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國學語絲叢書-國學概論 版權信息
- ISBN:7802118034
- 條形碼:9787802118034 ; 978-7-80211-803-4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國學語絲叢書-國學概論 本書特色
《國學概論》介紹當世著名學者之學說頗多,俾讀者得由一斑而進窺其作全豹。
國學語絲叢書-國學概論 目錄
**編 緒論
1 自 序
1 例 言
2 **章 國學定義
2 **節 國學名稱之由來
3 第二節 國學之定義及其解釋
7 第二章 國學范圍及其分類
7 **節莊子之分類
8 第二節荀子之分類
8 第三節 司馬談之分類
9 第四節淮南子之分類
10 第五節 劉歆班固之分類
11 第六節 隋書經籍志之以下分類
12 第七節 近人章太炎梁啟超胡適李笠之分類
13 第八節本書之分類
15 第三章 今人對于國學之態度
15 **節迷信的態度
16 第二節鄙棄的態度
17 第三節運動的態度
17 第四節 盲從的態度
19 第四章 吾人研究國學之原因
20 **節 表現民族精神
20 第二節 整理先民遺產
21 第三節 破除新舊界限
22 第四節 溝通東西文化
第二編 研究方法
26 **章 觀 察
27 **節 選 擇
28 第二節 瀏 覽
28 第三節 圈點及鉤識
28 第四節精讀
29 第五節鈔錄
31 第二章會通
32 **節 治經學應知家數
33 第二節 治哲學應知流派
35 第三節 治史學應辨真妄
36 第四節 治文學當知變遷
40 第三章懷疑
40 **節 疑 古
42 第二節 疑 今
44 第四章辨偽
45 **節 作偽之原因
46 第二節 辨偽之巨著
48 第三節辨偽之方法
54 第四節 前人已考定著名偽書表
56 第五章 明誣
56 **節 寓 言
56 第二節 支 詞
57 第三節誣妄
57 第四節傳訛
57 第五節虛構
57 第六節疏忽
59 第六章勘誤
59 **節校勘之證據
64 第二節 錯誤之由來
72 第七章 歸 納
73 **節 錢大昕考古音
75 第二節 王引之考古詞
76 第三節 俞樾考詞品
77 第四節 胡適考詞格
82 第八章 比較
83 **節 思想疏密之比較
88 第二節 理論長短之比較
91 第三節 學說異同之比較
93 第四節 傳注得失之比較
94 第五節 文辭優劣之比較
96 第六節 事跡真偽之比較
98 第九章分類
98 **節 演繹的分類
99 第二節 歸納的分類
102 第十章整理
102 **節 索引式之整理
104 第二節 圖表式之整理
104 第三節 總帳式之整理
106 第四節 專史式之整理
109 第十一章輯補
109 **節輯佚
111 第二節 補 作
114 第十二章統計
115 **節前人已作之統計
117 第二節吾人可作之統計
121 第十三章調查
121 **節方言
第三編 研究工具
國學語絲叢書-國學概論 節選
《國學概論》共分三編:緒論一編,先將國學定義、范圍、分類等敘明,次述研究國學應抱之態度及其效用;第二編詳列研究國學方法;第三編匯集研究國學應具之各種學科;喚起讀者自動研究之興趣。《國學概論》原為高中文科講義,故可為高中各級學生教本。一般喜研究國學者,也可為自修或參考之用。
國學語絲叢書-國學概論 相關資料
第十二章 統計
何謂統計?即搜集同類之人物事實,以時代、籍貫、等次、學派、經歷、發見等分別之,綜合為種種數目,而觀其大較,俾知興衰變化之績也。簡言之,即觀察各種事物之平均狀況而已。晚近此種方法應用最廣,無論何種學術,何種事實,莫不列為種種統計表,吾人欲研究此種學術,或欲考察此種事實,只須觀其統計表,則其本來之面目,無不了然于心目中。如欲考察現代社會之狀況.則一檢統計年鑒,即可知之矣。此統計方法,所以為學術界所重視也。
研究國學,應用統計方法者,最早當推漢之班固。班氏于《漢書》中列有《古今人表》,自太吳宓羲氏起,至嬴秦滅亡止,凡見于典籍中之人物.分列九等.比較而觀察之。雖其分別等次,全用主觀,本不足為憑;又上上以至下下,其界限本難區別,圣仁智愚之標準.亦隨時代環境而轉移,毫不足依據。然吾人觀察此表,可以見儒家品評人物之一般;至少亦可窺見孟堅一人之學識。
數年前提倡平民教育之時,教育家如陶知行、晏陽初等,皆主張平民課本中所用之字,應有一定之限度。于是搜集小學教本、通俗小說、報章、尺牘等最習見之字,統計各字發見之次數,最后選得發見次數多者千余字,編成課本。此亦應用統計方法之一也。厥后余編纂《平民字典》之時,亦應用此方法,而選得習見者四千余字,列入《平民字典》之中。后余閱讀各種淺近書籍之時,又時時檢查書中之宇,曾否收入字典之中,則已收入者實在百分之九十以上,于是益信統計之方法,對于吾人研究學術,為至有功效也。
第一節前人已作之統計
統計方法雖可應用于國學全部,然究以應用于史學方面為最有效.且有無窮之意味。清初顧棟高應用此法,撰《春秋大事表》五十卷,以全部《左傳》之事跡,分類歸納而統計之,為時令、朔閏、長歷拾遺、疆域爵姓存滅、列國地理犬牙相錯、都邑、山川、險要、官制、姓氏、世系、刑賞、田賦、吉禮、兇禮、賓禮、軍禮、嘉禮、王跡拾遺、魯政下逮、晉中軍、楚令尹、宋執政、鄭執政、爭盟交兵、城筑、四裔、天文、五行、三傳異同、闕文、吞滅、亂賊、兵謀、引據、杜注正偽、人物、列女四十表。旁行斜上,經緯成文,使參伍錯綜者盡歸于條貫,學者一檢其表,而春秋時之現狀,燦若列眉,了如指掌矣。
近時丁文江、梁啟超應用此法而統計歷史上人物之籍貫及古世探求佛學之人物,頗有趣味。今介紹丁氏之說于下,以為學者統計方法之參考:
丁氏將《漢書》、《后漢書》、《新唐書》、《宋史》、《明史》中有傳之人物,調查其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二體千字文
- >
巴金-再思錄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