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北京教育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010075730
- 條形碼:9787010075730 ; 978-7-01-007573-0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北京教育史 內容簡介
北京在成為全國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之前,教育事業的發展相對比較落后,而在成為都城之后,教育事業迅速發展,很快就變成了全國著名的教育中心。因此,《北京教育史》在中國教育史上應該占有特別重要的地位,在中華民族的文化傳承方面也應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書包括了先秦至遼金北京的教育、兼容并蓄的元大都教育、以儒學為特色的明代北京教育、集傳統教育之大成的清前期北京教育等內容。
北京教育史 目錄
前言
概述
**章 先秦至遼金北京的教育
**節 遼代以前北京的教育
第二節 遼代燕京的教育
第三節 金代中都的教育
第二章 兼容并蓄的元大都教育
**節 社會概況及文教政策
第二節 大都國子學
第三節 蒙古國子學和回回國子學
第四節 地方官學
第五節 專門學校
第六節 書院和私學
第七節 科舉取士
第三章 以儒學為特色的明代北京教育
**節 中央官學
第二節 北京的地方官學
第三節 特殊類型的教育
第四節 科舉制度
第四章 集傳統教育之大成的清前期北京教育
**節 清廷文化教育政策
第二節 中央官學
第三節 宗室教育
第四節 八旗教育
第五節 順天府地方官學
第六節 書院與義學
第五章 從傳統向近代轉型的晚清教育
**節 傳統教育的轉型:從同文館到京師大學堂
第二節 近代教育體制的確立
第六章 北洋軍閥時期的北京教育
**節 近代教育制度變遷與教育思潮
第二節 近代學制的發展成型
第三節 教育宗旨和學制的比較
第四節 研究機構和學位制度
第五節 初等教育
第六節 中等教育
第七節 高等教育
第七章 國民政府時期的北京教育
**節 教育管理機構和教育宗旨的更替
第二節 “壬戌”學制與會考及成績核算
第三節 大學院與大學區制的試行
第四節 研究機構和學位制度
第五節 初等教育
第六節 中等教育
第七節 高等教育
第八章 日偽統治時期北平的奴化教育
**節 日偽統治期間北平教育機構及奴化教育指導思想
第二節 高等教育
第三節 中小學教育
第四節 其他中等教育
第五節 新民會與北平社會教育
第六節 北平留日教育和赴日“朝圣”活動
第七節 對日偽統治時期北平教育總體評估
第九章 解放戰爭時期北平教育的恢復與困境
**節 戰后北平高校復員及有限發展
第二節 戰后北平中小學的整頓及困境
第三節 解放戰爭時期的北平學生運動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北京教育史 節選
北京在成為全國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之前,教育事業的發展相對比較落后,而在成為都城之后,教育事業迅速發展,很快就變成了全國著名的教育中心。因此,《北京教育史》在中國教育史上應該占有特別重要的地位,在中華民族的文化傳承方面也應占有重要的地位!侗本┙逃贰钒讼惹刂吝|金北京的教育、兼容并蓄的元大都教育、以儒學為特色的明代北京教育、集傳統教育之大成的清前期北京教育等內容。
北京教育史 作者簡介
劉仲華,男,1973年11月生,新疆焉耆縣人。1991年至1998年,蘭州大學歷史系本科、碩士。2001年,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博士,F為北京市社會科學院歷史所副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清代學術文化史,著有《清代諸子學研究》、《紀曉嵐傳奇》,并在《清史研究》、《安徽史學》、《蘭州大學學報》等刊物上發表《試析清代考據學中以子證經、史的方法》、《清代茍學的復活》、《王源交游及其遺民子弟的一生》等學術論文20余篇。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二體千字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