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收入分配差距因素論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0476832
- 條形碼:9787500476832 ; 978-7-5004-7683-2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收入分配差距因素論 本書特色
本書對收入分配差距因素的討論較為深入和細致。所謂深入,就是作者深入到“要素貢獻”及其爭議的背后來考察造成收入分配差距的個人因素、社會因素、國家因素以及必然因素和偶然因素。所謂細致,就是作者不僅對差距的因素有宏觀的了解,而且著重從微觀角度給出分析。像出身、運氣、選擇、努力這樣的因素也在作者的視野之內,而這些因素無論在什么社會都能對個人的收入分配產生重要影響。
收入分配差距因素論 內容簡介
本書深入“要素貢獻”及其爭議的背后來考察造成收入分配差距的各種因素。其中,重點探討了市場、個人與國家對收入分配差距的影響。作者發現,收入分配差距與個人的出身、運氣、選擇、努力等因素密切相關,它決定了人們進入市場前的稟賦條件,而市場正是以此為起點把各種要素置于供需坐標內來決定收入分配的。不完全市場并不能保證你所領回的正好是你所貢獻的東西,強勢利益集團會通過各種活動使利益的天平傾向自己一邊。所謂強勢集團,就是國家扶持的那個集團。這樣,國家就成為影響收入分配差距的一個重要因素,它的影響覆蓋了整個分配過程。
本書是作者多年對收入分配差距及其理論問題觀察和思考的結晶,對市場個人及國家在收入分配中的作用提出了深刻的見解。
收入分配差距因素論 目錄
前言
**章 市場結構與收入分配差距
第二章 勞動工資
第三章 收入差距的來源
第四章 教育的獨特作用
第五章 國家與其居民的收入分配關系
第六章 國家借債的分配效應
第七章 分利集團與收入分配差距
第八章 馬克思的收入分配理論
第九章 剩余分享:馬克思與新制度經濟學之比較
第十章 新古典經濟學分配理論及其缺陷
第十一章 新制度經濟學分配理論
第十二章 效率
第十三章 公平
第十四章 意識形態
后記
收入分配差距因素論 節選
第二章 勞動工資
勞動工資,是勤勉的獎勵。勤勉像人類其他品質一樣,越受獎勵越發勤奮。豐富的生活資料,使勞動者體力增進,而生活改善和晚景優裕的愉快希望,使他們益加努力。
——[英]亞當·斯密:《國民財富的
性質和原因的研究》(1776年)
工資是歸于勞動要素項目下的收入形式,它在當今市場經濟國家占到國民收入的3/4。我國是以按勞分配為主體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國家,工資所占比重比其他國家低得多,勞動要素所得過低是導致收入分配差距過大和低收入群體生活貧困的重要因素。這一奇特的現象說明我國從理論和實踐上都存在對勞動工資的認識和行動誤區。本章通過闡發古典經濟學家、新古典經濟學家和其他經濟學家對勞動工資的看法來檢討我國的工資理論和政策,并提出改善勞動工資理論和政策的選項。
一 斯密的勞動工資理論
斯密的勞動工資理論是其分配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主要內容由勞動工資決定、勞動工資差距的因素以及效率工資理論三部分組成。系統了解和分析斯密的勞動工資理論有助于認識和解決我國當前的收入分配問題。我國收入分配差距懸殊的原因在于我們并沒有遵循斯密乃至馬克思提出的勞動工資理論,而是通過城鄉勞動市場的制度性分割和外資外貿政策來擠壓勞動者合理的工資、生活條件和*基本的社會保障造成的。因此,縮小收入分配差距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改變束縛勞動者的制度和政策,把勞動工資提升到一個正常的水平。
1776年,亞當·斯密的《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問世,標志著經濟學作為一門獨立科學的誕生。其后的經濟學家無論其研究方向是彌合亞當·斯密理論的缺陷還是與其背道而馳.但都從經濟學的鼻祖那里去尋找靈感。到230多年后的今天,其光輝思想仍為人們所推崇,這主要是因為:其一,斯密“看不見手”的原理揭示了市場運行的本質并由此奠定了經濟學“經濟人”假設的基礎;其二,勞動分工可以提高生產率的理論為產業發展和深化提供了理論和方法上的支撐。但斯密理論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勞動工資理論,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都沒有引起人們的普遍認同和應用。但并不表明斯密的工資理論沒有應用價值,而是由于其思想不符合資本及其代表者的利益罷了。在我國收入分配差距持續擴大,勞動工資所得比重過低的現實狀態下,認識和了解斯密的工資理論對于落實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理順收入分配關系,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
收入分配差距因素論 作者簡介
董全瑞,1957年生,男,河北涿鹿人。現供職于河北省委黨校發展戰略研究所,研究方向為收入分配理論、新制度經濟學。2001年以來,在國內核心期刊發表論文20篇。其中,1篇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轉載,14篇被《復印報刊資料》轉載,內容和觀點被一些博士、碩士論文引用。
- >
自卑與超越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推拿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史學評論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