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社會學概論新修-(精編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0104157
- 條形碼:9787300104157 ; 978-7-300-10415-7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社會學概論新修-(精編版) 內容簡介
本書根據社會學及其相關學科課程建設與實際教學的需要,對《社會學概論新修》(第三版)進行了精心的改寫和簡化,壓縮了篇幅和內容,使結構安排合理精練。同原書相比,精編版縮減了一半篇幅,但充分保留了《社會學概論新修》的基本特色——以社會運行論為主線,以社會轉型論為視角,貫徹社會學中國化和國際化的導向,注意吸收社會學研究的*新成果,反映中國社會變化的實際。
根據社會學研究的新進展,本書在有限的篇幅內又增加了一些新的內容。如“社會建設”、“社會網絡”,以及當代中國社會組織的介紹,等等。
本書更具有通用性、普及性,更加適合非社會學專業的教學及各界人士使用。
社會學概論新修-(精編版) 目錄
**節 社會學的研究對象
第二節 社會學的學科地位
第三節 社會學的功能
第二章 社會學的產生和發展
**節 西方社會學的歷史與現狀
第二節 馬克思主義社會學
第三節 社會學的中國化
第三章 社會學研究方法
**節 社會學方法論
第二節 社會學研究的過程
第三節 社會學主要研究方法
第四節 社會指標
第五節 抽樣技術與數據分析基礎
第四章 社會的構成
**節 社會及其構成
第二節 社會結構和社會運行
第三節 社會類型
第五章 文化的結構與功能
**節 文化及其特征
第二節 文化的分類
第三節 文化的構成
第四節 文化的功能
第六章 人的社會化
**節 什么是社會化
第二節 社會化的條件和主體
第三節 社會化的過程和內容
第四節 社會角色扮演
第七章 社會互動
**節 社會互動的含義及理論
第二節 社會互動的情境與過程
第三節 社會互動的維度與類型
第四節 集合行為
第八章 社會網絡與社會群體
**節 社會網絡
第二節 社會群體
第三節 初級社會群體
第四節 婚姻與家庭
第九章 社會組織
**節 社會組織的特征
第二節 社會組織結構
第三節 社會組織的管理
第四節 當代中國社會組織
第十章 社會制度
**節 社會制度的概念與類型
第二節 社會制度的功能分析
第十一章 社會分層與社會流動
**節 社會分層的相關概念
第二節 社會分層理論
第三節 社會分層的機制
第四節 社會流動
第十二章 社區
**節 社區的概念與理論
第二節 社區要素與發展
第三節 社區建設與協調發展
第四節 虛擬社區
第十三章 社會變遷與社會現代化
**節 社會變遷
第二節 社會現代化
第三節 發展中國家現代化的特征
第四節 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
第十四章 越軌與社會控制
**節 越軌行為
第二節 社會控制的概念與類型
第三節 社會控制體系
第十五章 社會工作與社會保障
**節 社會工作的由來與發展
第二節 社會工作的對象、內容和方法
第三節 社會保障的發展
第十六章 社會建設
**節 社會建設的概念
第二節 社會建設的相關理論
社會學概論新修-(精編版) 節選
《社會學概論新修》是對《社會學概論新修》的精編和改寫。《社會學概論新修》自1993年以來不斷修訂和補充,已經是一部比較成熟的教材,累計發行近70萬冊,被多所不同類型的高校選用為教材或教學參考書。《社會學概論新修》自2003年面世,受到各個方面的廣泛好評,繼2004年被評為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后,2007年又被評為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并被列入國家級“十一五”規劃教材。中國人民大學使用此教材的“社會學概論”課程也被評為2003年度北京市市級精品課程,并于2006年被評為國家級精品課程。在此,《社會學概論新修》主編要向關愛《社會學概論新修》的廣大讀者、對《社會學概論新修》提過建議的有關人士、對《社會學概論新修》給以批評指正和評價的有關專家、對《社會學概論新修》做過其他實質性貢獻的人員,表示衷心的感謝!
我們這次對《社會學概論新修》進行精編和改寫,主要是考慮到兩點讀者需求的變化:一是社會學正在成為一門顯學,關注社會學,希望了解和學習一點社會學知識的社會各界人士越來越多;二是越來越多的高等院校開設了社會學課程,其中很多學習社會學的學生是來自社會學專業之外的,甚至包括一些來自理工類專業的學生。這樣,主要為培養社會學專業人才服務的《社會學概論新修》,在滿足新的需求方面就表現出一些不足,特別是其篇幅過
社會學概論新修-(精編版) 相關資料
第一節社會學的研究對象
作為專門的具體社會科學,社會學是關于社會良性運行和協調發展的條件和機制的綜合性具體社會科學。我們把這個定義代表的觀點稱為"社會運行論"。社會學的一個特點是它研究別的社會科學都涉及但不做專門研究的問題,即"社會良性運行和協調發展的條件和機制"。
社會學的對象問題,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正確地解決這個問題,決定了社會學的理論框架,規定了這門學科的特有角度,規定了這門學科與其他社會科學的區別和聯系,規定了這門學科為社會主義實踐服務的方向和主要途徑,從而也規定了這門學科存在的必要性。 一、社會學對象的歷史時代根據 社會學在20世紀30-40年代產生,決定性的因素是時代實踐的要求。正如恩格斯深刻指出的那樣,“一切劃時代的體系的真正的內容都是由于產生這些體系的那個時期的需要而形成起來的。”①因此,揭示社會學獨特對象的根本途徑,就是要說明這個決定社會學產生的時代的需要。美國社會學家英克爾斯指出了給社會學下定義的三條途徑——歷史的途徑(創始人說了些什么)、經驗的途徑(當代社會學家在做什么)、分析的途徑(理性指示什么)②,只有與這些根本途徑聯系起來,才能是深刻的。
要說明決定社會學產生的時代需要,離不開說明西歐資本主義代替封建主義所引起的社會變化,也離不開說明英國產業革命和法國政治大革命所帶來的社會后果。正是這些社會變化和社會后果,使現代社會運行和發展的問題,即如何實現良性運行和協調發展、避免惡性運行和畸形發展的問題,突出出來了。
在近代西方社會的變革歷史中,最核心的事件是18-19世紀的兩次大革命。一次是以1789年法國大革命為標志的政治大革命,同時也是思想大革命,到20世紀30-40年代,資產階級革命已在歐洲主要國家完成了。另一次是18世紀在英國開始,19世紀擴展到整個西歐和美國的產業革命。這兩大革命引起的社會變化和后果,主要可以從兩方面看。
一方面,社會從傳統的封建社會轉型為現代的資本主義社會。在這個過程中,兩大革命的巨大作用在于,它們促進了生產力突飛猛進的發展:"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它們推動了自由競爭以及與此相應的經濟、政治、社會制度的建立:資產階級的剝削和統治代替了“由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蓋著的剝削”和統治。它們引起了觀念的變化:金錢關系、金錢至上的觀念代替了宗法等級觀念,“人的尊嚴變成了交換
社會學概論新修-(精編版) 作者簡介
鄭杭生,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百所重點研究基地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理論與方法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社會學會會長、北京市社會學會會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政治學社會學學科評審組第三屆、第四屆成員,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社會學評審組組長,教育部社會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 主要代表作有:《社會學對象問題新探》、《社會運行導論》、《轉型中的中國社會與中國社會的轉型》、《當代中國社會結構和社會關系研究》、《中國社會學史新編》、《二十世紀中國的社會學本土化》等。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我與地壇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山海經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回憶愛瑪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