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律的悖論(簽章版)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
>
私人財富保護、傳承與工具
-
>
再審洞穴奇案
-
>
法醫追兇:破譯犯罪現場的156個冷知識
-
>
法醫追兇:偵破罪案的214個冷知識
刑事訴訟法學 版權信息
- ISBN:7030206015
- 條形碼:9787030206015 ; 978-7-03-020601-5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刑事訴訟法學 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緒論、總論、各論三篇二十一章,以刑事訴訟基本原理以及刑事訴訟法律文本規定為兩個基本維度展開,一方面緊密追蹤當今世界以及我國刑事訴訟理論的*新發展,致力于對刑事訴訟法律知識進行系統、科學地闡釋,另一方面密切關注我國刑事司法實踐,對我國刑事訴訟的實際運行狀態以及應然改革方向進行客觀地描述與展望。本書編排形式獨具一格,以期能夠達到以活潑新穎的結構形式為閱讀者提供海量的刑事訴訟法學知識的效果。
本書適用于普通高等學校法學專業本科生、研究生和教師,也可作為刑事訴訟法學研究者、參加國家統一司法考試的社會人士的參考資料。
刑事訴訟法學 目錄
總序言
序言
緒論部分
第1章 刑事訴訟法概述
1.1 刑事訴訟法的概念
1.2 刑事訴訟的目的
1.3 刑事訴訟法的地位
1.4 刑事訴訟制度的歷史沿革
1.5 刑事訴訟法學的研究對象和方法
第2章 刑事訴訟法原則
2.1 刑事訴訟法原則概述
2.2 程序法定原則
2.3 司法獨立原則
2.4 無罪推定原則
2.5 相應性原則
2.6 控審分離原則
2.7 控辯對抗原則
第3章 刑事訴訟法效力
3.1 關于人的效力
3.2 關于時的效力
3.3 關于地的效力
3.4 關于事的效力
總論部分
第4章 刑事訴訟主體
4.1 刑事訴訟主體概述
4.2 法院
4.3 檢察機關與警察機關
4.4 自訴人、被害人
4.5 被追訴者與辯護人
4.6 回避
第5章 刑事訴訟客體
5.1 刑事訴訟客體的概念
5.2 刑事案件的單一性
5.3 刑事案件的同一性
第6章 刑事訴訟行為
6.1 刑事訴訟行為理論概述
6.2 刑事訴訟行為的概念及分類
6.3 刑事訴訟行為的要件
6.4 刑事訴訟行為的方式
6.5 刑事訴訟行為的無效
第7章 管轄
7.1 管轄概述
7.2 立案管轄
7.3 審判管轄
第8章 刑事強制性措施
8.1 概述
8.2 對人身自由的強制性措施
8.3 對物的強制性措施
8.4 對隱私權的強制性措施
第9章 被追訴人訴訟權利
第10章 辯護與代理
第11章 刑事證據制度
各論部分
第12章 立案
第13章 偵查
第14章 公訴
第15章 **審程序
第16章 上訴審程序
第17章 再審程序
第18章 死刑復核程序
第19章 附帶民事訴訟
第20章 執行
刑事訴訟法學 節選
緒論部分
第1章 刑事訴訟法概述
1.2 刑事訴訟的目的
1.2.1 刑事訴訟目的的概念、特征
從歷史和現實上看,任何法律制度的設計和運用是以實現一定的法律目的為依歸的。作為人類文明產物之一的刑事訴訟制度亦是如此。其目的,是指“想要達到的地點和境地,想要得到的結果。關于刑事訴訟目的的概念,學界有不同的定義,例如,有學者認為,所謂刑事訴訟目的,是指國家進行刑事訴訟所要達到的具體目標,是統治者按照國家和社會的需要,基于對刑事訴訟固有屬性的認識,預先設計的關于刑事訴訟結構的理想模式。有的學者認為,刑事訴訟的基本目的是設計和運用刑事訴訟制度想要追求的基礎目的和想要獲得的主要結果。有學者則認為,所謂刑事訴訟目的,就是以觀念形式表達的國家進行刑事訴訟所要期望達到的目標,是統治者按照自己的需要和基于對刑事訴訟及其對象固有屬性的認識預先設計的關于刑事訴訟結構的理想模式。
我們認為,所謂刑事訴訟的目的,是設計和運行刑事訴訟制度所要達到的目標,是按照國家和社會的需要基于對刑事訴訟固有屬性的認識而預先設計的關于刑事訴訟結果的理想模式。例如,國際社會普遍認為:“刑事訴訟的目的有三:一為實體事實之正確性,二為訴訟程序之合法性,三為為維護法和平而對被告為有罪之判決。”又如,我國主流觀點認為,刑事訴訟具有懲罰犯罪與保障人權雙重目的。
通常認為,刑事訴訟目的具有如下特征:①國家性、整體性。刑事訴訟目的并不是指單個刑事訴訟參與者的具體目的,而是反映了國家從整體上對刑事訴訟結果的評價和選擇。②客觀性。這種理想模式并不是臆想出來的,而是國家基于需要和對刑事訴訟案件和事實的認識而規劃的。③強制性。刑事訴訟目的的實現要借助于刑事訴訟法的實施,而刑事訴訟法的實施須以國家強制力為后盾,故刑事訴訟目的的實現也具有強制性。④主觀性。刑事訴訟目的作為刑事訴訟結果的預見性反映,與實際結果不一定等同。訴訟實踐結果受多方因素的作用,而刑事訴訟目的是基于國家的需要和對刑事訴訟活動的認識而設計的,雖具有客觀性,但也不能擺脫其主觀的一面。⑤多元性、層次性。刑事訴訟的目的是多元的,而且各種目的之間具有層次性。根本目的通常在于與政治、宗教等制度一起維護社會秩序并有利于國家統治,直接目的則在于追求具體的實體公正與程序公正,兩者相互依存。
……
刑事訴訟法學 作者簡介
卞建林,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法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訴訟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代表性著作有:《刑事起訴制度的理論與實踐》、《聯合國刑事司法準則與中國刑事法制》、《外國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學》、《證據法學》等。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煙與鏡
- >
隨園食單
- >
朝聞道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