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地區多邊安全合作-西歐與東北亞比較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1234523
- 條形碼:9787501234523 ; 978-7-5012-3452-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地區多邊安全合作-西歐與東北亞比較研究 本書特色
《地區多邊安全合作:西歐與東北亞比較研究》由世界知識出版社出版。
地區多邊安全合作-西歐與東北亞比較研究 內容簡介
作者從二戰結束至今的這段歷史中,看到西歐和東北亞地區面臨相似的安全困境,即戰后西歐和東北亞地區政治結構中的宿敵——法、德和中、日如何相處?隨著冷戰拉開帷幕,西歐和東北亞地區所面臨的國際局勢卻有所不同。蘇聯威脅的存在使包括德、法兩大國在內的西歐國家團結起來,成為同一陣營的伙伴。而東北亞地區在國際冷戰局勢影響下,被美、蘇兩個陣營割裂,中、日分屬不同的對立陣營。在這些相同及不同因素的綜合作用下,西歐和東北亞地區安全合作出現了不同的發展趨勢。厘清眾多的相似性及不同因素后,作者建立了一個合理的理論分析框架,即以地區多邊安全合作為中心命題,圍繞西歐和東北亞兩個地區,從地區主義、博弈論及霸權穩定論三個理論視角分析地區經濟一體化、大國合作及美國霸權同盟體系因素在兩個地區所起的不同作用與影響,得出了引領東北亞安全合作未來的結論性意見。
在研究地區安全的時候,作者充分認識到了經濟與安全之間的緊密相關性。認為地區經濟主義對地區安全合作的發展影響深遠。西歐和東北亞地區的經濟合作與安全合作都存在互動關系,但互動關系的性質不同。戰后,西歐經濟一體化與安全合作經過了相互促進的發展進程,在這一過程中,基于安全考慮,西歐各國推動一體化發展,一體化成熟后又促進了地區安全合作。而由于安全顧忌,東北亞地區經濟合作進展緩慢,使該地區的安全合作缺乏經濟動力。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與安全合作缺乏良性互動的條件,從而導致東北亞多邊安全合作進展緩慢。
地區多邊安全合作-西歐與東北亞比較研究 目錄
序
**章 問題的由來及研究方法
**節 問題的由來及研究意義
第二節 國內外研究現狀
第三節 研究方法及創新點
第四節 研究的總體框架
第二章 國際政治中關于安全合作的理論闡釋
**節 安全相關概念界定及學術論爭
第二節 地區安全合作的地區主義闡釋
第三節 地區安全合作的博弈論闡釋
第四節 地區安全合作的霸權穩定論闡釋
第三章地區一體化與地區多邊安全合作——地區主義視角
**節 地區主義的發展與地區多邊安全合作
第二節 西歐與東北亞地區一體化及地區安全合作的發月
第三節 西歐與東北亞地區主義的比較分析
第四章 地區大國關系與地區多邊安全合作——博弈論視角
**節 地區大國博弈與地區安全秩序
第二節 西歐與東北亞地區的大國博弈關系及政策比較
第三節 地區大國博弈對地區多邊安全合作的作用與影響
第五章 美國同盟體系與地區多邊安全合作——霸權穩定論視角
**節 霸權大國與地區安全秩序
第二節 戰后美國霸權同盟體系的構建與調整
第三節 美國在地區多邊安全合作中的作用與影響
第六章 東北亞多邊安全合作的路徑選擇
**節 從經濟合作到政治安全合作的“外溢”
第二節 從雙邊同盟到多邊合作的擴大
第三節 六方會談機制化
第四節 非傳統安全合作引領傳統安全合作
第五節 合作安全框架與東北亞多邊安全合作
第六節 中美日大國協調與東北亞多邊安全合作
結語
參考文獻
后記
地區多邊安全合作-西歐與東北亞比較研究 節選
《地區多邊安全合作:西歐與東北亞比較研究》作者從二戰結束至今的這段歷史中,看到西歐和東北亞地區面臨相似的安全困境,即戰后西歐和東北亞地區政治結構中的宿敵——法、德和中、日如何相處?隨著冷戰拉開帷幕,西歐和東北亞地區所面臨的國際局勢卻有所不同。蘇聯威脅的存在使包括德、法兩大國在內的西歐國家團結起來,成為同一陣營的伙伴。而東北亞地區在國際冷戰局勢影響下,被美、蘇兩個陣營割裂,中、日分屬不同的對立陣營。在這些相同及不同因素的綜合作用下,西歐和東北亞地區安全合作出現了不同的發展趨勢。厘清眾多的相似性及不同因素后,作者建立了一個合理的理論分析框架,即以地區多邊安全合作為中心命題,圍繞西歐和東北亞兩個地區,從地區主義、博弈論及霸權穩定論三個理論視角分析地區經濟一體化、大國合作及美國霸權同盟體系因素在兩個地區所起的不同作用與影響,得出了引領東北亞安全合作未來的結論性意見。
在研究地區安全的時候,作者充分認識到了經濟與安全之間的緊密相關性。認為地區經濟主義對地區安全合作的發展影響深遠。西歐和東北亞地區的經濟合作與安全合作都存在互動關系,但互動關系的性質不同。戰后,西歐經濟一體化與安全合作經過了相互促進的發展進程,在這一過程中,基于安全考慮,西歐各國推動一體化發展,一體化成熟后又促進了地區安全合作。而由于安全顧忌,東北亞地區經濟合作進展緩慢,使該地區的安全合作缺乏經濟動力。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與安全合作缺乏良性互動的條件,從而導致東北亞多邊安全合作進展緩慢。
地區多邊安全合作-西歐與東北亞比較研究 相關資料
第二章 國際政治中關于安全合作的理論闡釋
本文主題是關于地區多邊安全合作的比較,在進行比較之前,首先要對安全以及安全的相關概念進行界定!鞍踩币辉~已經成為當今世界最常用的單詞之一。在國際關系領域中,關于安全的定義及其范圍的爭論成為20世紀90年代學術研究的主要特征。無論是安全還是安全合作,這些概念已經隨著時代的發展有了很大的變化,而國際關系理論界對于安全以及安全合作的認識也不斷深化。盡管各種理論學派從各自不同的角度對歷史或者現實進行合理的解釋,但也不難看出,每一種理論都存在它自身的合理性和局限性。同時,從某種意義上講,每一種理論又可成為其他理論的補充。本章將從以下四個部分展開:一、對于安全相關概念的界定及理論界關于安全合作的論爭,二、一體化及地區主義理論,三、博弈論,四、霸權穩定論關于地區安全合作的觀點。
第一節 安全相關概念界定及學術論爭
一、安全相關概念的界定
對于安全的定義,古今中外各自不一。中文中“安全”一詞的主要含義取自“安”字。根據其字面意思,表示無危險、安全、安定。自古以來,古人對“安全”就有很深刻的認識。、一種解釋是指一種無危險的狀態,“共給之為安”、“好和不爭曰安”、“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居安思危”等都表示一種無危險、安全、穩定的狀態;另一種意思是指使之處于安全、無危險的狀態,如“與魏質以安其心”、“可以為富安天下”等表示采取措施使之無危險。古人的安全觀最初關注個體安全,但隨著私有制及國家的出現,出現了“國家安全”的內涵,如《易經》中:“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庇⒄Z中的安全概念與中文中的安全概念無大的差異,“Security”一方面指安全的狀態,即免于危險、沒有恐懼,另一方面還有維護安全的含義,指安全措施與安全機構。從中外兩個定義看,安全主要是指一種(或使)存在不受威脅的狀態。這兩種定義都僅僅從客觀狀態來定義安全。
時代的發展使安全的概念內涵不斷擴大。人們在描述安全的客觀狀態之余,也注意到個體對安全的主觀意識上的感覺。在個體處于無危險的安全狀態下,從個體主觀感受來講,不一定認為自己就是安全的、無危險的。因此,個體對安全的主觀意識感受也被納入安全的定義中。美國社會學家馬斯洛的層次需求理論把人對安全的需求放在第二層次,認為個體對人身安全、生活穩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脅或疾病等安全需求,僅次于生理需求。這說明個
地區多邊安全合作-西歐與東北亞比較研究 作者簡介
仇發華,2006年畢業于復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獲法學(國際政治)博士學位,現任教于上海理工大學。研究領域為地區主義、地區安全合作、東北亞安全、朝鮮半島政治及中國外交等。曾在《東北亞論壇》、《山東社會科學》、《韓國研究論叢》、《面向太平洋》、《國際問題研究》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數篇。
- >
我與地壇
- >
隨園食單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二體千字文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