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中國現代文學百:姚雪垠代表作-差半車麥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8014388
- 條形碼:9787508014388 ; 978-7-5080-1438-8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現代文學百:姚雪垠代表作-差半車麥秸 本書特色
《差半車麥秸》描寫農民抗戰大潮中的覺醒和成長,*顯著的特色是采用鮮活的群眾語言,為當時作品所少見,被認為是抗戰文藝的力作。
中國現代文學百:姚雪垠代表作-差半車麥秸中國現代文學百:姚雪垠代表作-差半車麥秸 前言
中國現代文學,一般指1919年五四運動前后至1949年新中國建立這一階段的文學,其間跨度有30年左右。30年在一個國家文學發展的歷史上不過忽然而已,然而這30年的文學史卻是不可忽視的。在驚天動地的時代巨變、中西文明的碰撞與交融、尋覓人生的辛苦遭逢中,不僅產生了許多偉大的作家和傳世之作,而且其文學主潮,從那時起,就為今天的中國文學積攢著激情和趨向,成為了今天中國文學的前奏。*早,五四新文學運動成為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先聲。這一時期的文學,不僅以白話文的倡導推進了文學向人民群眾和現實生活的回歸,而且在作品內容上,也和舊民主主義文學風貌迥異,即高舉徹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大旗。其中尤以新文化運動的偉大旗手魯迅的創作影響巨大,一批優秀作家以其豐厚的創作實績,推動了寫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創作流派的形成,為中國現代文學的發展做了偉大的奠基與開創。隨著無產階級革命文學作為口號提出并形成運動,特別是隨著中國左翼作家聯盟的成立,中國現代文學的主潮,越來越成為新民主主義革命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許多作家直接間接地受到革命思想的洗禮,開始自覺地把文學作為無產階級革命斗爭的武器。“左聯”以外的進步作家,亦因其堅持人民的立場和現實主義創作道路,同樣成就斐然,融會成進步的文學洪流,推動中國現代文學進入成熟階段,使那時的文學呈現出繁榮、復雜、豐沛的格局。“七七”事變以后,家國危殆的局面更加激發了作家感時憂國的情懷。隨著解放區的創立和發展,解放區文藝運動也蓬勃高漲。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制定了革命文藝運動的路線和政策,深刻回答了“五四”以來革命文學發展過程中長期存在的一系列問題。貫徹毛澤東文藝路線的結果,使解放區文學藝術的各個方面都呈現出一片嶄新的氣象。與此同時,“國統區”的文學,雖然環境和條件均和解放區不同,但進步文藝界在鞭撻黑暗呼喚光明方面同樣高潮迭起,奔涌著走向新中國,走向人民文藝的偉大會師。 每一個選家的心中,都有一部自己的“中國現代文學史”,見仁見智,可以闡釋、討論、爭論,甚至勢不兩立。其實,或許正因為選家迭出、見解紛紜,才給讀者一個判斷、選擇、*終形成自己獨立見解的機會。因此我以為,絕不可自詡本叢書如何高超于別人之上。不過,由于中國現代文學館自身的一些優勢以及本書編選過程的一些特色,我以為,這次我們編選的“中國現代文學百家”叢書還是有以下優長: 其一,編選者具有相當的權威性。本叢書由中國現代文學館直接出面,組織全國*權威的研究專家參與編選,這樣就保證了本叢書的學術質量。 其二,規模*宏大。本叢書在品種數量上是目前為止*為宏大的中國現代文學作品書系。這次所選的108位作者,都是經過專家學者一再篩選分析然后才確定下來的,除了我們過去一直注重的主流作家之外,還兼顧了很多過去曾經被忽視卻成就較高、自成特色的非主流作家的作品。我們認為,這有利于廣大讀者更客觀、更全面地了解中國現代文學。 其三,版本*原始。本叢書所選作品,基本上都以該作品初版版本為依據。眾所周知,有不少知名作家在政治運動的風浪中曾對自己的代表作進行了違心的修改。恢復這些代表作的原貌,是對文學史原始資料的保存,將為研究作家的思想和創作道路,提供有力的幫助。其四,編校較嚴謹。本叢書此次出版,不論是在裝幀形式上,還是在文字編校上,都本著一絲不茍的原則,從嚴把關,以保證送到讀者手中的圖書是合格的、值得珍藏的圖書。 相信這套“中國現代文學百家”叢書不會使讀者失望。 是為序。
中國現代文學百:姚雪垠代表作-差半車麥秸 目錄
中國現代文學百:姚雪垠代表作-差半車麥秸 節選
“差半車麥秸”。我們把“差半車麥秸”這詞兒廣泛的引用著,并不顧到它是否恰當。當我們叫出這詞兒的時候,并不含一點惡意,只不過覺得這樣一叫就怪開心罷了。假若在我們隊里沒有這一個寶貝詞兒,生活也許會像冬天的山色一樣的枯燥無味。雖然我們把“差半車麥秸”這綽號互相的叫著,但真正的“差半車麥秸”他本人卻早就離開我們的隊伍了。
中國現代文學百:姚雪垠代表作-差半車麥秸 作者簡介
姚雪垠(1910-1999),原名姚冠三,字漢英,河南鄧州市(原鄧縣)人。少年時代因家貧,只讀了三年小學和不到一學期的初中,1929年春考入河南大學預科,次年因參加學潮,被校方開除,離開河南到北平。1935年起,陸續在北平《晨報》、天津《大公報》發表短篇小說。1943年初到重慶,當選為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戰協會理事。新中國成立后,回鄭州,后調武漢從事專業創作。1957年被錯定右派,在逆境中開始創作長篇小說《李自成》。1978年后,當選為第五、六屆全國政協委員,湖北省文聯主席。
- >
巴金-再思錄
- >
二體千字文
- >
莉莉和章魚
- >
經典常談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