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zhàn)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tài)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道德教育的人文本性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500469438
- 條形碼:9787500469438 ; 978-7-5004-6943-8
- 裝幀:暫無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道德教育的人文本性 內(nèi)容簡介
本書是道德教育的人文本性研究專著。全書共七章,主要包括心理學與道德教育、經(jīng)濟本體論與道德教育、意識形態(tài)與道德教育、道德自我、道德教育的文化過程等。 道德教育是人類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個體成為真正人的必由之路。本書圍繞人的教育問題進行深入全面的研究,對人的全面發(fā)展尤其道德素質(zhì)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理論指導價值。
道德教育的人文本性 目錄
一 道德教育的困境與出路
二 邏輯架構(gòu)
三 研究方法
導言 人文與道德教育
一 自由的存在
二 意義的世界
三 個體的類化
四 道德教育的人文本性
**章 心理學與道德教育
**節(jié) 道德教育研究的心理學向度
一 心理學方法
二 心理學領(lǐng)域的道德教育理論與實踐
第二節(jié) 心理一倫理向度的人文限度
一 生物學化的人性論設定
二 科學主義的方法論傾向
三 原子式個人主義的立論基礎
第二章 經(jīng)濟本體論與道德教育
**節(jié) “經(jīng)濟本體論”辯證
第二節(jié) “經(jīng)濟”的人文內(nèi)涵
第三節(jié) 人的物化與道德教育的消解
一 經(jīng)濟與道德的分離
二 物化的人性
三 道德與道德教育的消解
四 意義世界的退隱
第三章 意識形態(tài)與道德教育
**節(jié) 意識形態(tài)
一 意識形態(tài)的本質(zhì)及概念界定
二 倫理學、政治學向度中的國家、政府與意識形態(tài)
第二節(jié) 意識形態(tài)的教育和道德教育之辯證
一 意識形態(tài)教育的價值取向
二 道德教育的價值稟性
三 意識形態(tài)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有機統(tǒng)一
第三節(jié) 泛意識形態(tài)的道德教育
第四章 意義世界
**節(jié) 人與意義
一 自然世界中的有限存在
二 意義與自由
第二節(jié) 文化與意義
一 文化的真義
二 中國倫理的文化原理
三 宗教文化的意義
第三節(jié) 道德與意義
一 文化與道德
二 道德與意義
三 道德的意義世界
第四節(jié) 道德教育與個體意義世界的建構(gòu)
一 個體自然意志的本質(zhì)
二 教育與人的誕生
第五章 意義世界的“法”
**節(jié) 情感與德性
一 情感與意義世界
二 中國倫理中的情感與德性
第二節(jié) 理性與價值
一 理性的本質(zhì)
二 理性中的價值否定性
第三節(jié) 意志與“法”
一 意志
二 “法”
三 自由與“法”
第四節(jié) “法”的教養(yǎng)
一 道德教育的本質(zhì)——倫理解放
二 西方理性主義道德教育理論質(zhì)疑
第六章 道德自我
**節(jié) 自我與道德
一 “自我”
二 個體與道德
第二節(jié) 良知
第三節(jié) 良能
第四節(jié) 信念與信仰
第五節(jié) 道德自我之建立
第七章 道德教育的文化過程
**節(jié) 道德的真諦
一 “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
二 “人文精神”、“文化”與道德教育
第二節(jié) “大學之道”與中國道德教育的文化原理
一 “三綱領(lǐng)”與道德教育的文化原理
二 “八條目”與道德教育的文化過程
第三節(jié) 現(xiàn)代化、技術(shù)社會與道德教育的文化難題
一 現(xiàn)代化與道德教育的資源危機
二 科學主義與道德教育的技術(shù)化
第四節(jié) 道德教育的人文回歸
結(jié)語:“完整的人”
**節(jié) 德性與人性
第二節(jié) 自由一自律一自由
第三節(jié) “完整的人”
參考文獻
后記
道德教育的人文本性 節(jié)選
**章 心理學與道德教育
近代以來隨著西方心理學理論的長足發(fā)展,在道德教育領(lǐng)域出現(xiàn)了新的生力軍——心理學道德教育流派。它從一個嶄新的視角極大地推動和豐富了道德教育理論的發(fā)展。近現(xiàn)代以來,該向度的道德教育理淪發(fā)展蓬勃,流派眾多。當前在心理學領(lǐng)域?qū)Φ赖陆逃M行專門研究或間接產(chǎn)生影響的主要有:斯金納的新行為主義德育論、班杜拉的社會學習德育論、埃里克森的新弗洛伊德德育論、皮亞杰和科爾伯格的認知結(jié)構(gòu)心理學的德育論、馬斯洛和羅杰斯人本主義心理學德育論等等。隨著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深入,這些理論逐漸傳人我國,并獲得了目前在我國道德教育領(lǐng)域的主宰地位。
但20世紀五六十年代西方社會發(fā)生了嚴重的道德教育危機,雖然有諸多原因,但是西方心理學道德教育理論也難辭其咎。同樣在這些理論的引導下,我國步西方國家的后塵,也陷入了道德教育失敗的困境。這不能不促使人警醒與深思,全面系統(tǒng)地厘清其理論脈絡和運作邏輯,探求其癥結(jié)所在,成為當務之急。實際上,現(xiàn)實的道德教育危機源自于其心理學方法論基礎的先天性缺陷。
……
道德教育的人文本性 作者簡介
許敏,1973年7月生,江蘇豐縣人,哲學博士,東南大學人文學院講師。分別于1996年、2005年于東南大學獲哲學碩士、博士學位。主要研究方向:倫理學、道德教育,已在學術(shù)期刊上發(fā)表論文十余篇。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qū):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史學評論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