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云門舞集與我 本書特色
《新聞晚報》一位采訪林懷民的記者說,這是一本難得的好書,他一口氣讀完后,激動難抑。《大藝術書房:云門舞集與我》每篇文章都配有相關的精美插圖,書中附錄部分收了余秋雨先生的評論及林懷民年表,以便讀者的進一步了解。
云門舞集與我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云門舞的藝術散文集,收入了林懷民相關的散文數十篇。這些散文論點新穎,并附有大量的實物照片及簡明扼要的文學說明。全書內容豐富,涉及面廣,圖文并茂,文字簡潔明了,對了解云門舞藝術的特色具有一定的幫助作用,可供藝術研究者及愛好者閱讀參考。
云門舞集與我云門舞集與我 前言
序言 到了二OO三年,云門舞集創立滿三十年了。 一九七三年,二十六歲的林懷民,在美國修完文學及舞蹈的課程,回到臺灣,集結了一些愛好舞蹈的青年朋友,開始了“云門舞集”。 “云門”的名字取材于中國古老傳說中*早的樂舞,早到了黃帝時代,史籍上大概都不可考,只能做為一種傳統美學精神的向往罷。 林懷民在美國學的是現代舞,特別是瑪莎·葛蘭姆一派的肢體技巧。但是取名“云門”,當然有使中國舞蹈立足于現代世界的抱負。 從林懷民早期編作的舞碼《寒食》、《奇冤報》、《白蛇傳》,都不難看出以西方現代舞來詮釋中國傳統戲曲肢體美學的意圖。 《白蛇傳》是一九七五年的作品,迄今歷演不衰。白蛇,青蛇,許仙,法海的基本架構是傳統的,但是,蛇的許多身段大量應用了瑪莎,葛蘭姆以腹部伸縮為主的肢體語言;被昆曲、京劇純粹精神化的“蛇”,再度回到“動物”的本質,探討了這個神話故事中隱含的“情欲”原型。 京劇的甩發,旋子、烏龍絞柱等身段,和西方現代舞肢體動作相結合,《白蛇傳》重新詮釋了一出精彩的古典戲曲,也為中國傳統的肢體表演如何走向現代世界,提供了成功范例,在華人世界的表演語匯上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七十年代末、八O年代初,林懷民著重于思考臺灣本土文化的定位。臺灣有極豐富的原住民傳統,以后經過十七世紀荷蘭、西班牙的短期殖民占領,明末鄭成功開始漢人移民,直到清代建省,奠立了漢人文化在臺灣的主體影響力。 八九五年,臺灣由清政府割讓日本,五十年日本殖民地的經驗當然在臺灣累積了許多日本文化的遺留。 云門舞集隨著臺灣的社會思考脈絡,演出了《薪傳》、《廖添丁》、《射日》等與臺灣近代歷史主題息息相關的舞作。《薪傳》以漢人移民史為主軸,包括《渡海》《拓荒》、《播種》、《收割》、《節慶》;漢移民拓墾臺灣的歷史記憶,通過有力的肢體語言,有血有肉地呈現在舞臺上。 《薪傳》真實地觸碰了臺灣的移民經驗,舞者的身體直接回到大地,在泥土、石礫中淬煉出一種力量,也因此使舞蹈的語匯不再只是從技巧形式出發。 ……
云門舞集與我 目錄
上編
一 從呼吸出發
二 門里人的話
三 門后的故事
四 雅樂見習記
五 風吹荷葉煞
……
下編
一 現代舞蹈的濫觴——從垂死的天鵝到瑪莎·葛蘭姆
二 鄧肯*后的旅程
三 狄亞基列夫與俄國芭蕾舞團
四 《春之祭禮》傳奇
……
附錄
1 兩岸同聽祖先腳步聲
2 林懷民與云門舞集
云門舞集與我 作者簡介
林懷民(1947~ ) 中國舞蹈編導。生于臺灣。1970年赴美國艾奧瓦大學攻讀文學,課余在舞蹈系聽課,系統地學習了M.格雷厄姆的現代舞理論。1973年創建云門舞蹈團,并于同年9月在臺灣第一次公演,演出了他編導的《烏龍院》、《風景》、《眠》、《盲》等現代舞節目,受到好評。他曾率團先后訪問日本、韓國、南亞各國及歐美一些國家,演出被評價為"成功地結合了東西方的戲劇觀和舞蹈技巧"。 同作者出版的其它圖書 ·云門舞集與我
- >
月亮虎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山海經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推拿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