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石油替代綜論 版權信息
- ISBN:9787802299245
- 條形碼:9787802299245 ; 978-7-80229-924-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石油替代綜論 本書特色
本書內容試圖具有較廣的工藝、工程、技術經濟的涵蓋面,便于讀者查閱各種能源替代技術方面的資料。本書力求體現不同替代技術和資料的新穎性;不同替代技術的可能性與可行性;評估不同替代技術的技術經濟性與現實性。本書讀者對象是從事石油和石油化工行業、能源行業、化學行業的廣大科技工作者和管理人員,包括教育、科研、設計、生產等方面的專業人員和大專院校學生。
石油替代綜論 內容簡介
本書由陳俊武院士主持選定各章節的題目和內容并撰寫主要章節。全書分為三大篇:資源篇系統介紹了石油和有可能替代石油的國內外資源狀況;生產技術篇介紹由各種替代資源( 包括煤、天然氣、油頁巖、油砂、生物質、核能、太陽能等)生產目前的石油化工產品( 主要是油品、烯烴、芳烴、醇醚和氫氣)及其他化學品的工藝和技術,不僅介紹工藝技術原理,還對工程技術和技術經濟作了介紹和對比,展望了新的能源替代技術的應用推廣前景,展示了石油能源替代的路線圖;應用篇則介紹了不同交通運輸工具的能耗與節能、非常具有替代前景的氫燃料的運輸和儲存、CO2的捕集與減排。*后一章專門對各種替代技術作了宏觀的技術經濟評估。
本書內容試圖具有較廣的工藝、工程、技術經濟的涵蓋面,便于讀者查閱各種能源替代技術方面的資料。本書力求體現不同替代技術和資料的新穎性;不同替代技術的可能性與可行性;評估不同替代技術的技術經濟性與現實性。
本書學術性和實用性強,具有一定的理論水平,讀者對象是從事石油和石油化工行業、能源行業、化學行業的廣大科技工作者和管理人員,包括教育、科研、設計、生產等方面的專業人員和大專院校學生。
石油替代綜論 目錄
**篇 資源篇
**章 石油、天然氣和煤炭資源
**節 化石能源
一、概述
二、化石能源的生產和消費
第二節 石油資源
一、石油儲量
二、石油產量
三、石油消費量
第三節 天然氣資源
一、天然氣儲量
二、天然氣產量
三、天然氣消費量
四、中國天然氣儲量和產量
第四節 煤炭資源
一、煤炭儲量
二、煤炭生產量
三、煤炭消費量
四、世界煤炭貿易
五、煤炭價格
第五節 特重原油和天然瀝青資源
一、概述
二、加拿大油砂瀝青資源
三、中國油砂資源
四、委內瑞拉特重原油資源
五、天然瀝青和特重原油的輸送
第六節 油頁巖資源
一、油頁巖性質
二、世界油頁巖資源
三、中國油頁巖資源
四、油頁巖的開發
第七節 煤層氣資源
一、概述
二、中國的煤層氣資源
三、中國煤層氣開發利用情況
第八節 天然氣水合物
一、概況
二、天然氣水合物資源量
三、天然氣水合物開發和生產
四、中國天然氣水合物的研究開發
五、其他國家天然氣水合物研究開發情況
參考文獻
第二章 核能、生物質和其他可再生能源資源
**節 概述
第二節 核能
一、核能概況
二、核電站
三、第四代核反應堆
四、核供熱堆
五、核能生產氫燃料
第三節 生物質能源
一、生物質是重要的替代能源資源
二、生物質能源使用現狀
三、發展生物質能源的生產
四、建立生物質能源市場
五、中國的生物質能源資源
第四節 太陽能
一、概述
二、太陽能的利用方式
三、中國的太陽能資源
第五節 風能資源
一、概述
二、中國風力資源及風力發電狀況
參考文獻
第三章 石油需求與供給的可持續性
**節 中國經濟發展與能源消費
一、經濟發展目標
二、中國的能源需求
第二節 預測方法和情景分析
一、能源情景分析方法
二、能源強度系數分析方法
……
第二篇 生產技術篇
第四章 非常規石油的開采和加工
第五章 煤炭的直接液化
第六章 生物質非氣化途徑生產運輸燃料
第七章 煤炭、天然氣和生物質生產合成氣
第八章 合成氣生產醇醚燃料
第九章 合成氣生產油品與聯產電力、化工產品
第十章 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核能制氫
第十一章 非石油原料生產低碳烯烴和芳烴
第三篇 應用篇
第十二章 交通運輸工具的耗能與節能
第十三章 氫燃料的供應
第十四章 燃料電池和動力蓄電池
第十五章 運輸燃料生產和應用中的環境影響
第十六章 宏觀方案技術經濟分析評估
總結和芻議
縮略英語詞
石油替代綜論 節選
**篇 資源篇
**章 石油、天然氣和煤炭資源
**節 化石能源
一、概述
化石能源主要包括石油、天然氣和煤炭三種碳基燃料,是人類社會發展和生活必要的能源資源。
人類使用煤炭的歷史非常久遠,大規模地開采和使用煤炭始于19世紀中期。英國等西方國家首先用煤炭為動力開始了工業化進程。煤炭的使用促進了工業和交通運輸的發展。至今,在中國、美國等煤炭資源比較豐富的國家,煤炭消費量仍然很大,主要是用作發電和工業燃料。在以煤炭作為主要能源的年代,產量不大的基本有機化工原料(如芳烴等)也主要是來自煤炭煉焦的副產品。
大規模商業化開采石油始于20世紀的3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中東和非洲地區廉價石油的開采促進了以石油為原料的運輸燃料的廣泛應用和石油化工產業的發展,促進了西方工業化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提高了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原油加工所得的成品油主要用作運輸燃料和石油化工的原料,煉油所得的渣油,除了一部分被“輕質化”生產運輸燃料外,主要用作工業和發電燃料。由于燃料油價格和在使用、儲存及運輸方面均比煤炭有明顯的優勢,使燃料油迅速取代了傳統的工業燃料——煤炭。
燃料油和煤炭的應用始終受到價格的制約。20世紀70年代出現的石油危機,使原油價格急劇上漲,不僅促進了節能技術的發展,在工業燃料使用上又出現了以煤代油的趨勢。
石油是*重要的化石能源資源,也是各國激烈競爭的戰略物資。如今,全世界化石能源的消費結構仍然以石油為主,石油在一次能源總消費量中所占的份額中約為40%左右,是現代工業和經濟增長的動力。石油還是重要的石油化工原料,目前;絕大部分基本有機化工原料(烯烴和芳烴)仍然主要用各種石油產品(輕烴、石腦油或瓦斯油)為原料進行生產。
……
石油替代綜論 作者簡介
陳俊武(男,1927年出生),1948年北京大學化工系畢業,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國家工程建設設計大師。長期從事煉油工程設計工作,為我國煉油催化裂化工程技術作出了開創性貢獻。曾擔任我國第一套60萬噸/年流化催化裂化裝置設計師,指導設計了其后120萬噸/年的裝置設計,開創了大型流態化工業測試技術,持續從事和指導流化催化裂化工程技術的開發。1985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995年獲何粱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主編有《催化裂化工藝與工程》專著(1995年中國石化出版社第一版,2005年第二版),獲第八屆全國優秀科技圖書二等獎。 近年來關注我國能源替代問題,擔任多個煤制油研究開發和工程設計項目主要評審專家,指導我國甲醇制烯烴DMTO工業化試驗,指導正在建設的世界首套DMTO工業裝置的工程設計。2007年與嚴陸光院士共同主編有《中國能源可持續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研究》專著(科學出版社出版)。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史學評論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回憶愛瑪儂
- >
巴金-再思錄
- >
月亮與六便士
- >
經典常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