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宇宙、量子和人類心靈
-
>
氣候文明史
-
>
南極100天
-
>
考研數學專題練1200題
-
>
希格斯:“上帝粒子”的發明與發現
-
>
神農架疊層石:10多億年前遠古海洋微生物建造的大堡礁
-
>
聲音簡史
流體力學與流體機械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0840000
- 條形碼:9787560840000 ; 978-7-5608-4000-0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流體力學與流體機械 目錄
流體力學與流體機械 節選
《流體力學與流體機械》是根據高等學校工科基礎課流體力學教學大綱編寫的。全書共分13章,內容包括:緒論、流體靜力學、流體動力學基礎、流動阻力和水頭損失、孔口、管嘴出流和有壓管路、繞流運動、明渠流動、堰流、因次分析和模型試驗、滲流及流體機械等。各章附有內容提要、學習指導、復習思考題、選擇題和習題。《流體力學與流體機械》主要適合于土建類給排水、環境科學、道路橋梁、土建結構等專業的流體力學(水力學)的教學用書或參考書,也可作為有關工程技術人員、全國注冊工程師流體力學考試的自學參考書。
流體力學與流體機械 相關資料
插圖:19世紀,工程師們為了解決許多工程問題,尤其是要解決帶有流體粘性影響的問題。1822年,納維建立了粘性流體的基本運動方程;1845年,斯托克斯又以更合理的基礎導出了這個方程,并將其所涉及的宏觀力學基本概念論證得令人信服。這組方程就是沿用至今的納維-斯托克斯方程(簡稱N-S方程),它是流體動力學的理論基礎。上面說到的歐拉方程正是N-S方程在理想流體時的特例。N-S方程是以牛頓第二定律和牛頓內摩擦定律為基礎推導的,該方程只適合于層流運動的。粘性流體的基本運動微分方程是非線性偏微分方程,其求解的困難性,加上雷諾(1883年,雷諾實驗)提出了紊流運動的概念,使流體運動規律的求解難以想象。20世紀,普朗特學派從1904年到1921年逐步將N-S方程作了簡化,從推理、數學論證和實驗測量等各個角度,建立了普朗特邊界層理論,能實際計算簡單情形下,邊界層內流動狀態和流體同固體間的粘性力。這一理論既明確了理想流體的適用范圍,又能計算簡單物體運動時遇到的摩擦阻力,使理想流體和粘性流體以普朗特邊界層理論為紐帶得到了統一。到了21世紀,流體力學的發展至今還停留在原來的基礎上,但是隨著相關科學的發展,只要人類對科學的孜孜不倦的追求.沿著從理論到實踐再理論再實踐的科學研究路線,克服流體力學的難題將在21世紀得以完成。1.2 連續介質假設和流體力學的研究方法一、連續介質基本假設流體力學研究對象是流體,從微觀角度分析,流體是由大量的分子構成的,分子與分子間不是致密的,并存在空隙,用數學觀點分析流體的物理量在空間上的分布是不連續的,加上分子的隨機的熱運動,也導致物理量在時間的坐標軸也是不連續的,這樣無法用數學方法進行分析研究。然而,流體力學主要是研究流體的宏觀運動規律,以宏觀角度去分析,幾乎觀察不到分子問的空隙。比如,對于比水疏松得多的空氣為例,在標準狀態下,1mm。所含氣體分子就有10個,分子間的間距從宏觀角度來講已是忽略不計了。因此,對于流體的宏觀運動來說,我們可以把流體視為由無數質點組成的致密的連續體,并認為流體的各物理量的變化隨時問和空間也是連續的。這種假設的連續體稱為連續介質。把流體視為連續介質,可應用高等數學中的連續函數來表達流體中各種物理量隨空間、時間的變化關系。二、流體力學的研究方法在研究和解決流體力學問題時,通常選用理論分析、數值計算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史學評論
- >
我與地壇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姑媽的寶刀
- >
經典常談
- >
山海經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