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詩歌含義生成的語言學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0480389
- 條形碼:9787500480389 ; 978-7-5004-8038-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詩歌含義生成的語言學研究 內容簡介
本文以形成于20世紀初的俄羅斯詩學語言學為理論基礎,綜合語義學,修辭學,符號學和認知語言學等學科的理論和方法,以詩歌含義為研究中心和立論的出發點,對詩歌含義的本原、存在、本性等進行了較為詳盡的論述;提出詩歌含義是生成的理論,并深入分析探討了詩歌含義生成的陌生化、等價原則、平行對照和語義翻譯等原則;將作品、作家、宇宙、讀者置于互動的場景中,解析詩歌文本結構因素和文本內、外語境因素對詩歌含義發生和生發的作用和影響,揭示詩歌含義本體分析的理論模式和實踐價值。初步建立起了詩歌含義語義學的理論框架。
詩歌含義生成的語言學研究 目錄
序
緒論 詩歌含義研究在俄漢詩學語言學建構歷史中的地位
**節 俄羅斯詩學語言學概覽及對詩歌含義的關注
第二節 詩學語言學在漢語學界的研究及對詩歌含義的關注
第三節 詩歌含義語言學層面研究的利與弊
第四節 研究方法和本書結構
第五節 詩歌含義生成的語言學研究的意義
**章 詩歌含義的本體結構
**節 語言義和言語義
第二節 詩歌含義與語言含義
一 含義與含意
二 詩歌含義和語言含義
第三節 漢語詩論對詩歌含義的闡釋
第四節 詩歌含義概念的形成過程
第五節 詩歌含義的界定
第六節 小結
第二章 詩歌含義的認知原理
**節 意義的元生性和結構的派生性
第二節 詩歌含義的元生性與詩歌創作
第三節 調控語言結構的語義規則
第四節 表層結構、深層結構和表層含義、深層含義
第五節 結構合成和含義生成的原理
第六節 小結
第三章 詩歌含義的音義圖式
**節 詩語中的音義關系
第二節 詩語語音的語義化因素
一 詩語語音的仿擬
二 情感體驗因素
三 語音整合因素
四 語境與整體結構因素
第三節 詩語語音語義化手法
第四節 詩歌旋律的詩性功能
一 詩語語調的詩義化審美功能
二 語調的詩義化功能實例分析
第五節 詩歌含義主導下的語音凸顯與語音讓位
一 語音凸顯
二 詩歌含義主導下的語音讓位
第六節 余論
第四章 詩歌含義的形義互動
**節 詩歌整體構形的語義化審美構造與詩歌含義的生成
第二節 句法結構的語義化特征與詩歌含義的生成
第三節 構形中人稱代詞的詩義化改造
第四節 語義對詩歌表現手法的限制功能
第五節 小結
第五章 詩歌含義生成原理之一:陌生化
**節 “陌生化”詩學理論
第二節 陌生化與“前景化”
第三節 “陌生化”與“驚奇感”
第四節 余論
第六章 詩歌含義生成原理之二:等價原則
**節 等價原則
第二節 等價原則的認知生發機制
第三節 等價原則的等價范疇——作用于詩歌含義生成的因素范圍
第四節 文本全方位的等價分析
一 格律音韻的等價表現
二 詞匯語義的等價表現
三 文本外的等價投射
第五節 余論
第七章 詩歌含義生成原理之三:平行對照原則
第八章 詩歌含義生成原理之四:語義翻譯
結論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緒論 詩歌含義研究在俄漢詩學語言學建構歷史中的地位
**節 俄羅斯詩學語言學概覽及對詩歌含義的關注
第二節 詩學語言學在漢語學界的研究及對詩歌含義的關注
第三節 詩歌含義語言學層面研究的利與弊
第四節 研究方法和本書結構
第五節 詩歌含義生成的語言學研究的意義
**章 詩歌含義的本體結構
**節 語言義和言語義
第二節 詩歌含義與語言含義
一 含義與含意
二 詩歌含義和語言含義
第三節 漢語詩論對詩歌含義的闡釋
第四節 詩歌含義概念的形成過程
第五節 詩歌含義的界定
第六節 小結
第二章 詩歌含義的認知原理
**節 意義的元生性和結構的派生性
第二節 詩歌含義的元生性與詩歌創作
第三節 調控語言結構的語義規則
第四節 表層結構、深層結構和表層含義、深層含義
第五節 結構合成和含義生成的原理
第六節 小結
第三章 詩歌含義的音義圖式
**節 詩語中的音義關系
第二節 詩語語音的語義化因素
一 詩語語音的仿擬
二 情感體驗因素
三 語音整合因素
四 語境與整體結構因素
第三節 詩語語音語義化手法
第四節 詩歌旋律的詩性功能
一 詩語語調的詩義化審美功能
二 語調的詩義化功能實例分析
第五節 詩歌含義主導下的語音凸顯與語音讓位
一 語音凸顯
二 詩歌含義主導下的語音讓位
第六節 余論
第四章 詩歌含義的形義互動
**節 詩歌整體構形的語義化審美構造與詩歌含義的生成
第二節 句法結構的語義化特征與詩歌含義的生成
第三節 構形中人稱代詞的詩義化改造
第四節 語義對詩歌表現手法的限制功能
第五節 小結
第五章 詩歌含義生成原理之一:陌生化
**節 “陌生化”詩學理論
第二節 陌生化與“前景化”
第三節 “陌生化”與“驚奇感”
第四節 余論
第六章 詩歌含義生成原理之二:等價原則
**節 等價原則
第二節 等價原則的認知生發機制
第三節 等價原則的等價范疇——作用于詩歌含義生成的因素范圍
第四節 文本全方位的等價分析
一 格律音韻的等價表現
二 詞匯語義的等價表現
三 文本外的等價投射
第五節 余論
第七章 詩歌含義生成原理之三:平行對照原則
第八章 詩歌含義生成原理之四:語義翻譯
結論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展開全部
詩歌含義生成的語言學研究 作者簡介
周瑞敏,1968年12月出生,河南許昌人。1992年畢業于河南大學外語學院并留校任教。2001年在河南大學獲俄語語言文學碩士學位;2008年畢業于華中師范大學,獲中外語言比較專業博士學位。2002-2003年,受國家留學基金委資助,在烏克蘭基輔國立語言大學訪學。現為河南大學外語學院副教授,俄語語言文學專業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語言學、俄羅斯詩學和對比語言學研究。
書友推薦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隨園食單
- >
經典常談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