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中國區際產業轉移與地方政府的政策選擇 版權信息
- ISBN:9787010077574
- 條形碼:9787010077574 ; 978-7-01-007757-4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區際產業轉移與地方政府的政策選擇 本書特色
本書以經濟學基本理論和方法論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指針,借鑒國內外有關產業轉移的*新研究成果,針對我國區際產業轉移的主要問題,探討了區際產業轉移的空間屬性、形成機理、基本模式和主要特征等理論問題,并在對我國東中西部地區產業轉移做出具體研究的基礎上,分析了不同地區地方政府在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轉移方面的政策選擇。
中國區際產業轉移與地方政府的政策選擇 內容簡介
中國區際產業轉移,實際上是生產要素的轉移和聚集過程,一般表現為產業從低要素報酬率地區向高要素報酬率地區轉移、從低市場容量地區向高市場容量地區轉移、從高成本地區向低成本地區轉移。本書概括并闡述了七種區際產業轉移模式:成本導向型轉移、市場開拓型轉移、多元化經營型轉移、競爭跟進型轉移、供應鏈銜接型轉移、追求規模經濟型轉移和政策導向型轉移模式。基于中國區際產業轉移發展趨勢的實證研究,本書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區域協調發展為目標,針對不同地區的地方政府提出了相應的政策建議。
中國區際產業轉移與地方政府的政策選擇 目錄
緒論
**章 區際產業轉移理論研究綜述
**節 國外對區際產業轉移的理論研究
第二節 國內對區際產業轉移的理論研究
第二章 區際產業轉移的機理和經濟效應
**節 區際產業轉移的主要影響因素
第二節 區際產業轉移的機理
第三節 區際產業轉移的經濟效應
第三章 區際產業轉移的特征和主要模式
**節 區際產業轉移的特征及類型
第二節 區際產業轉移的主要模式
第四章 中國區際產業轉移的歷史和現狀
**節 中國區際產業轉移的歷史回顧
第二節 中國區際產業轉移的現狀、趨勢和問題
第五章 中國區際產業轉移的外部環境和內部條件
**節 中國區際產業轉移的外部環境
第二節 中國區際產業轉移的內部條件
第六章 中國東部地區產業轉移與地方政府的政策選擇
**節 東部地區產業轉移的現狀
第二節 東部地區產業轉移的趨勢
第三節 東部地方政府加快產業轉移的政策選擇
第七章 中國中部地區產業轉移與地方政府的政策選擇
**節 中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的現狀
第二節 中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的趨勢
第三節 中部地方政府承接產業轉移的政策選擇
第八章 中國西部地區產業轉移與地方政府的政策選擇
**節 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的現狀
第二節 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的趨勢
第三節 西部地方政府加快承接產業轉移的政策選擇
第九章 國家對區際產業轉移的宏觀調控
**節 國家對產業轉移進行宏觀調控的依據
第二節 實行鼓勵區際產業轉移的政策
第三節 提高發達地區的產業轉移能力
第四節 提高欠發達地區的承接產業轉移能力
參考文獻
后記
中國區際產業轉移與地方政府的政策選擇 節選
《中國區際產業轉移與地方政府的政策選擇》概括并闡述了七種區際產業轉移模式:成本導向型轉移、市場開拓型轉移、多元化經營型轉移、競爭跟進型轉移、供應鏈銜接型轉移、追求規模經濟型轉移和政策導向型轉移模式。基于中國區際產業轉移發展趨勢的實證研究,《中國區際產業轉移與地方政府的政策選擇》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區域協調發展為目標,針對不同地區的地方政府提出了相應的政策建議。中國區際產業轉移,實際上是生產要素的轉移和聚集過程,一般表現為產業從低要素報酬率地區向高要素報酬率地區轉移、從低市場容量地區向高市場容量地區轉移、從高成本地區向低成本地區轉移。
中國區際產業轉移與地方政府的政策選擇 作者簡介
馬子紅,男,回族,1976年5月生,云南尋甸人,經濟學博士。曾在政府機關任職,現供職于云南大學經濟學院,主要研究方向為區域經濟學、產業經濟學。先后在《經濟學動態》、《財貿經濟》、《生產力研究》、《經濟問題探索》等刊物上發表相關論文十余篇;參編專著、教材3部;參與數項國家級、省級課題項目的研究工作。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朝聞道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回憶愛瑪儂
- >
莉莉和章魚
- >
唐代進士錄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