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東北財經大學2007年度科研發展報告 版權信息
- ISBN:9787811225563
- 條形碼:9787811225563 ; 978-7-81122-556-3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東北財經大學2007年度科研發展報告 內容簡介
《東北財經大學2007年度科研發展報告》共收錄學術論文40篇、專著3部、課題成果3項。這些被收錄的成果經過了各院、系、部和研究機構(中心)的初步評審、推薦和由學校學術委員會成員組成的評審專家組的逐項評審,從1758篇學術論文、223項課題研究成果和49部專著中精選而來。因此,《東北財經大學2007年度科研發展報告》比較全面和充分地反映了我校教師與科研人員在2007年度的科研狀況和科研成果水平。
在《東北財經大學2007年度科研發展報告》本次收錄的40篇學術論文中,包括理論經濟學學術論文10篇、應用經濟學學術論文19篇、工商管理學科學術論文11篇。依據慣例,我們邀請了張風林教授、寇鐵軍教授和高良謀教授分別對這些成果進行了總結與點評。其中,理論經濟學所收錄的論文重點涉及了產業經濟學理論、公共經濟學理論及經濟學理論方法等問題的研究。張鳳林教授在點評中認為,2007年,我校理論經濟學的研究實現了“更為扎實的推進”,學術成果更加“嚴謹規范、質量更高”。總體來說,理論經濟學的研究成果“繼續保持了我校教師以往科學研究中的好傳統,這就是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緊密圍繞經濟體制改革與發展中的現實進行系統的經濟學思考,立足于現實,不斷從現實中尋找和發現問題,豐富與拓展既往的理論框架與模式,實現經濟學的推陳出新”。此外,這些學術論文“采用了更規范的方法,彰顯了良好的學術風格與學術修養”。
東北財經大學2007年度科研發展報告 目錄
規范的方法,良好的學風——2007年部分理論經濟學研究論文點評
政府支出的經濟增長效應:1993—2005年間我國省級層面的分解分析
歐盟的制度效率分析
論重化工業發展階段的客觀存在與繼續發展的必然性——與吳敬璉同志商榷
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公共服務與收入分配調節
腐敗的主觀測評方法——以腐敗感知指數為例
公共預算監督機制問題研究
規制影響評價的理論、方法與應用
關于“過度競爭”的誤區與解疑——兼論中國反壟斷立法的“漸進式”思路
職業技術培訓中的市場失靈與對策思路(節選)——關于中國企業技工短缺現象的一個分析
互補性與超模性:一種新的經濟理論方法
第二部分 應用經濟學
應用經濟學評介——2007年部分應用經濟學研究論文點評
股指期貨和期權市場:回顧與展望
結構時間序列模型在季節調整方面的應用研究——與X-12季節調整方法的比較分析
轉折點判別與經濟周期波動態勢分析——2007年
經濟景氣形勢分析和預測
基于二值響應模型的房地產泡沫預警方法研究
中國出口貿易的技術結構及其變遷:1980—2003
財政分權下政府間稅收劃分的再思考
我國風險投資發展障礙與對策研究
統計研究的國際動態與*新進展——國際統計學會
第56屆大會學術成果介紹
期貨市場保證金調整的市場風險控制作用及制度改革——來自大連商品交易所的實證分析
企業成長階段性對于我國上市公司股權結構與公司績效的影響分析
從美國股市發展歷程看股市長期繁榮的客觀基礎
我國房地產價格波動區域差異的實證分析
Evolutionary Game Forecasting Analysis of Chinese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in Rural-Urban Social System
我國農村區域間收入差距構成的實證分析
資源利用問題中增加固定目標值的改進技術方法
CPI編制中的幾個基本問題探析
對國際卡特爾的有效懲罰額度研究
中國經濟增長與能源消費內在依從關系的實證研究.趙進文
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財稅政策選擇——基于1993—2004年問中國24省區的實證計量研究
第三部分 工商管理
學科建設的學術精品——2007年部分工商管理學研究論文點評
企業戰略聯盟的期權博弈分析
財務學的基本理論框架
論審計職業懷疑的合理邊界
中小企業會計準則的適用范圍界定問題研究
價值生成分析:一個協同效應的理論框架
店鋪形象維度對顧客滿意度的影響機制研究——基于大型綜合超市的實證分析
零售業態適應性評價及影響因素判定——基于限額以上連鎖零售企業的研究
中國蛋業產業化發展趨勢研究
管理學合法性的反思:基于跨學科研究的視角
渠道權力結構與進場費的作用關系——基于中國家電渠道的案例研究
財務學科定位與發展研究——基于會計學科定位的思考
第四部分 研究課題
以課題研究推動學科發展和學術創新——2007年部分研究課題點評
中國金融業混業經營問題研究
政府公共教育支出的績效考評制度研究
企業集團引發的產業組織問題與規制
第五部分 專著
學術研究成果的集中體現——2007年部分學術專著點評
歐洲中央銀行體系及政策研究
非正式制度、財產權利與分工擴展
政府或有債務問題研究
后記
東北財經大學2007年度科研發展報告 節選
政府支出的經濟增長效應:1993-2005年間我國省級層面的分解分析 寇鐵軍 周波
直至20世紀30年代,政府運用財政政策對經濟進行干預的系統理論分析才伴隨著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學的誕生而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但產生于大蕭條背景下的早期宏觀經濟政策分析主要著眼于熨平經濟波動。隨著經濟增長理論研究的進步,通過在內生增長框架中為財政和貨幣當局行為建模,考察宏觀經濟政策增長效應,稅收、政府支出、債務和赤字的動態宏觀經濟效應,以及財政、貨幣政策的交互作用的文獻大量涌現;同時,以模型模擬和校準等實證經濟計量技術為基礎的實證研究為甄別相互競爭的模型提供強有力支持。本文主要強調給定貨幣政策下政府支出經濟增長效應及其傳導機制的理論框架及其實證證據,并在省級層面上對我國1993-2005年間地方政府財政支出的經濟增長效應進行實證計量。
一、政府支出促進經濟增長的理論機制
近期復興的增長理論興趣重新激發了研究者們證實并理解財政政策與經濟增長關系的興趣。與一般財政政策分析相區別,以市場失靈(如研究與開發的外部性)的政策分析為基礎,內生經濟增長理論框架內,經濟增長由經濟系統內行為主體的偏好參數決定,這樣,財政政策分析具有嚴格的理論基礎。從這個意義上說,內生經濟增長理論框架是分析政府支出經濟增長效應的合意理論框架,因為,政府部門能夠通過財政政策改變經濟行為主體的偏好參數(比如儲蓄率、研究與開發投資率等)、處理外部性,并借此促進經濟增長。
……
- >
巴金-再思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煙與鏡
- >
唐代進士錄
- >
姑媽的寶刀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月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