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精)中國戲劇史-中國劇場史 版權信息
- ISBN:7535553516
- 條形碼:9787535553515 ; 978-7-5355-5351-5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精)中國戲劇史-中國劇場史 本書特色
★ 16開精裝,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
★ 周貽白為中國戲曲史家、戲劇電影作家、戲劇理論家
★ 《中國戲劇史》以曲本史為綱,為案頭與場上相結合的首部中國戲劇之全史
★ 《中國劇場史》以演出史為綱,是中國戲劇史學研究上首部全面考察中國劇場與演劇歷史的專著
《中國戲劇史》為案頭與場上相結合的**部中國戲劇之全史;為由古及今的**部中國戲劇之通史。全書論述中國戲劇產生的源流,以及變化和發展的歷史,引證劇本,頗多私人珍秘。凡從事中國戲劇史、論研究者或戲曲劇本、舞臺藝術創作實踐者備作參考引據,有價值。
《中國劇場史》的撰寫主體突出,史論結合,有理有據,圖文并舉,既科簡練地勾畫出中國劇場演進的規律,又清晰地展示了中國演劇藝術的全貌,是中國戲劇史學研究上**部全面考察中國劇場與演劇歷史的專著,具有開創性的學術價值與歷史意義。
(精)中國戲劇史-中國劇場史 內容簡介
本書是20世紀三四十年代周先生*有代表性的兩部戲劇史專著,也*能代表他的戲劇觀。主要內容包括;中國戲劇的胚胎、中國戲劇的形成、宋元南戲、元代雜劇、明代傳奇、清代戲劇的轉變、皮黃劇等。
(精)中國戲劇史-中國劇場史 目錄
凡例
自序
**章 中國戲劇的胚胎
**節 周秦的樂舞
第二節 漢魏六朝的散樂
第三節 隋唐歌舞與俳優
插圖:(一)蘭陵王(40)(二)拔頭(41)(三)胡飲酒(42)
第二章 中國戲劇的形成
**節 宋代大曲與詞
第二節 宋元俳優與戲劇
第三節 傀儡與影戲
第四節 諸宮調與唱賺
第三章 宋元南戲
**節 南戲的淵源
第二節 曲調與排場
第三節 文辭與聲律
第四章 元代雜劇
**節 雜劇的體例
第二節 文辭與結構
第三節 排場及其演出
第五章 明代傳奇
**節 南戲復興與《琵琶記》
第二節 從《荊》、《劉》、《拜》、《殺》到《香囊記》
第三節 傳奇的格律與聲腔
第六章 明代戲劇的演進
**節 《浣紗記》與昆山腔
第二節 沈璩與湯顯祖
第三節 雜劇的南曲化
第四節 明代戲劇的扮演
第七章 清初的戲劇
**節 昆弋兩腔的爭勝
第二節 《桃花扇》與《長生殿》
第三節 昆曲衰落的前后
第八章 清代戲劇的轉變
**節 花部的勃興
第二節 京腔與秦腔
第三節 四大徽班與皮黃
第九章 皮黃劇
**節 皮黃劇的初期
第二節 升平署與內廷演劇
第三節 各地亂彈與皮黃劇本
第四節 劇場的沿革與扮演
插圖:(一)臉譜(612)(二)行頭(615)(三)道具(618)
附錄 中國戲劇本事取材之沿襲
中國劇場史
(精)中國戲劇史-中國劇場史 節選
(精)中國戲劇史-中國劇場史 作者簡介
周貽白(1900-1977),中國戲曲史家、戲劇電影作家、戲劇理論家。一作夷白。原名炳垣(一作炳然),曾名一介、慕頤,筆名六郎、劍廬、云谷,一度化名楊其敏。湖南長沙人。童年喪父,少年輟學,流浪江湖,在文明戲班、京劇班、馬戲班搭班學藝,同時刻苦攻讀文史群籍。曾為湖南《自治新報》撰寫小說、雜文。1927年參加田漢主辦的南國劇社。1929年至1934年在福建泉州、廈門等地教授國文。 1935年與阿英同組新藝話劇團,嗣后又在中國旅行劇團及新華、金星影業公司等處從事話劇、電影劇本創作,并在上海美專、復旦大學等校講授國文。演出并出版的話劇作品有《北地王》、《李香君》、《綠窗紅淚》、《花木蘭》、《金絲雀》、《陽關三疊》、《連環計》、《天之驕子》等;攝為電影故事片的作品有《蘇武牧羊》、《雁門關》、《相思寨》、《李師師》(后改《亂世佳人》)、《卓文君》、《聶隱娘》、《紅樓夢》、《李香君》、《家》、《野玫瑰》、《白蘭花》、《風流世家》、《逃婚》、《標準夫人》等;發表有京劇劇本《朱仙鎮》等。1947年,應歐陽予倩之約,赴香港永華影片公司任編劇。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應田漢、歐陽予倩函召,于1950年1月至北京,執教于中央戲劇學院。歷任文化部戲曲改進委員會委員,中央戲劇學院“中國戲劇史”教授、院務委員會委員,《戲劇學習》、《戲劇論叢》編委,中國戲劇家協會理事,北京市第三屆政協委員。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煙與鏡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姑媽的寶刀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山海經
- >
莉莉和章魚
- >
月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