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風骨的意味 第2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806472934
- 條形碼:9787806472934 ; 978-7-80647-293-4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風骨的意味 第2版 本書特色
本書在研究大量原始材料的基礎上,結合書、畫及詩文批評理論,從語義學的溯源開始,對“風骨”范疇的語源、內涵和生成途徑,其在克服藝術創作程式化傾向過程中所發揮的巨大作用,在古代美學范疇體系的邏輯位置,以及與傳統文化的深刻聯系,一一作了系統深入的論述。由于傳統美學的理論品性是由一系列像“風骨”這樣具有范式意義的重要范疇衍生、發展和集群構成的,因此對它的考察和研究,足以窺見中國古代美學思想發展的有機節律,并*終為構建古代藝術史、美學思想史的理論大廈提供扎實的基礎。
風骨的意味 第2版 內容簡介
“風骨”是中國古代*為重要的美學范疇之一,作為一種健康的足以振起和感發人心的審美原則,它曾結合著各門類藝術創造的特殊規律,對傳統藝術創作和理論批評起過不可忽視的規范作用。
風骨的意味 第2版 目錄
引言
**編 觀念的萌起——從傳統相術到人物品鑒
**章 相術的語源啟示
第二章 人物品鑒風習的沾溉
**節 共核鄉黨月旦評
第二節 才性論與循名責實
第三節 風韻神理的識賞
第二編 翰墨規度——書法美學中的風骨論
**章 書學風骨論發展尋蹤
第二章 書學風骨論的邏輯演進
**節 “骨肉相稱”與“骨力”、“骨勢
第二節 在點畫筆法中實現
第三節 超越浮弱臃滯的生命追求
第三章 書法風骨的生成機制
**節 腕底生風骨
第二節 筆法堅嚴的結果
第三節 “骨肉”之喻的寓義
第三編 特立的畫品——繪畫美學中的風骨論
**章 畫學風骨論的演進線索
第二章 畫學風骨論的深化
**節 形容骨相與傳神寫照
第二節 從“骨法”到“骨氣”、“風骨”
第三節 高朗清勁的生命表達
第三章 繪畫風骨的生成機制
**節 由筆勢縱橫中見出
第二節 墨氣淋漓造渾厚
第三節 鐵線描劃的營建
第四編 語言的撐柱——詩歌美學中的風骨論
**章 詩學風骨論的歷史發展和邏輯演進
**節 由析言到渾言
第二節 “蓬萊文章建安骨”
第三節 尚淡趣味中的特立風標
第四節 傳統的回歸和“風骨”范疇的擴大與深化
第二章 詩歌風骨的生成機制
**節 生命元氣的主宰
第二節 “有格句堪夸
第三章 相關范疇的意義辨析
**節 “風格”與“風骨
第二節 “陽剛”與“風骨
第三節 “崇高”與“風骨
第五編 同感與互通——美學風骨論的通觀
**章 風骨理論的系統特征
**節 “風骨”范疇的連鎖性和序列化
第二節 書畫同體與書畫風骨論的相契合
第三節 書畫與詩歌風骨論的溝通及分際
第二章 美學風骨論的文化溯源與功能分析
**節 與傳統文化的連接
第二節 對程式化傾向的克服
第三節 在范疇體系中的考察
結語
后記
風骨的意味 第2版 作者簡介
汪涌豪,1962年出生,浙江鎮海人。1989年畢業于復旦大學中文系,文學博士。現為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長期以來,一直從事中國古代文學、美學及文學批評史研究.同時對古代史和文化史專題也有相當的涉獵。著有《范疇論》、《中國游俠史》,《中國游仙文化》等專著多種。另與人合
- 主題:風骨的意味
本書在研究大量原始材料的的基礎上,結合書、畫及詩文批評理論,從語義學的溯源開始,對“風骨”范疇的語源、內涵和生成途徑,其在克服藝術的創作程式化傾向過程中發揮的巨大作用,在古代美學范疇體系的邏輯位置,以及與傳統文化的深刻聯系,一一作了系統深入的論述。
- >
巴金-再思錄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唐代進士錄
- >
山海經
- >
煙與鏡
- >
推拿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