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宇宙、量子和人類心靈
-
>
氣候文明史
-
>
南極100天
-
>
考研數學專題練1200題
-
>
希格斯:“上帝粒子”的發明與發現
-
>
神農架疊層石:10多億年前遠古海洋微生物建造的大堡礁
-
>
聲音簡史
系統生物學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249845
- 條形碼:9787030249845 ; 978-7-03-024984-5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系統生物學 內容簡介
系統生物學是現代生物學新興分支學科之一。它整合了各層面的生物信息數據,建立各種數學模型進行仿真實驗,進而定量闡明和預測生物功能、表型及行為,它已成為當今生命科學的重大前沿領域之一。本書概述了系統生物學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內容,介紹了基因組學、轉錄組學、蛋白質組學、糖組學、代謝物組學、相互作用組學、表型組學、數學建模與仿真、序列比對與數據庫搜索、分子進化模型與系統樹的構建等。
本書內容新穎簡要,適于有生物學基礎知識的本科生,以及研究生、科研人員學習,期望引導他們用新視覺認識生命科學。
系統生物學 目錄
前言
第1章 系統生物學概況
1.1 從分子生物學到系統生物學
1.1.1 分子生物學的誕生及發展
1.1.2 “基因決定論”和“還原論”的局限性
1.1.3 轉向整體論新潮流
1.1.4 系統生物學的產生和發展
1.2 系統生物學的定義和研究內容
1.2.1 系統生物學的定義
1.2.2 系統生物學的研究內容
1.3 系統生物學的研究
1.3.1 系統生物學的基本工作流程
1.3.2 系統生物學的研究方法
1.4 系統生物學的應用前景
主要參考文獻
第2章 基因組學
2.1 基因組學的提出及其任務
2.2 人類基因組計劃
2.2.1 人類基因組計劃的研究目標及技術路線
2.2.2 人類基因組計劃的作圖
2.2.3 人類基因組計劃的測序
2.2.4 人類基因組計劃的信息處理
2.2.5 人類基因組研究計劃進展
2.3 基因組學及其分支學科
2.3.1 功能基因組學
2.3.2 比較基因組學
2.3.3 藥物基因組學
主要參考文獻
第3章 轉錄組學
3.1 轉錄組及轉錄組學
3.1.1 轉錄組及轉錄組學的定義
3.1.2 轉錄組學的研究內容
3.2 轉錄組學的研究方法
3.2.1 高通量mrna表達分析技術
3.2.2 基因表達系列分析技術
3.2.3 轉錄物編目的研究方法
3.2.4 繪制動態轉錄物圖的研究方法
3.2.5 轉錄物調節網絡
3.3 對轉錄物研究的新突破
3.3.1 轉錄物的多樣性
3.3.2 非編碼rna的類型和功能
主要參考文獻
第4章 蛋白質組學
4.1 蛋白質組學的產生
4.2 蛋白質組及蛋白質組學的概念
4.3 雙向凝膠電泳
4.3.1 雙向凝膠電泳(2-de)原理
4.3.2 圖像分析與數據庫構建
4.4 生物質譜技術
4.4.1 種類及其原理
4.4.2 肽質量指紋譜鑒定技術(pmf)
4.4.3 肽序列標簽串聯質譜技術(pst)
4.4.4 翻譯后修飾蛋白質的鑒定
4.5 蛋白質組數據庫
4.6 蛋白質芯片技術
4.6.1 蛋白質芯片的制備
4.6.2 靶蛋白與捕捉分子結合情況檢測
4.7 分析蛋白質一蛋白質相互作用的酵母雙雜交系統
4.7.1 酵母雙雜交系統的基本原理
4.7.2 酵母雙雜交系統的改進
4.8 蛋白質組研究進展
4.8.1 病毒蛋白質組研究
4.8.2 細菌蛋白質組研究
4.8.3 釀酒酵母蛋白質組研究
4.8.4 多細胞生物蛋白質組研究
主要參考文獻
第5章 糖組學
5.1 糖組與糖組學的研究內容
5.2 糖組學在生命科學中的意義
5.2.1 蛋白質組學必須面對糖蛋白
5.2.2 糖蛋白的定義
5.2.3 聚糖和糖蛋白的生物學作用
5.3 糖組學的研究方法
5.3.1 對2-de分離糖蛋白結合質譜技術的改進
5.3.2 聚糖分子的微陣列技術
5.3.3 用敲除基因及轉基因技術研究聚糖分子引起的表型變化
5.4 糖組學的國際合作和數據庫
主要參考文獻
第6章 代謝物組學
6.1 代謝物組學的定義和研究任務
6.1.1 代謝物組學的定義
6.1.2 代謝物組學的研究任務
6.2 研究代謝物組學的意義
6.2.1 代謝物組學是基因組學和蛋白質組學的補足
6.2.2 代謝物組學在醫藥界的應用
6.3 代謝物組學的研究方法
6.3.1 代謝物組的研究技術及其原理
6.3.2 用于代謝物組研究技術的比較
6.3.3 代謝物組分析的技術路線
6.4 代謝網絡的研究
6.4.1 代謝網絡的結構特征
6.4.2 用“整合”與“干擾”研究代謝網絡
主要參考文獻
第7章 相互作用組學
7.1 相互作用組學的研究方法
7.1.1 大規模蛋白質-蛋白質相互作用研究技術
7.1.2 大規模遺傳學相互作用研究技術
7.2 蛋白質相互作用網絡
7.2.1 丙型肝炎病毒(hcv)的蛋白質相互作用
7.2.2 病原菌幽門螺桿菌的蛋白質相互作用
7.2.3 酵母的蛋白質-蛋白質相互作用網絡
7.2.4 果蠅的蛋白質-蛋白質相互作用網絡
7.2.5 線蟲的蛋白質-蛋白質相互作用網絡
7.2.6 人類的蛋白質-蛋白質相互作用網絡
主要參考文獻
第8章 表型組學
8.1 什么是表型組學
8.1.1 基因型與環境的相關及互作
8.1.2 表型和表型組學
8.2 從基因組到表型組系統研究的方法
8.2.1 從大腸桿菌和酵母代謝缺失菌株預測生長表型
8.2.2 建立一種人類表型組——基因組的網絡聯系
8.2.3 微陣列技術在人類表型組、基因組和環境組系統研究中的應用
8.3 從基因組到表型組研究有關的數據庫
主要參考文獻
第9章 數學建模和仿真的基礎知識
9.1 系統模型
9.1.1 什么是系統
9.1.2 什么是模型
9.1.3 生物系統中生化反應網絡的數學描述
9.1.4 生物系統中的質量作用動力學模型
9.1.5 生物系統中有關細胞信號轉導的建模
9.2 系統仿真
9.2.1 什么是系統仿真
9.2.2 系統仿真軟件和相關數據庫
9.2.3 系統生物學采用仿真技術的實用成果
9.3 實例:微生物細胞的建模與仿真
9.3.1 微生物數學模型的種類
9.3.2 微生物細胞的建模
9.3.3 用于微生物細胞模型的仿真平臺
主要參考文獻
第10章 序列比對和數據庫搜索
10.1 數據庫中序列表示的格式
10.1.1 fasta(或pearson)格式舉例
10.1.2 genbank flatfile格式舉例
10.2 序列比對
10.3 網絡比對
10.3.1 成對網絡比對研究
10.3.2 網絡對位排列的算法
10.4 數據庫中序列相似性檢索
10.4.1 fasta程序
10.4.2 blast程序
10.5 用隱馬爾可夫模型預測新基因
10.5.1 隱馬爾可夫模型
10.5.2 用隱馬爾可夫模型預測新基因的舉例
10.6 用人工神經網絡預測蛋白質二級結構
10.6.1 簡單神經網絡模型
10.6.2 多層神經網絡模型
主要參考文獻
第11章 分子進化模型與系統樹的構建
11.1 蛋白質編碼序列進化
11.1.1 血紅蛋白α鏈的進化距離和氨基酸替代率的估計”
11.1.2 氨基酸的替代矩陣
11.2 dna序列的進化
11.2.1 核苷酸替代數的估計
11.2.2 kimura模型
11.3 系統樹的構建
11.3.1 距離法
11.3.2 *大簡約法
11.3.3 *大似然法
11.3.4 分子系統樹的檢驗
11.3.5 對分子系統樹的爭議
11.4 分子系統發育軟件
主要參考文獻
第1章 系統生物學概況
1.1 從分子生物學到系統生物學
1.1.1 分子生物學的誕生及發展
1.1.2 “基因決定論”和“還原論”的局限性
1.1.3 轉向整體論新潮流
1.1.4 系統生物學的產生和發展
1.2 系統生物學的定義和研究內容
1.2.1 系統生物學的定義
1.2.2 系統生物學的研究內容
1.3 系統生物學的研究
1.3.1 系統生物學的基本工作流程
1.3.2 系統生物學的研究方法
1.4 系統生物學的應用前景
主要參考文獻
第2章 基因組學
2.1 基因組學的提出及其任務
2.2 人類基因組計劃
2.2.1 人類基因組計劃的研究目標及技術路線
2.2.2 人類基因組計劃的作圖
2.2.3 人類基因組計劃的測序
2.2.4 人類基因組計劃的信息處理
2.2.5 人類基因組研究計劃進展
2.3 基因組學及其分支學科
2.3.1 功能基因組學
2.3.2 比較基因組學
2.3.3 藥物基因組學
主要參考文獻
第3章 轉錄組學
3.1 轉錄組及轉錄組學
3.1.1 轉錄組及轉錄組學的定義
3.1.2 轉錄組學的研究內容
3.2 轉錄組學的研究方法
3.2.1 高通量mrna表達分析技術
3.2.2 基因表達系列分析技術
3.2.3 轉錄物編目的研究方法
3.2.4 繪制動態轉錄物圖的研究方法
3.2.5 轉錄物調節網絡
3.3 對轉錄物研究的新突破
3.3.1 轉錄物的多樣性
3.3.2 非編碼rna的類型和功能
主要參考文獻
第4章 蛋白質組學
4.1 蛋白質組學的產生
4.2 蛋白質組及蛋白質組學的概念
4.3 雙向凝膠電泳
4.3.1 雙向凝膠電泳(2-de)原理
4.3.2 圖像分析與數據庫構建
4.4 生物質譜技術
4.4.1 種類及其原理
4.4.2 肽質量指紋譜鑒定技術(pmf)
4.4.3 肽序列標簽串聯質譜技術(pst)
4.4.4 翻譯后修飾蛋白質的鑒定
4.5 蛋白質組數據庫
4.6 蛋白質芯片技術
4.6.1 蛋白質芯片的制備
4.6.2 靶蛋白與捕捉分子結合情況檢測
4.7 分析蛋白質一蛋白質相互作用的酵母雙雜交系統
4.7.1 酵母雙雜交系統的基本原理
4.7.2 酵母雙雜交系統的改進
4.8 蛋白質組研究進展
4.8.1 病毒蛋白質組研究
4.8.2 細菌蛋白質組研究
4.8.3 釀酒酵母蛋白質組研究
4.8.4 多細胞生物蛋白質組研究
主要參考文獻
第5章 糖組學
5.1 糖組與糖組學的研究內容
5.2 糖組學在生命科學中的意義
5.2.1 蛋白質組學必須面對糖蛋白
5.2.2 糖蛋白的定義
5.2.3 聚糖和糖蛋白的生物學作用
5.3 糖組學的研究方法
5.3.1 對2-de分離糖蛋白結合質譜技術的改進
5.3.2 聚糖分子的微陣列技術
5.3.3 用敲除基因及轉基因技術研究聚糖分子引起的表型變化
5.4 糖組學的國際合作和數據庫
主要參考文獻
第6章 代謝物組學
6.1 代謝物組學的定義和研究任務
6.1.1 代謝物組學的定義
6.1.2 代謝物組學的研究任務
6.2 研究代謝物組學的意義
6.2.1 代謝物組學是基因組學和蛋白質組學的補足
6.2.2 代謝物組學在醫藥界的應用
6.3 代謝物組學的研究方法
6.3.1 代謝物組的研究技術及其原理
6.3.2 用于代謝物組研究技術的比較
6.3.3 代謝物組分析的技術路線
6.4 代謝網絡的研究
6.4.1 代謝網絡的結構特征
6.4.2 用“整合”與“干擾”研究代謝網絡
主要參考文獻
第7章 相互作用組學
7.1 相互作用組學的研究方法
7.1.1 大規模蛋白質-蛋白質相互作用研究技術
7.1.2 大規模遺傳學相互作用研究技術
7.2 蛋白質相互作用網絡
7.2.1 丙型肝炎病毒(hcv)的蛋白質相互作用
7.2.2 病原菌幽門螺桿菌的蛋白質相互作用
7.2.3 酵母的蛋白質-蛋白質相互作用網絡
7.2.4 果蠅的蛋白質-蛋白質相互作用網絡
7.2.5 線蟲的蛋白質-蛋白質相互作用網絡
7.2.6 人類的蛋白質-蛋白質相互作用網絡
主要參考文獻
第8章 表型組學
8.1 什么是表型組學
8.1.1 基因型與環境的相關及互作
8.1.2 表型和表型組學
8.2 從基因組到表型組系統研究的方法
8.2.1 從大腸桿菌和酵母代謝缺失菌株預測生長表型
8.2.2 建立一種人類表型組——基因組的網絡聯系
8.2.3 微陣列技術在人類表型組、基因組和環境組系統研究中的應用
8.3 從基因組到表型組研究有關的數據庫
主要參考文獻
第9章 數學建模和仿真的基礎知識
9.1 系統模型
9.1.1 什么是系統
9.1.2 什么是模型
9.1.3 生物系統中生化反應網絡的數學描述
9.1.4 生物系統中的質量作用動力學模型
9.1.5 生物系統中有關細胞信號轉導的建模
9.2 系統仿真
9.2.1 什么是系統仿真
9.2.2 系統仿真軟件和相關數據庫
9.2.3 系統生物學采用仿真技術的實用成果
9.3 實例:微生物細胞的建模與仿真
9.3.1 微生物數學模型的種類
9.3.2 微生物細胞的建模
9.3.3 用于微生物細胞模型的仿真平臺
主要參考文獻
第10章 序列比對和數據庫搜索
10.1 數據庫中序列表示的格式
10.1.1 fasta(或pearson)格式舉例
10.1.2 genbank flatfile格式舉例
10.2 序列比對
10.3 網絡比對
10.3.1 成對網絡比對研究
10.3.2 網絡對位排列的算法
10.4 數據庫中序列相似性檢索
10.4.1 fasta程序
10.4.2 blast程序
10.5 用隱馬爾可夫模型預測新基因
10.5.1 隱馬爾可夫模型
10.5.2 用隱馬爾可夫模型預測新基因的舉例
10.6 用人工神經網絡預測蛋白質二級結構
10.6.1 簡單神經網絡模型
10.6.2 多層神經網絡模型
主要參考文獻
第11章 分子進化模型與系統樹的構建
11.1 蛋白質編碼序列進化
11.1.1 血紅蛋白α鏈的進化距離和氨基酸替代率的估計”
11.1.2 氨基酸的替代矩陣
11.2 dna序列的進化
11.2.1 核苷酸替代數的估計
11.2.2 kimura模型
11.3 系統樹的構建
11.3.1 距離法
11.3.2 *大簡約法
11.3.3 *大似然法
11.3.4 分子系統樹的檢驗
11.3.5 對分子系統樹的爭議
11.4 分子系統發育軟件
主要參考文獻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回憶愛瑪儂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朝聞道
- >
山海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煙與鏡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