔另境、趙家璧、章靳以、王辛笛(按出生年月先后排序)等,由其女兒撰寫父親和父輩的故事,配以大量的珍貴照片,通過女兒細膩的筆觸和豐富的情感,真實地書寫過去,捕捉其父親閃爍光芒的瞬間,使讀者對曾為20世紀上海文化做出貢獻的一代老人的歷史有更多的關(guān)注和了解,這也可為提升上海文化的形象、保留真實的過去留下一份珍貴的史料。
夢回緣緣堂.豐子愷-女兒眼中的名人父親 相關(guān)資料
插圖:緣緣堂主人讀者諸君:你們到過緣緣堂嗎?如果沒有到過,請讓我做向?qū)В轿腋赣H——畫家、文學家、美術(shù)音樂教育家豐子愷家鄉(xiāng)的故居去吧。如果從上海出發(fā),在人民廣場坐四小時左右的長途汽車,可以到達浙江省桐鄉(xiāng)縣。然后,在那里轉(zhuǎn)車,或者搭乘個體戶的小三卡,大約20分鐘就可到達石門鎮(zhèn)。從杭州去,只要坐兩個小時的長途汽車。到了鎮(zhèn)上,無論問誰,都會告訴你緣緣堂在哪里。(如今從上海南站出發(fā),只要一個半小時長途汽車,到桐鄉(xiāng)后,原站換河山方向的車經(jīng)石門下即可——筆者補注于2009年。)石門鎮(zhèn)地處古運河畔。運河流經(jīng)那里時,由西南方向折為正南方向,形成一個灣,因此又稱石門灣。傳說,這里正是春秋時期吳越分疆之地。運河的西邊有一條“后河”。后河西岸當時有一家百年老店“豐同裕染坊”,是父親豐子愷的祖上開的。染坊后面有三開間的老屋,兩旁為豐氏族人所住,父親的父親豐鐄住在中間。豐鐄是前清末科舉人。中舉后遭母喪,三年居喪期間不得出仕,只得在家開設(shè)私塾,藉此菲薄的收入,撫養(yǎng)妻子鐘云芳和七女三子(多天折)。我的父親生于公元1898年11月9日,排行第七,是長子,小名“慈玉”。至今鄉(xiāng)親回憶起他時還有人稱他為“慈伯”、“慈哥”。當年,這老屋曾庇蔭了豐鐄一家。1906年父親9歲時,豐鐨因患肺病,與世長辭,留下寡妻孤兒,苦度光陰,這老屋又庇蔭了父親20多年。直到1933年春,才在老屋后面建成了這所新屋緣緣堂。當你們跨進緣緣堂時,抬眼就會發(fā)現(xiàn)一對燒焦的大門。這是怎么一回事?看了大門上的說明,你就會明白:原來這緣緣堂是重建的,早先的緣緣堂已在1937年日軍炮火中與老屋一同化為灰燼,而只有這對燒焦的大門被人搶出,保存到了今天。堂內(nèi)陳列著一塊石柱基,也是當年的原物。此外,整個房子都是重建的。1983年由桐鄉(xiāng)縣政府發(fā)起重建之事,新加坡高僧廣洽法師是我父親的摯友,立刻捐款資助,緣緣堂才得以按原貌于1985年建成,在堂主人逝世10周年的9月15日舉行了隆重熱鬧的落成典禮。畫家豐子愷無論是怎樣的偉人,都是從無知的幼兒起步的,父親也不例外。他幼時在祖父的私塾中讀《三字經(jīng)》、《千字文》、《千家詩》。祖父去世后,他又轉(zhuǎn)到另一塾師門下讀《論語》、《孟子》等。但天才的萌芽在父親六七歲時就開始抽發(fā)了,他對圖畫尤感興趣。他曾偷偷地在《千家詩》的木版畫上用染坊的顏料著色,因顏料滲透了好幾層紙而
夢回緣緣堂.豐子愷-女兒眼中的名人父親 作者簡介
豐一吟(1929—),豐子愷之女。生于浙江省石門鎮(zhèn)(今屬桐鄉(xiāng)市)。1937年抗戰(zhàn)爆發(fā)后,隨全家逃難到大西南。在重慶進國立藝專(中國美院前身)學習。1946年返回杭州。1948年隨父親游臺灣后到廈門定居。1949年回上海迎接解放。1953年從俄文學校畢業(yè),進出版社當編輯。后從事翻譯工作,先后譯校約300萬字。1962年進上海編譯昕。1980年轉(zhuǎn)上海社科院文學所,開始研究豐子愷生平和創(chuàng)作。為上海作家協(xié)會、翻譯家協(xié)會會員。1994年被聘為上海市文史研究館館員。曾赴東南亞為佛教慈善事業(yè)舉行個人書畫義展。
著有豐子愷傳3種,編輯、出版有《豐子愷文集》、《豐子愷漫畫全集》以及自己的文集《天于我相當厚》等。
- >
回憶愛瑪儂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月亮與六便士
- >
莉莉和章魚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煙與鏡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