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郵 現(xiàn)代散文-俞平伯散文選集
-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現(xiàn)代散文-俞平伯散文選集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530653456
- 條形碼:9787530653456 ; 978-7-5306-5345-6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現(xiàn)代散文-俞平伯散文選集 本書特色
獲首屆國家圖書獎。
現(xiàn)代散文-俞平伯散文選集 內(nèi)容簡介
古往今來,有多少精美的散文象珍珠般在熠熠生輝!《百花散文書系》不敢說已將它們串成珠聯(lián),但它們在這里總已不再是散珠而更便于閱讀、欣賞了吧。 所選篇章側(cè)重于抒情、敘事性散文;題材大至社會、人生,小至離情、花草;風(fēng)格既有雄渾、酣暢,亦有委婉、含蓄;廣采博取、兼容并包,《百花散文書系》不說是“聚珍”本,但所收作品總還不乏光彩可供借鑒吧。百花散文書系包括《古代散文叢書》、《現(xiàn)代散文叢書》和《當(dāng)代散文叢書》,都按不同作者選集分冊出版。
現(xiàn)代散文-俞平伯散文選集現(xiàn)代散文-俞平伯散文選集 前言
一、本套書是《百花散文書系》的一個組成部分。選收一九一七至一九四九年期間散文家的名篇佳作,按人專集分冊。
二、入選的作者均是這一時期的散文名家,所選作品盡可能照顧到作者散文創(chuàng)作的發(fā)展脈絡(luò)。
三、每集作品前均冠以萬字以上的評論性序言,簡單介紹作者生平,并結(jié)合本書所選散文,分析評介其藝術(shù)特色及創(chuàng)作發(fā)展的道路和影響。
四、所選作品,盡量注明原書發(fā)表的出處和時間;對于個別難理解的地方亦加以必要的注釋。
現(xiàn)代散文-俞平伯散文選集 目錄
《冬夜》自序
《憶》自序
東游雜志
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
陶然亭的雪
重刊《浮生六記》序
湖樓小擷
與白采書
風(fēng)化的傷痕等于零
芝田留夢記
怪異的印象
西湖的六月十八夜
《吳歌甲集》序
夢游
城站
清河坊
以《漫畫》初刊與子愷書
重印《人間詞話》序
春來
眠月
雪晚歸船
月下老人祠下
山陰五日記游
《燕知草》自序
堅匏別墅的碧桃與楓葉
出賣信紙
冬晚的別
打橘子
稚翠和她情人的故事
性(女)與不凈
賢明的——聰明的父母
《近代散文鈔》跋
“標(biāo)語”
陽臺山大覺寺
中年
貢獻(xiàn)給今日的青年
代擬吾廬約言草稿
演連珠
賦得早春
春在堂日記記概
進(jìn)城
秋荔亭記
古槐夢遇(十四則)
這鬼!
一日記所見
秋荔亭隨筆
罷課休課停課
無題
獨語(十三則)
讀書的意義
談睡
諍友
回顧與前瞻
漫談百家爭鳴
哀念鄭振鐸同志
五四憶往
《書帶集》序
荒蕪《紙壁齋集》評識
舊時月色
索隱與自傳說閑評
現(xiàn)代散文-俞平伯散文選集 節(jié)選
……
以我個人底判斷,似乎東西底根本人生觀很難得有溝通之路。即其余零碎的小節(jié),也是每一發(fā)須牽動全身。要說調(diào)和又談何容易?我原不是以為調(diào)和是絕對的不可能,不過以為不能如此簡單,容易,像一般人所想象的。
他們所以喜歡這樣說,也并不是有真心的崇仰,只為自己出風(fēng)頭,造機(jī)會,做個大滑頭而已!豈有他哉! 五 船中生活雖稱單調(diào),但東西人士每每群糅,故人生顏色亦頗具復(fù)雜之致。西洋婦女,*喜歡向人弄姿作態(tài),尋歡索笑,殊覺可厭。有許多中國婦女尤而效之,借以表明其曾經(jīng)歐化,可謂無意義之至!世上只有小孩是真活潑的,如西洋婦女之活潑,是由矯揉造作而成。冷眼旁觀,愈使吾輩增許多感嘆,知人類距覺悟之期,殆將永如海上之三神山,托之空言而已。人生底活動,表面上似乎千變?nèi)f化,而分析以觀,便只有極簡單極原始的幾種沖動在那邊串把戲。人底一生只做了一個猴子,哀哉! 六 船上每吃飯,必狂鳴大鑼;鳴鑼之后,男男女女均整其衣履,魚貫而人餐室。此等光景更活像耍猴子了!我從前歐游,頗崇拜歐西之生活;此次美游,則心境迥異。覺得有許多地方,西方人正和我們有同樣的盲目可憐,又何必多所嘆羨哉! 七 海上看落照*美,一抹胭脂痕在青蒼底上面,漸漸的玫瑰色了,漸漸的紫了,終于暮色與海天相擁抱了。這又是一天!我憑闌西眺,心悠悠隨著落日而西。借你底光輝,去照臨黃海以西的,我底故土,在我底愛人面前,在我底朋友面前,致我今朝底感念喲! 八 十一夜,舟發(fā)長崎,月正團(tuán)圓,海天一碧,四岸翠幃森環(huán),雄峭幽穆。長崎市燈火滿山,明滅于中流。此等良辰美景,惜心中無有賞心樂事;故憑闌凝眺,愁思茫茫。視前月與振鐸、佩弦等泛月西湖上,吹彈未畢、繼以高歌,以中夜時分,到三潭印月,步行曲橋上時聞犬吠聲;其苦樂迥不相侔。是知境無哀樂,緣情而生;情化后的景物,方是人間之趣。形之歌詠,惟此而已。
……
現(xiàn)代散文-俞平伯散文選集 作者簡介
俞平伯(1900年-1990年),原名俞銘衡,字平伯。現(xiàn)代詩人、作家、紅學(xué)家。清代樸學(xué)大師俞樾曾孫。與胡適并稱“新紅學(xué)派”的創(chuàng)始人。他出身名門,早年以新詩人、散文家享譽(yù)文壇。他積極參加五四新文化運動,精研中國古典文學(xué),執(zhí)教于著名學(xué)府,是一位熱忱的愛國者和具有高尚情操的知識分子。
俞平伯的散文屬周作人的“美文”一派。他20世紀(jì)的散文集有《燕知草》和《雜拌兒》。《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陶然亭的雪》、《西湖六月十八夜》都是散文中的名篇。 《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的描寫情景交融,景色朦朧,是他散文的代表作。《陶然亭的雪》中,冬日黃昏的遲暮,為靜穆凄清之情浸染,在記敘、抒情中又生發(fā)一些悠閑的意想,情、景、理、趣水乳交融、筆濃而意淡。《西湖六月十八夜》用細(xì)膩的筆觸描繪出倦意朦朧的西湖的變幻的美,造成一種空靈的意境。俞平伯的散文很少觸及重大現(xiàn)實問題,而以獨抒性靈見長。用筆細(xì)膩、意境朦朧而靈動、閑適而傷感,語言運用透出古代文學(xué)的深厚傳統(tǒng)的影響,被周作人譽(yù)為“近來的第三派新散文的代表”。
- >
詩經(jīng)-先民的歌唱
- >
史學(xué)評論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xué)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我與地壇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唐代進(jìn)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