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中醫基礎理論 版權信息
- ISBN:780156924
- 條形碼:9787801569240 ; 978-7-80156-924-0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醫基礎理論 內容簡介
本教材為適應21世紀中醫藥高職高專教育發展的需要,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和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共同組織編寫,供全國中醫藥高職高專中醫、中西醫結合專業用。
中醫基礎理論是研究和闡明中醫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思維方法的一門學科,是中醫藥學各分支學科的理論基礎,是學習中醫藥學必修的基礎課程。
本教材編寫過程中,立足教學大綱,遵循以市場為導向,崗位需要為前提,綜合職業能力為基礎,突出職業教育特點,突出專科特點的原則,吸取了近年中醫藥教學和教材改革的經驗、成果,對教學內容進行了充實和優化,并力求體現中醫藥學特色,達到科學性、系統性、完整性、先進性和實用性的要求。
本教材內容包括緒論、陰陽五行、藏象、精氣血津液、經絡、體質、病因、發病原理、病機、養生防治康復原則等。
中醫基礎理論 目錄
緒論
**節 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和發展概況
一、秦漢時期
二、晉隋唐時期
三、宋金元時期
四、明清時期
五、近代和現代
第二節 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基本特點
一、整體觀念
二、辨證論治
第三節 《中醫基礎理論》的主要內容和學習方法
一、《中醫基礎理論》的主要內容
二、《中醫基礎理論》的學習方法
**章 陰陽五行
**節 陰陽學說
一、陰陽的基本概念
二、陰陽學說的基本內容
三、陰陽學說在中醫學中的應用
第二節 五行學說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
二、五行的特性
三、事物的五行推演和歸類
四、五行學說的基本內容
五、五行學說在中醫學中的應用
第二章 藏象
**節 五臟
一、心
【附】心包絡
二、肺
三、脾
四、肝
五、腎
【附】命門
第二節 六腑
一、膽
二、胃
三、小腸
四、大腸
五、膀胱
六、三焦
第三節 奇恒之腑
一、腦
二、髓
三、骨
四、脈
五、女子胞
【附】精室
第四節 臟腑之間的關系
一、臟與臟之間的關系
二、腑與腑之間的關系
三、臟與腑之間的關系
第五節 臟腑與神志的關系
一、臟腑與神的關系
二、臟腑與志的關系
第三章 精氣血津液
**節 精
一、精的基本概念
二、精的生成
三、精的生理功能
第二節 氣
一、氣的基本概念
二、氣的生成
……
第四章 經絡
第五章 體質
第六章 病因
第七章 發病原理
第八章 病機
第九章 養生、防治、康復原則
主要參考文獻
**節 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和發展概況
一、秦漢時期
二、晉隋唐時期
三、宋金元時期
四、明清時期
五、近代和現代
第二節 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基本特點
一、整體觀念
二、辨證論治
第三節 《中醫基礎理論》的主要內容和學習方法
一、《中醫基礎理論》的主要內容
二、《中醫基礎理論》的學習方法
**章 陰陽五行
**節 陰陽學說
一、陰陽的基本概念
二、陰陽學說的基本內容
三、陰陽學說在中醫學中的應用
第二節 五行學說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
二、五行的特性
三、事物的五行推演和歸類
四、五行學說的基本內容
五、五行學說在中醫學中的應用
第二章 藏象
**節 五臟
一、心
【附】心包絡
二、肺
三、脾
四、肝
五、腎
【附】命門
第二節 六腑
一、膽
二、胃
三、小腸
四、大腸
五、膀胱
六、三焦
第三節 奇恒之腑
一、腦
二、髓
三、骨
四、脈
五、女子胞
【附】精室
第四節 臟腑之間的關系
一、臟與臟之間的關系
二、腑與腑之間的關系
三、臟與腑之間的關系
第五節 臟腑與神志的關系
一、臟腑與神的關系
二、臟腑與志的關系
第三章 精氣血津液
**節 精
一、精的基本概念
二、精的生成
三、精的生理功能
第二節 氣
一、氣的基本概念
二、氣的生成
……
第四章 經絡
第五章 體質
第六章 病因
第七章 發病原理
第八章 病機
第九章 養生、防治、康復原則
主要參考文獻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唐代進士錄
- >
經典常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