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這什么不向美麗征稅 本書特色
這本書應當成為每個高中生、政治家和報紙編輯的必讀書。蘭茲伯格將對你的 思考能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發起挑戰,并使它們變得更出色。 ——《華盛頓郵報》 本書用絕妙的獨創方式向大眾揭示了經濟學中*核心的原理,語言生動活潑, 分析精辟獨到,戳穿了生活中的眾多假象,其洞見發人深省。 ——米爾頓·弗里德曼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蘭茲伯格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他用非凡的智慧和活力,以及動人的父女溫 情,向大家闡述了原本復雜深奧的經濟學道理,還有,做人的道理。 ——《財富》周刊 蘭茲伯格的又一本才思敏捷富有見地的經濟學讀本,全書到處埋伏著幽默,有 時還充滿詩意。 ——美國《科克斯書評》
這什么不向美麗征稅 內容簡介
孩子們看見別人得到的蛋糕更大,就會大哭大鬧,而成年人遭遇不公平現象時,為什么就沒有這么敏銳和果敢呢?想想看,如果你會讓孩子把多余的玩具送給沒有玩具的孩子,而不是那些玩具較少的孩子,那么你為什么會把福利金送給不那么富有的美國人,而不是一無所有的非洲難民呢?如果你會讓孩子和同學之間自由地交換小花紙,而不是讓老師去懲罰那些不愿意交換的孩子,那么你為什么就同意封鎖某些國際貿易的渠道,強迫美國消費者只能買美國制造呢?本書與其說是一位父親給女兒上的經濟學啟蒙課,不如說是未經世事的女兒和身為著名經濟學家的父親進行的一場關于“怎樣才算公平”的對話。原來,累進制賦稅、區域保護主義、政府債務計算、國際貿易獲利率,這一切都不是什么玄妙的問題.用你曾經教導孩子的話問問自己,那么經濟學就會由“魔鬼”變成“游戲”。
這什么不向美麗征稅 目錄
這什么不向美麗征稅 節選
幫誰蓋房子?
孩子們和經濟學家們都認為,公平就是對稱。把這個記在腦子里,
我會從一個寓言故事說起。
曼尼、莫和杰克三人,每人都靠4公頃的樹林生活。他們都想蓋間房
子。曼尼和莫都是熟練的伐木匠,而杰克一輩子就從來沒有揮過一下斧
頭,如果沒人幫他蓋房子,他就是居無片瓦了。
曼尼和莫有義務去幫杰克蓋房子嗎?有人說是,有人說否,但是我
現在還不想在這個問題上立刻表明我的態度。我想關注一下的是對稱問
題:根據我現在已經講的故事,曼尼有可能比莫承擔更多的幫助杰克的
義務嗎?當然不可能。曼尼和莫有許多不同點(比如姓名不同等),但
是,他們之間沒有任何的差異是和目前這個問題有關的。因為在任何一
個和這個問題有關的方面,他們都是相同的,他們對杰克的義務也是相
同的。
現在,讓我再多給你一些信息。在測量了自己的土地面積后,曼尼
決定清理出兩公頃地出來,給自己蓋一個五層樓的漂亮房子。而莫,*
近又重讀了一遍《(瓦爾登湖》,認為,一間小屋對自己的生活來說足矣,
他要給自己留下更多的時間去和大自然進行交流。
有了這些,你會認為曼尼比莫更有義務去幫助杰克嗎?我仍然認為
很難下這樣的結論。曼尼和莫對住房有不同的品位,但是這個差異好像
和他們名字的差異比起來,從道義上來講,沒法說誰比誰更重要。因此,
對稱原則表明,他們對杰克的義務仍然是一致的(你也許會爭辯說,莫
的生活方式表明,他非常討厭艱苦的勞作,因此,如果讓他給杰克工作,
對他來說,就是非常殘酷的一件事了。但是,你同樣也可以這樣認為:
曼尼的生活方式表明,他特別喜歡在自己的房子上面花工夫,因此,如
果強迫他為杰克工作,也會是非常殘酷的。這些論據同樣都會使莫和曼
尼擺脫必須幫助杰克的義務)。
但是,如果曼尼、莫和杰克都生活在美國,那么,他們就都必須服
從一種稅制的規定,而這種稅制,完全蔑視對稱原則。因為曼尼比莫工
作更努力,獲得的物質財富更多,因此,曼尼就要比莫貢獻得更多,來
養活杰克。當然,我們不會死摳字眼兒,要曼尼去杰克那里幫他蓋房子,
但是,我們要曼尼把他自己的一部分收入轉讓給杰克,效果實際上是一
樣的(當然,在現實生活中,曼尼也不會自己去蓋房子,他會有其他的
工作,掙得工資來買房子)。
*具諷刺意味的是,雖然這種累進稅制要求曼尼的付出比莫要多得
多,但卻常常被描繪成為一種根本公平的表現。事實上,它確確實實是
一種根本不公平的表現。
沒人會想過用一種非常不合邏輯的推理來侮辱和輕視孩子的智力,
如:“約翰尼得到的蛋糕比你的大,這很公平,因為他玩沙箱,而你卻在
玩秋千。”孩子們知道,你怎么玩和你怎么切蛋糕沒有任何道德關系。但
是曼尼卻要遭受這樣的欺侮,有人告訴他:“莫繳的稅比你少,這對他很
公平,因為他在采摘野花,而你卻在蓋所房子。”
如果必須的話,你可以拿走他的錢。但是不要指望他會忍受這種
言辭,因為你對小孩子都不會說這種話的,這種言辭只會增加對他的
侮辱。
人頭稅才*公平
每當談到稅法,經濟學家們就喜歡說,這里有一個“公平”(也就是
重新分配收入的問題)和“效率”(也就是保持對生產行為的一種激勵)
的權衡問題。按照傳統的看法,累進所得稅是公平的(因為它讓富人承
擔了更重的稅務負擔),但是同時也是沒有效率的(因為它沒有激勵工作)。
相比較而言,完全的人頭稅(即無論你的收入多少,每年都是3 000美元)
據說很有效率但是也很不公平。
但是,一項稅收,每個人的稅額都相同,卻被描述為“不公平”,這
在字面上也說不通啊。在關于稅收政策的辭藻中,“不公平”這個詞從來
就沒有“不公平”的意思,它好像有“財富重分論者比希望的要少”的
意思(我估計它特別希望在某種政治氛圍中,出現某種語言上的精確用
法,這樣,政客就可以用“統一稅”來描述一種按收入征收不同比例稅
額的稅制)。
我不認同這種公平和效率的二分法,因為我不認同這種觀念,即我
們通常采取的收入再分配的任何方法都是很公平的。如果一個制度給本
質上相同的公民強加上不同的義務,那它就是不公平的。
我們每個人每天都擁有同樣的24個小時。你可以用這些時間來掙錢,
也可以用這些時間來享樂。如果你花了一小時掙錢,那么,這個制度就
認為,對你來說,“公平”的做法就是與你的鄰居分享一部分你的收入。
如果你花了同樣的時間來享樂,這個制度就不會給你強加任何的義務,
讓你與人分享你的利益。
- >
莉莉和章魚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史學評論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回憶愛瑪儂
- >
隨園食單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