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宋代家族與文學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0480587
- 條形碼:9787500480587 ; 978-7-5004-8058-7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宋代家族與文學研究 目錄
宋代家族與文學研究 節選
《宋代家族與文學研究》是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宋代家族與文學研究》的*終成果。作者運用家族史與文學史、個案與總論、文藝學與文化學相結合的多重視角,對宋代家族與文學的核心問題——文學家族與家族文學做了較為全面的探討。不僅能豐富我們對文學的社會功能的認識,而且從家族層面入手,為宋代文學的發展提供了多樣化的闡釋視角,有利于深化對宋代文學的理解和認識,對于宋代文學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知識創新意義。
宋代家族與文學研究 相關資料
家族文學內部的有些變異是自然而然、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家族中人雖然感情親近、相互影響,但畢竟各自的經歷、個性有所不同,文學創作當然也會千差萬別。譬如,《宋史·蘇轍傳》云:“轍與兄進退出處,無不相同,患難之中,友愛彌篤,無少怨尤,近古罕見。”蘇軾與蘇轍所受的教育相同,所生長的大環境和小環境相似,一生經歷也近似,而且兩人關系親密,唱和不止,但是即便如此,兩人的文風、詩風以及文學成就都有很明顯的差異。可見在文學創作上的確有父子兄弟不可相傳、不可相強的一面,即便盡力地模仿或因襲,也無法保持“家法”的一成不變。家族同輩的風格、成就不相同,隔代更是如此,譬如,晁氏家族中補之五古奇奧,而公迦五古清淺,風格有著較大的反差,這一點除了兩人個性不同之外,還有時代審美思潮變化的影響:從補之生活的北宋中后期到公迦生活的南宋前期,人們的詩歌品味逐漸由雄深雅健走向圓活流暢,而他們所代表的家族文學也與時俱進。因此一個綿延長久型家族的文學史,可以成為整個宋代文學史的縮影。家族文學的變異更多是由家族成員主動向外開拓來完成的。一個家族并非一個封閉獨立的社會單位,尤其是宋代,很少有世代聚居同炊的大族,大多數文學家族都是宦學四方、以核心家庭的形式活動,因此他們的文學創作隨著年齡增長和閱歷增加,受到家族外部環境和師友的影響日益顯著。比如,晁補之的七絕是其藝術成就最高的詩體之一,風格中不僅有其父晁端友詩的溫厚靜深之長,亦兼得其師蘇東坡詩清雄恣肆。①至于五古、七古,更接近于蘇、黃之體。黃庭堅的詩歌雖得其父之長,但詩中豐富的人文意象、生新廉悍的藝術風貌以及淵博的用典和奇險的押韻,更多源于成年宦游經歷中的博覽群書和廣交師友。可以說,這種現象在宋代文學家族中是一種普遍的存在。家族成員通過社會活動拓展自身的文學能力,促進了家族文學的開放性和變異性,也使家族文學始終與當時的文壇保持著緊密的聯系。 后記 世上有絕對之真可言嗎?有人說,絕對之真實存在于自然科學里。牛頓的經典力學推翻了神學千年的根基,而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又顛覆了經典力學一統天下的大廈,然而彭加勒在《科學的價值》中卻告訴人們,“與牛頓原理針鋒相對的理論結果終將在某一天被拋棄”,“所有這些違背原理的現象只有在無限小的事物中才能遇到
宋代家族與文學研究 作者簡介
張劍,1971年生,河南遂平人。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文學遺產》副編審,著有《莫友芝年譜長編》等。
呂肖奐,女,1965年生,河南靈寶人。現為四川大學教授,著有《宋詩體派論》等。
周揚波,1976年生,浙江江山人。現為湖州師范學院副教授,著有《宋代士紳結社研究》等。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我與地壇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月亮虎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山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