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2010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2010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9712122
- 條形碼:9787509712122 ; 978-7-5097-1212-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2010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2010版 本書特色
《2010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是2010版。權威機構,品牌圖書,每年新版!2010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是中國社會科學院關于“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的第1 8個年度報告,信息量大,權威性高,具有專家的獨特視角,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同,是一部熱銷學術著作。參與《2010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撰寫的專家,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有關部委和部分高校,他們從人民生活、人口、就業、收入分配、社會階層、社會保障、教育、醫療、社會輿論、社會治安和環境保護等諸多方面,深入分析中國當前的社會形勢和熱點問題。本年度“社會藍皮書”圍繞金融危機后中國社會經濟發展進入新成長階段的態勢,認為未來一年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主要趨勢和任務是: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社會經濟結構;調節收入分配,減少社會利益矛盾;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穩定增加就業:加快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構建覆蓋全民的社會安全網;實施全面社會改革,建立適合新階段的社會運行機制,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2010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2010版 內容簡介
本報告是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課題組的2009年年度分析報告(社會藍皮書),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組織研究機構專家、高校學者以及國家政府研究人員撰寫。
本報告立足于國家權威的統計數據或嚴格科學的社會調查,全面跟蹤2009年中國社會發展進程,深入解讀中國未來的社會發展趨勢,深刻分析影響中國社會發展的重大事件和熱點問題。
本報告指出,2009年,中國努力克服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正逐步從危機沖擊中恢復過來。新中國成立60周年重大慶典和天安門廣場的輝煌閱兵式,展現了我國60年建設的偉大成就,反映了改革開放30多年的巨大變化,也標示了未來30年發展的新起點。2009年全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達到8%以上,城鄉居民收入穩定增長,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4%左右;城鎮新增就業可達1100多萬人,就業形勢的緊張得到控制;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快速推進;糧食生產再創歷史新高,實現近40年來首次連續6年增產。但是,收入差距擴大趨勢尚未扭轉,擴大國內消費受到限制;就業問題依然突出,勞動爭議增多;環境保護面臨各種困難,發展低碳經濟任務艱巨。然而,從經濟復蘇、就業恢復、消費增長、物價穩定等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指標來看,中國將率先走出國際金融危機的陰影,進入發展的新成長階段。
本報告認為,中國進入工業化、城市化發展的中期,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實現城鄉一體化成為發展的新要求,人民生活進入大眾消費階段,國民教育進入大眾教育階段,社會保障進入構建覆蓋全民體系的新階段,這些都標志著中國進入發展的新成長階段。所謂新成長階段,一方面意味著我國經濟增長速度將重新進入8%以上的新一輪增長周期,另一方面意味著新一輪增長周期的推動力,與過去相比將發生明顯變化,將更加依賴于產業結構升級、經濟社會結構轉型和國內消費增長。
2010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2010版 目錄
中國進入發展的新成長階段——2009~2010年中國社會發展形勢分析與預測
發展篇
2009年中國城鄉居民收入和消費狀況
2009年:國際金融危機下的就業形勢和政策
2009年中國社會保險事業
2009年中國教育發展報告
中國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正式啟動
2009年社會治安狀況分析
2009年:國際金融危機形勢下的環境保護
當前反腐倡廉形勢分析與前瞻
調查篇
2009年中國居民生活質量調查報告
五城市家庭結構與家庭關系調查報告
汶川地震災區居民重建恢復情況調查報告
2009年中國殘疾人狀況及小康進程監測報告
專題篇
新階段社會建設的核心任務:調整社會結構
中國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
中國2011~2015年期間需要關注的人口問題
2009年中國收入分配狀況及其未來發展趨勢
2009年中國互聯網輿情分析報告
中國公共支出結構的發展和變化
階層篇
2009年中國職工狀況和勞動關系
2009年中國農民發展報告
國際金融危機下的中國私營企業主階層
附錄
中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監測
中國社會發展統計圖(2009)
2010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2010版 節選
《2010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是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課題組的2009年年度分析報告(社會藍皮書),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組織研究機構專家、高校學者以及國家政府研究人員撰寫。本報告立足于國家權威的統計數據或嚴格科學的社會調查,全面跟蹤2009年中國社會發展進程,深入解讀中國未來的社會發展趨勢,深刻分析影響中國社會發展的重大事件和熱點問題。本報告指出,2009年,中國努力克服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正逐步從危機沖擊中恢復過來。新中國成立60周年重大慶典和天安門廣場的輝煌閱兵式,展現了我國60年建設的偉大成就,反映了改革開放30多年的巨大變化,也標示了未來30年發展的新起點。2009年全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達到8%以上,城鄉居民收入穩定增長,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4%左右;城鎮新增就業可達1100多萬人,就業形勢的緊張得到控制;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快速推進;糧食生產再創歷史新高,實現近40年來首次連續6年增產。但是,收入差距擴大趨勢尚未扭轉,擴大國內消費受到限制;就業問題依然突出,勞動爭議增多;環境保護面臨各種困難,發展低碳經濟任務艱巨。然而,從經濟復蘇、就業恢復、消費增長、物價穩定等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指標來看,中國將率先走出國際金融危機的陰影,進入發展的新成長階段。本報告認為,中國進入工業化、城市化發展的中期,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實現城鄉一體化成為發展的新要求,人民生活進入大眾消費階段,國民教育進入大眾教育階段,社會保障進入構建覆蓋全民體系的新階段,這些都標志著中國進入發展的新成長階段。所謂新成長階段,一方面意味著我國經濟增長速度將重新進入8%以上的新一輪增長周期,另一方面意味著新一輪增長周期的推動力,與過去相比將發生明顯變化,將更加依賴于產業結構升級、經濟社會結構轉型和國內消費增長。
2010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2010版 作者簡介
汝信,男,教授,漢族,1931年出生,江蘇吳江人,1949年畢業于上海圣約翰大學,1956年攻讀著名學者賀麟先生黑格爾哲學專業研究生,畢業后留哲學所從事研究工作,1978年晉升研究員,任哲學所副所長,1981~1982年,在美國哈佛大學作訪問學者,1982~1998年先后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并曾兼任哲學所所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副主任,F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咨詢委員會顧問。在國內外學術機構中曾擔任的主要職務有:中華全國美學學會會長、中國政治學會會長以及國際哲學與人文科學理事會副主席、東德科學院外籍院士、韓國啟明大學名譽哲學博士等。主要從事西方哲學史特別是德國古典哲學、美學的研究。主要著作有《黑格爾范疇論批判》(與姜丕之合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西方美學史論叢》及《西方美學史論叢續編》(上海人民出版社,1963),《西方的哲學和美學》(山西人民出版社,1978),《美的找尋》(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此外還有譯著多種,并主編《西方著名哲學家評傳》(10卷)、《世界文明大系》(12卷)和《當代韓國》(季刊)等。
- >
朝聞道
- >
經典常談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隨園食單
- >
月亮虎
- >
月亮與六便士
- >
自卑與超越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