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糧安天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1788774
- 條形碼:9787501788774 ; 978-7-5017-8877-4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糧安天下 本書特色
糧食安全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松
必須鞏固和加強農業基礎地位,始終把解決好十幾億人口吃飯問題作為治國安邦的頭等大事。堅持立足國內實現糧食基本自給方針,加大國家對農業支持保護力度,深入實施科教興農戰略,加快現代農業建設,實現農業全面穩定發展,為推動經濟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維護國家安全奠定堅實基礎。
糧食安全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松,必須長抓不懈。加快構建供給穩定、儲備充足、調控有力、運轉高效的糧食安全保障體系。把發展糧食生產放在現代農業建設的首位,穩定播種面積,優化品種結構,提高單產水平,不斷增強綜合生產能力。
——《中共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2008年10月12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三中全會通過)
糧安天下 內容簡介
糧安天下。手中有糧,心里不慌。國不可一日無糧,家不可一日無米。立足糧食基本自給的方針、強化糧食扶持政策、嚴格保護糧食生產資源、健全糧食儲備體系和手中有糧、心里不慌以及糧食是安天下、穩民心的戰略產業等,構成了中國特色糧食安全理念及格局。中國特色糧食安全理念,蘊含著中華民族在長期發展和斗爭中形成的糧食安危意識,蘊含著黨和政府強農重糧的戰略思想,蘊含著中國特色糧食儲備流通格局。
手中有糧,來自何方?來自長期堅持糧食自給為主的方針,來自強農惠農政策,來自農業科技創新的有力支撐,來自健全安全的國家糧食儲備體系,來自我國傳統的農村農戶儲糧。
糧安天下 目錄
**章 耕地——糧食安全的基礎
**節 世界耕地資源與糧食生產需求
1.1 耕地資源是糧食生產的基礎
1.2 世界耕地面積增長減緩
1.3 世界耕地供給呈偏緊態勢
第二節 世界耕地資源分布與潛力制約
1.4 耕地分布不均衡性制約糧食增產潛力
1.5 探尋降低耕地分布不均衡性制約的途徑
第三節 世界耕地資源變化與糧食安全
1.6 主要糧食生產國耕地出現不同程度減少
1.7 非洲、拉丁美洲耕地面積有所增加
1.8 耕地質量下降對糧食生產潛力形成制約
第二章 淡水——糧食安全的命脈
**節 世界淡水資源與糧食生產需求
2.1 淡水資源是糧食生產的源泉
2.2 世界淡水資源緊缺且分布不均衡
第二節 世界淡水資源分布與潛力制約
2.3 主要糧食生產國人均淡水資源下降
2.4 發達國家人均淡水資源呈減少趨勢
2.5 發展中國家淡水資源供求緊張
第三節 世界淡水資源利用與糧食安全
2.6 人口增長與城市化推進增加淡水需求
2.7 工業生產用水量不斷增長
2.8 農業用水偏緊對糧食安全影響加重
第三章 世界糧食生產與消費需求
**節 世界糧食生產現狀與趨勢
3.1 世界糧食生產在波動中發展
3.2 主要糧食品種發展不均衡
3.3 世界糧食增長減緩且結構矛盾凸顯
第二節 世界人口增長與糧食消費
3.4 巨大人口基數帶來口糧消費剛性增長
3.5 膳食結構改善拉動糧食消費需求
3.6 解決貧困人口溫飽需增加糧食消費
第三節 世界工業糧食消費需求快速增長
3.7 糧食用途拓寬拉動需求增長
3.8 世界糧食供求發生兩個關鍵性變化
第四節 世界畜牧業發展與糧食消費增長
3.9 畜牧業快速發展增加糧食消費
3.10 世界肉類消費量逐年增加
第五節 世界生物質能源開發與人爭糧
3.11 美國一年燒掉2.1億人口糧
3.12 美國加快糧食型生物質能源開發腳步
3.13 歐盟生物柴油開發迅速擴張
第四章 世界糧食危機的發生與影響
**節 糧食危機:概念與理論
4.1 糧食安全概念的提出與演進
4.2 糧食危機實質是供給與價格問題
4.3 糧食危機形成的過程與階段
第二節 糧食危機波及眾多國家
4.4 一些國家糧食短缺、糧價大漲
4.5 一些國家發生糧荒、民眾饑餓
4.6 一些國家物價飆升、通貨膨脹
4.7 一些國家社會動蕩、政局不穩
第三節 世界糧食危機的特征
4.8 國際市場糧價持續暴漲狂飆
4.9 國際市場糧食供求矛盾加劇
4.10 部分國家緊急叫停糧食出口
4.11 世界糧食庫消比跌破安全線
第五章 世界糧食危機發生的背景與原因
**節 自然災害和極端氣候危害糧食生產
5.1 嚴重干旱使一些國家糧食大幅減產
5.2 一些地區干旱呈現常態化趨勢
第二節 石油危機推動糧食成本與價格飆升
5.3 糧食價格與能源價格同步上漲
5.4 跨國巨頭在糧食危機中攫取超額利潤
第三節 生物質能源利用燒掉缺糧國部分口糧
5.5 富人的汽車吃掉窮人的面包
5.6 生物質能源開發扭曲世界糧食貿易格局
5.7 生物柴油開發導致食用油供給短缺
第四節 農業投入不足弱化糧食生產能力
5.8 一些發展中國家農業長期投入不足
5.9 世界糧食儲備明顯下降
第五節 迷信貿易自由化造成糧食自給能力下降
5.10 迷信貿易自由化使他們面對饑餓束手無策
5.11 海地從大米自給到依賴進口的蛻變
5.12 不能掌握自己飯碗的苦衷和教訓
第六節 巨額農業補貼政策沖擊一些國家農業
5.13 “便宜”農產品沖擊相關國家糧食生產
5.14 “共同農業政策”對別國農業的沖擊力
5.15 農產品傾銷是巨額農業補貼的實質
第七節 金融類因素推動糧食價格上漲
5.16 農產品期貨投機推動糧食價格狂漲
5.17 美元貶值與匯率波動推高糧食價格
第六章 消除世界糧食危機的政策路徑與前景
**節 世界應對糧食危機的緊急措施
6.1 援助:世界對糧食危機的緊急響應…
6.2 緊急糧食補貼:糧食自給能力不足國家的政策選擇
6.3 限制出口:傳統糧食出口國的自保之策
第二節 糧食保護主義與糧食貿易自由化:爭論中的兩條路徑
6.4 追求自給自足的“糧食保護主義”
6.5 推崇世界糧食貿易自由化
6.6 羅馬一北海道一多哈:圍繞農業補貼的艱難談判
第三節 撲朔迷離:發達國家削減農業補貼前景
6.7 美國對農業實行巨額補貼政策
6.8 巨額農業補貼:美國維護國家戰略利益的政策
第四節 仍行其道:糧食型生物質能源開發加快
6.9 醉翁之意不在酒:發展乙醇燃料的真實動機
6.10 扶持生物質能源是變相增加農業補貼
6.11 發展生物質能源給美國帶來豐厚利益
6.12 糧食型生物質能源是美國手中的戰略武器
下篇:中國糧食安全
第七章 中國特色糧食安全理念及格局
**節 中國特色糧食安全理念
7.1 中國特色糧食安全理念內涵豐富
7.2 堅持長遠糧食安全的目標和措施
第二節 手中有糧,供求基本平衡
7.3 人均糧食占有量超過世界平均水平
7.4 糧食自給率連續10年保持95%以上
7.5 糧食價格長期保持相對穩定
7.6 糧食庫消比高于糧食安全警戒線
7.7 中國是谷物凈出口國
第三節 手中有糧,居民消費結構明顯改善
7.8 畜產品供給豐富充足
7.9 水產品人均占有量是世界平均水平兩倍
7.10 蔬菜品種豐富供給充裕
7.11 水果產量居世界**
7.12 城鄉居民食品消費結構優化
7.13 貧困人口大幅減少
第四節 手中有糧,來自不竭源頭
7.14 手中之糧來自以自給為主的糧食安全方針
7.15 手中之糧來自強農惠農的農業和農村政策
7.16 手中之糧來自農業科技進步的有力支撐
7.17 手中之糧來自健全的國家糧食儲備體系
7.18 手中之糧來自農村傳統的農戶儲糧
第八章 改革創新:農業和農村發展的根本動力
**節 改革解放和發展農村生產力
8.1 20世紀80年代5個中央1號文件的改革取向
8.2 確立我國農村基本經營制度
8.3 建立健全市場化農產品流通體制
8.4 建立健全適應市場化要求的農村經濟體制
8.5 建立健全強農惠農政策基本體系
第二節 農村改革的歷史性貢獻
8.6 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
8.7 農業和農村經濟發生重大轉變
第三節 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
8.8 30年農村改革經驗彌足珍貴
8.9 30年農村改革啟示惠及后人
第九章 糧食生產重大跨越與加強農業基礎地位
**節 糧食生產階段性發展與階段性重大跨越
9.1 實現糧食生產階段性重大跨越的綜合性因素
9.2 我國糧食生產階段性發展特征
9.3 糧食產量首次突破10000億斤大關
第二節 農產品供求關系發生歷史性轉變
9.4 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明顯提高
9.5 主要農產品供求基本平衡
第三節 糧食生產與強化農業基礎
9.6 堅持農業基礎地位不動搖
9.7 強化農業基礎是糧食生產重大跨越的保證
第四節 糧食生產與保護農民積極性
9.8 種糧農民增收是糧食增產的內在動力
9.9 越是豐收越要防止谷賤傷農
第五節 提高糧食產量的關鍵與措施
9.10 糧食增產依靠穩定完善農村基本政策
9.11 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是糧食增產的重要條件
9.12 農業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進步
第十章 糧食生產波動規律與超常性波動
**節 糧食生產波動的狀況及特征
10.1 1949~1977年的糧食生產波動
10.2 1978~2007年的糧食生產波動
10.3 糧食生產波動的規律性及特點
第二節 糧食生產波動形成的主要因素
10.4 政策導向與糧食生產波動
10.5 自然災害與糧食生產波動
10.6 農業投入與糧食生產波動
第三節 糧食生產超常性波動的影響
10.7 糧食超常性波動制約國民經濟發展
10.8 糧食超常性波動影響農民收入增長
10.9 糧食超常性波動抑制農村消費需求
第四節 防御糧食生產超常性波動及影響
10.10 從解決“水”人手促進糧食穩定增產
10.11 努力提高農業防災抗災的科技含量
10.12 加強糧食超常性波動預警與應對
第十一章 糧食生產徘徊期與通貨膨脹
**節 糧食生產徘徊期及成因
11.1 糧食生產徘徊期及徘徊狀況
11.2 糧食生產徘徊期的主要成因
第二節 糧食生產徘徊期引發推動通脹的原因
11.3 糧食生產徘徊期與物價總水平
11.4 糧食生產徘徊期與物價總水平關聯度加大
11.5 糧食生產徘徊期加劇糧食供求偏緊
第三節 加強農業與防止通貨膨脹的啟示
11.6 糧食供給對宏觀經濟具有特殊重要作用
11.7 堅持在宏觀調控中大力加強農業
11.8 防御糧食生產徘徊是防止通脹的基礎性工作
第十二章 加快農業發展與“三農”工作理念創新
**節 作出農業發展新階段的重大判斷
12.1 農業發展進入一個新階段
12.2 農業和農村發生重大變化
第二節 實行多予少取放活方針
12.3 堅持強農惠農的政策取向
12.4 把多予少取放活方針貫穿“三農”工作
第三節 確立“重中之重”的戰略思想
12.5 把解決好“三農”問題擺在“重中之重”位置
12.6 從農業基礎地位到農業戰略地位
第四節 實施統籌城鄉發展方略
12.7 統籌城鄉發展創新“三農”工作理念
12.8 統籌城鄉發展是實現“五個統籌”的前提
12.9 統籌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建設
第五節 作出“兩個趨向”重要論斷
12.10 進入以工促農、以城帶鄉重要發展階段
12.11 把統籌、反哺、支持貫穿于農業政策之中
第六節 作出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戰略決策
12.12 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
12.13 把握推進新農村建設的時機和條件
第七節 提出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
12.14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
12.15 建設符合中國國情農情的現代農業
第十三章 糧食穩定增產高峰期與強農惠農政策
**節 糧食生產創造“五豐五增”的奇跡
13.1 任何時候都不能說糧食問題解決了
13.2 一個難得的糧食穩定增產高峰期
13.3 強農惠農政策催生糧食穩定增產高峰期
第二節 糧食發展與扶持政策效應
13.4 新時期5個中央1號文件的重大使命
13.5 強農惠農政策框架基本形成
……
第十四章 10000億斤糧食的重量與分量
第十五章 國家糧食安全面臨的新挑戰
第十六章 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含義與提升
第十七章 現代農業建設與國家糧食安全
第十八章 國家糧食安全與糧食主產區建設
第十九章 國家糧食安全與生物質能源開發
第二十章 農業國際化與農業產業安全
第二十一章 國家糧食安全與構建長效機制
第二十二章 中國完全能夠養活自己
糧安天下 節選
《糧安天下:全球糧食危機與中國糧食安全》糧安天下。手中有糧,心里不慌。國不可一日無糧,家不可一日無米。立足糧食基本自給的方針、強化糧食扶持政策、嚴格保護糧食生產資源、健全糧食儲備體系和手中有糧、心里不慌以及糧食是安天下、穩民心的戰略產業等,構成了中國特色糧食安全理念及格局。中國特色糧食安全理念,蘊含著中華民族在長期發展和斗爭中形成的糧食安危意識,蘊含著黨和政府強農重糧的戰略思想,蘊含著中國特色糧食儲備流通格局。手中有糧,來自何方?來自長期堅持糧食自給為主的方針,來自強農惠農政策,來自農業科技創新的有力支撐,來自健全安全的國家糧食儲備體系,來自我國傳統的農村農戶儲糧。
糧安天下 相關資料
上篇:全球糧食危機
第四章 世界糧食危機的發生與影響
4.1 糧食安全概念的提出與演進
聯合國糧農組織將糧食安全定義為:“保證任何人在任何時候都能夠得到為了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夠食品。”因此,我們可以理解為,當這個目標受到嚴重威脅時,即出現了糧食危機。
事實上,糧食安全問題雖然存在于人類社會的整個歷史進程中,但成為人們關注和研究的焦點和國際社會所追求的核心政策目標,則始于20世紀70年代,其直接動因是1972~1974年間暴發的世界范圍的糧食危機。正是在這個背景下,聯合國糧農組織在羅馬召開的世界糧食大會上對糧食安全做了上述精辟的定義。
20世紀70年代初,連續幾年的惡劣氣候和自然災害導致世界糧食歉收,主要糧食生產和出口國的糧食產量同時下降。與此同時,前蘇聯一改過去國內糧食歉收就屠宰牲畜以降低糧食需求的做法,出人意料地進入了國際糧食市場,大量購買糧食。這些情況導致世界范圍內糧食供求關系出現異常緊張狀態,從而引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最為嚴重的糧食危機。據統計,在20世紀70年代的糧食危機中,世界糧食庫存銳減,世界糧食庫存量與當年世界糧食消費量的比值由18%降到了14%,糧食供不應求的矛盾促使糧價上漲2倍多。在這次糧食危機中受害最大的是廣大發展中國家,尤其是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區。根據第四次世界糧食普查,受糧食危機影響最嚴重國家的兒童接近1/2處于營養不足狀態,整個發展中國家的嬰兒死亡率是發達國家的5—8倍;一些最貧困的國家,尤其是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國家,由于無錢購買糧食或得不到國際社會援助,陷入了空前的災難之中,人口非正常死亡率急劇上升。
糧食危機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關注。為此,聯合國糧農組織于1974年11月在羅馬召開世界糧食大會,通過了《消滅饑餓和營養不足的世界宣言》。該宣言提出,“每個男子、婦女和兒童都有免于饑餓和營養不足的不可剝奪的權利,因此,消滅饑餓是國際社會大家庭中每個國家,特別是發達國家和有援助能力的其他國家的共同目標”。同時,聯合國糧農組織還通過了《世界糧食安全國際約定》。該約定認為,保證世界糧食安全是一項國際性的責任,并要求有關國家為保證世界隨時供應足夠的基本食品,避免嚴重的糧食短缺,要保證穩步擴大糧食生產以減少產量和價格的波動。該約定還要求各國政府采取保證世界糧食庫存量最低安全水平的政策,也就是要堅守糧食庫存量與消費量比值不低于18%的安全線。1983年4月,聯合國糧農組織糧食安全委員會
糧安天下 作者簡介
尹成杰,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十一屆全國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曾在中共吉林省委辦公廳、省委農村工作部、省農業委員會、省委農村政策研究室工作。曾任吉林省委常委兼秘書長、國務院研究室副主任、農業部常務副部長。長期從事農業農村經濟政策研究和實際管理工作。多年來,結合“三農”工作實踐,撰寫了上百篇相關論文和文章。其中許多學術論文在一些重要報刊雜志發表。
- >
朝聞道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山海經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