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研究概論 版權信息
- ISBN:9787811184587
- 條形碼:9787811184587 ; 978-7-81118-458-7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研究概論 內容簡介
要防范危機,首先應該做到全面認識。就認識的深度而言,本書力求從倫理道德和經濟學層面挖掘可持續發展的內涵,囊括歷史上的經典著作和典型事件,圍繞中國的后發優勢探討經濟發展所應該汲取的經驗教訓。就認識廣度而言,本書的寫作建立于課堂教學基礎之上,書中的環境保護、資源節約、節制消費等可持續發展理念能夠被學生所接受、傳播并內化為行動才是我們的*終目標。因此,除了理論之外,本書還結合國內外可持續發展的實際,讓讀者深切感知到危機的存在,而我們人類能否在地球上持續健康地生存下去,有賴于每個人能否自覺肩負起公民責任。
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研究概論 目錄
**章 總論
**節 學習可持續發展觀的目的、意義、研究方法及總體框架
一、學習可持續發展觀的目的意義
二、可持續發展觀的研究方法
三、本課程的總體框架
四、可持續發展觀的相關概念界定及相互關系
第二節 可持續發展觀的提出和理論形成
一、可持續發展觀提出的歷史背景
二、可持續發展理論的形成與發展
三、影響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因素
第三節 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一、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是世界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組威部分
二、按照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弘揚節儉生活方式
第二章 寂靜的春天
**節 人類的活動
一、明天的寓言
二、死神的特效藥
三、地表水與地下海
四、土壤的王國
第二節 人類的代價
一、再也沒有鳥兒歌唱
二、每四個中有一個
三、人類的代價
第三章 多少算夠——消費社會與地球的未來
**節 評價消費
一、消費的困惑
二、消費者社會
三、值得懷疑的消費回報
四、消費的環境代價
第二節 尋求充裕
一、食品和飲料
二、清潔運動
三、生活資料
第三節 馴服消費主義
一、“不消費就衰退的神話”
二、需求的培養
三、持久的文化
第四章 增長的極限——資源環境約束與可持續發展
**節 人類與自然
一、自然對人類的貢獻
二、人的心靈離自然越來越遠
第二節 人類與環境破壞
一、經濟利益下觸目驚心的環境破壞
二、人類是怎樣一步步造成今天的環境問題
第三節 增長的極限
一、《增長的極限》與羅馬俱樂部
二、《增長的極限》內容
三、不同的聲音
第五章 世界范圍可持續發展觀的價值考量
**節 可持續發展觀的提出
一、可持續發展概念提出的背景
二、可持續發展的基本思想
第二節 主流經濟學不是萬能的:經濟學與生態保護
一、主流經濟學理論中的經濟增長極限
二、綠色GDP核算方法與實踐
第三節 外部性理論
一、外部性的類型
二、外部性的特征
三、外部性的消除對策
第四節 國際環境合作
一、國際環境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二、國際環境合作的有關機構
三、全球性的環境保護行動
第六章 黃河邊上的沉思——中國經濟發展所面臨的資源約束
**節 不容樂觀的現實——以黃河污染為例
第二節 日益凸現的資源瓶頸
一、能量之源——礦產資源的缺乏
二、生命之源——水資源的缺乏
三、萬物根基——土地資源危機
第三節 資源利用效率及污染狀況
一、資源利用效率
二、環境污染狀況
第四節 循環經濟
一、循環經濟概述
二、循環經濟的基本特征
三、關于循環經濟的思考
四、中國的循環經濟
第七章 關于中國GDP“爭論”與“中國崩潰論”
**節 中國威脅論與中國崩潰論
一、中國威脅論
二、中國崩潰論
第二節 關于中國GDP的爭論
一、對中國GDP的國際質疑
二、國內學者的反駁
第三節 解讀“中國崩潰論”,隱藏在數字背后的問題
小結:告別GDP崇拜
第八章 中國經濟發展的回顧與展望
**節 轉型的中國經濟
一、中國經濟轉型的涵義
二、轉型中國宏觀經濟的典型事實
第二節 中國經濟增長周期性和復雜性
一、中國經濟增長的周期性
二、現階段中國經濟周期的復雜性
三、對經濟周期中的投資與消費的調控
第三節 轉軌時期的財政政策
一、中國財政政策變化的六個階段
二、轉軌經濟中財政政策的特點
三、轉軌時期的財政政策作用分析
第四節 轉軌時期的貨幣政策
一、轉軌經濟中貨幣政策的基本特征
二、轉軌經濟中的貨幣政策手段
第九章 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和諧社會建設
**節 經濟全球化的概念界定、內涵及實質
一、全球化的概念及內涵
二、馬克思、恩格斯論經濟全球化
三、經濟全球化的本質
第二節 經濟全球化的正負效應
一、經濟全球化的正效應
二、經濟全球化的負效應
三、經濟全球化給中國帶來的機遇
第三節 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
一、人與自然的和諧是可持續發展觀的內容之
二、人與人的和諧是和諧社會的重要標志
三、各種矛盾凸現制度缺失
四、和諧社會建設呼喚機會公平的制度安排
第十章 可持續發展與公民責任
**節 有關“生態意識及行為”的國內外研究現狀
一、國外學者對生態行為影響因素的研究
二、中國學者對大學生生態意識和行為的研究
第二節 問卷調查設計與回收狀況
一、問卷調查結果分析之一——生態意識部分
二、問卷調查結果分析之二——生態意識與行為的差距
三、問卷調查結果分析之三——自我評價與展望
四、結論
附:上海大學學生生態意識及實踐狀況的問卷調查
小測試:你是環保小衛士嗎?
后記
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研究概論 節選
**章 總論
**節 學習可持續發展觀的目的、意義,研究方法及總體框架
一、學習可持續發展觀的目的意義
可持續發展觀是經濟發達國家工業化、城市化過程中經驗教訓的總結。在經濟增長的過程中,由于人們單純追求經濟增長而一度忽視自然規律,不惜過多地耗費地球的稀缺資源,并造成空氣、水源、土壤等嚴重污染,在經濟增長取得一定成就的同時付出了難以彌補的慘痛環境代價。我們學習可持續發展觀,首先應當搞清楚幾個基本問題,即:
1.掌握可持續發展理論的基本觀點,分清經濟增長、社會發展與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之間的概念界定以及三者之間的相互關系。
2.了解可持續發展觀提出的宏觀背景以及在國際、國內經濟增長過程中出現的與可持續發展觀相背離的現實問題。
3.當代社會可持續發展應當把握的幾個主要問題以及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路徑選擇。
通過學習可持續發展觀,不斷掌握并自覺形成符合可持續發展要求的科學發展觀、價值觀、消費觀以及相應的行為方式。可持續發展不僅與宏觀的經濟發展戰略有關,而且與每一個生命個體聯系緊密。人類作為自然界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中承擔著重要的責任。……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煙與鏡
- >
自卑與超越
- >
隨園食單
- >
唐代進士錄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經典常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