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批評之后-對藝術和表演的新回應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4422409
- 條形碼:9787534422409 ; 978-7-5344-2240-9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批評之后-對藝術和表演的新回應 本書特色
批評之后
這是一本概述施行性批評話語的精彩選集,由其重要的
倡導者之一編選并推介。所有文章都站在具有強烈批判意識
的試驗性和即興創作的邊緣。本書處于藝術理論的前沿,將會
激起很多從事當代藝術及批評的相關人士的閱讀熱情。
Margaret Iversen,,艾塞克斯大學(University ofESSEX)
批評*近顯然陷入了困境之中。要么認為商品化已將其
置于死地,要么就認為它已經落入體制化的窠臼。本書探索的
是緊隨視覺藝術實踐的戲劇性轉向和大約過去十年涌現的施
行性藝術書寫而出現的尋求批評力量重生的當代方法。
本書涉及的論題包括藝術吏的表演:論及厭煩、困惑以及
其他關注(或疏忽)“同性戀”形式的批評的邏輯;呼應審美體
驗時探索書寫過程的重要性。將藝術史、表演研究和視覺文化.
等領域的新作品與當代藝術家的寫作放在一起,《批評之后》
提供的這些實驗性的文章論證了批評在當代文化中是如何作
為至關重要并卓有成效的力量而存在的。
批評之后-對藝術和表演的新回應 內容簡介
批評*近顯然陷入了困境之中。要么認為商品化已將其置于死地,要么就認為它已經落入體制化的窠臼。本書探索的是緊隨視覺藝術實踐的戲劇性轉向和大約過去十年涌現的施行性藝術書寫而出現的尋求批評力量重生的當代方法。
本書涉及的論題包括藝術史的表演:論及厭煩、困惑以及其他關注(或疏忽)“同性戀”形式的批評的邏輯;呼應審美體驗時探索書寫過程的重要性。將藝術史、表演研究和視覺文化等領域的新作品與當代藝術家的寫作放在一起,《批評之后》提供的這些實驗性的文章論證了批評在當代文化中是如何作為至關重要并卓有成效的力量而存在的。
批評之后-對藝術和表演的新回應 目錄
中文版序
作者簡介
導論:批評的悖論(蓋文·巴特)
**部分:表演藝術的歷史
1.獨角戲,獨角戲,獨角戲(雷貝卡·施奈德)
2.綁在他人的傷口上:關于婚禮和見證(簡·布洛克)
3.這是我(尼魯·拉特納姆)
第二部分:困惑與厭煩:批評家瞥向別處
4.男人,或者性,或者煩的困擾,和瓦基納爾·戴維斯的作品(珍妮弗·道爾)
5.烏托邦的座位圖:雷·約翰遜,吉爾·約翰斯頓,和作為系統的同性戀綜合藝術(何塞·埃斯特班·穆內茲)
6.視線轉移:視覺文化中的參與(伊雷特·羅戈夫)
第三部分:批評的回應/施行式過程
7.流動的即興創作:從《我喜歡的東西》到《黑夜的力量》(約翰·塞斯)
8.穿越語言而生存的藝術的體驗(凱特·拉芙)
9.一個清晰的講座(馬修·古利什)
參考文獻
批評之后-對藝術和表演的新回應 作者簡介
蓋文·巴特(Gavin Butt):執教于倫敦大學金史密斯學院視覺文化研究專業,他的研究涉及視覺藝術中的表演和表演性,同性戀理論、文化及其歷史。論著Between You and Me:Queer Disclosures in the American Art World 1948-1963即將由杜克大學出版社出版。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回憶愛瑪儂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推拿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